您有新信

 
秦王“子嬰”為始皇弟成蟜子說—補《史記》秦王 …
#1
小風
發信站: 不良牛牧場 (bbs.badcow.com.tw )
秦王“子嬰”為始皇弟成蟜子說—補《史記》秦王嬰列傳 李開元

作者提供,象牙塔網絡首發

http://www.wangf.net/vbb/showthread.php?s=
cde237eb17d69d28d78388ade9f3c4d8&threadid=22126  北大往復論壇轉載

  【提要】

“子嬰”是末代秦王,關於他的出自,由於史書的失載,文獻的歧異,至今沒有
可信的結論。本文參考歷來學者的不同意見,重新檢討史料,考訂“子嬰”為始
皇帝異母弟,長安君成蟜子之子。長安君成蟜年齡略小於始皇帝,為始皇帝父親
子楚由邯鄲返秦後所生。秦始皇八年,始皇帝親政,秦都咸陽發生政治變動,成
蟜子在前線投降趙國,受封為長安君。當時,成蟜子年幼尚為嬰兒,留在咸陽,
被稱為嬰。二世即位,嬰曾經以從兄的身份勸諫二世,二世被趙高逼迫自殺,趙
高立嬰為秦王,嬰與兩位兒子及宦者韓談共謀,刺殺趙高即位親政,事在二世三
年九月。四十六日後,劉邦兵臨咸陽,秦王嬰率百官投降,項羽進入咸陽後,被
項羽誅殺。

  一 關於秦王“子嬰”出自諸說
  二 始皇弟成蟜其人其事
  三 秦王嬰其人其事

一 關於“子嬰”出自諸說

子嬰是末代秦王,二世三年九月即位,四十六日後投降劉邦,項羽入關後被誅殺。
司馬遷著《史記》沒有為子嬰立傳,關於子嬰的出自,由於史書記載的歧異,形
成種種不同的說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一,二世兄子說,二,二世兄
說,3,始皇弟說,四,始皇弟子說[1]。上述四種說法,各有不同的史料依據,
現分別條理如下:

(一)二世兄子說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三年,趙高殺二世後,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文稱子嬰為公子嬰,即秦公子名嬰者,明言為二世之兄子。於是,子嬰為二世胡
亥兄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孫子的說法,成為最流行的一種見解。

然而,《史記•李斯傳》記趙高逼迫二世自殺,立子嬰為秦王后說:

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同一事,也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2]。

子嬰與兒子謀劃刺殺趙高的大事,其兒子當已經成年。秦以17歲傅藉開始服役,
以子嬰子17歲計,子嬰的年紀當在三十五歲以上。我們知道,秦始皇死時五十
歲,長子扶蘇年齡大概在三十餘歲,他不可能有如同子嬰這樣年齡在三十多歲的
孫子。子嬰為二世兄子說,無法解?這個基本史實上的矛盾。

(二)二世兄說

《史記》六國年表,二世三年,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

文中明言子嬰為二世兄。然而,根據史書的記載,二世殺長兄扶蘇即位,對於有
可能爭奪皇位的兄弟,作了徹底的誅殺,這件史事,也有考古發掘的佐證,毋庸
置疑。解讀上引史料,認為子嬰為二世兄的說法,顯然與這件基本史事抵觸[3]。

(三)始皇弟說

《史記•李斯傳》敘述趙高殺二世後,引皇帝璽自佩,有篡位的意圖,左右百官
都不跟從,於是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
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文中先述“始皇弟”從趙高手中接受了皇帝璽,接著緊述子嬰即位,解讀即位之
子嬰與接受皇帝璽之“始皇弟”為同一人,子嬰當為始皇弟。然而,根據史書的
記載,始皇帝共有兄弟四人,其中兩位幼弟,為母親與面首謬毒所生,秦王政九
年,被親政後的贏政誅殺(詳後)。還有一位弟弟成蟜,秦王政八年在前線投降
趙國。關於成蟜,我們後面還要談到,他再也沒有回到秦國,大概是死在趙國了。
從而,子嬰為始皇弟的說法,也得不到史實的支持。

(四)始皇弟子說

首先提示子嬰為始皇弟子說者,為馬非百先生,馬非百先生在《秦集史》國君記
事子嬰條中羅列子嬰出自諸說曰:“子嬰,二世兄子也(《始皇本紀》)。或曰始
皇弟(《李斯傳》)。或曰始皇弟子。(《李斯傳集解》徐廣說。)”

考《史記•李斯傳》《集解》引徐廣說如下:

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

徐廣之說,有兩種讀法,以子嬰為人名,讀為始皇帝弟,名為子嬰者,這是比較
一般的讀法,按照這種讀法,徐廣說當理解為子嬰為始皇弟,也就是上述的說三。
馬先生大概是將嬰讀為人名,解讀徐廣說為始皇弟之子,名為嬰者,故有始皇弟
子說。馬先生之說,過於簡略,也沒有作論證,依據的史料又有雙解之虞,似乎
沒有引起識者的反應和進一步的探討。

二、始皇弟成蟜其人其事

筆者詳細檢討現有諸說之後以為,從史料上看,諸說所據的基本史料一共只有四
條,即上述1、2、3、4說的立論根據,再次羅列如下:

1、《史記•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2、《史記》六國年表:“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
3、《史記•李斯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
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4、《史記•李斯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

不同說法的?生,一方面在於四條史料文字上的歧異,更多的在於對於史料的不
同解讀,特別是對“子嬰”一詞的不同理解。筆者以為,在沒有新的史料出現的
前提下,上述四條史料當為探討子嬰出自的基本史料,而在上述諸說當中,則以
馬非百先生所提示的始皇弟子說最有深入探討的餘地,現詳論如下。

始皇帝是莊襄王的長子,關於始皇帝的弟兄,見於文獻記載的有三位。其中兩位
是始皇帝的母親與面首謬毒所生,秦王政九年被秦王贏政誅殺。《史記•呂不韋
傳》記其事如下: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
「王即薨,以子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九月,
夷嫪毐三族,殺太后所生兩子,而遂遷太后於雍。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除上述同母異父二弟外,始皇帝另有弟弟一人,即長安君成蟜。

《史記•秦始皇本紀》: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
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同一事,也見於《漢書•五行志》。上引史料有誤字錯簡,“反,死屯留”一文
中之“死”字為衍字,已經學者指出。楊寬先生據《史記•趙世家》趙悼襄王六
年(即秦王政八年)之記事“封長安君以饒”,辨明成蟜未死,叛秦降趙後被趙
國授與封地饒(現河北饒縣),賜封號為長安君,所言極是(4)。據此,上引《史
記•秦始皇本紀》文當為:「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屯留,軍吏皆
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王弟,秦王贏政之弟。成蟜,秦王贏政弟名,長安君為其降趙後的封號。屯留,
縣名,當時屬趙國,故址在今山西省屯留縣。臨洮,縣名,當時屬秦國,故址在
今甘肅省岷縣。這條史料記事說,秦王政八(前239)年,秦王贏政的弟弟成蟜
統領秦軍進攻趙國,在前線屯留縣叛秦降趙,(秦軍攻占屯留後)成蟜的部下皆
被斬首處死,屯留縣的住民被?制遷徙到臨洮縣。

關於成蟜,史書上另有記載,《史記•春申君列傳》:「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
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謂能矣。」

此事,也見於《戰國策•秦策四》,《新序•善謀》。據楊寬先生考證,盛橋即是
成蟜,成蟜用事於韓國一事,在秦王政五年前後。楊寬先生說:“〈始皇帝本紀〉
未載盛橋此事,或因其後盛橋反叛,前功不得記載。”所言極是[5]。成蟜在對
韓國的擴張中取得重大的成果,在秦國政治舞臺上相當出色活躍。成蟜降趙後被
封為長安君,在趙國定居下來,在以後的歷史記載中不再出現,大概是客死於趙
國了。

成蟜為“王弟”,他當與秦王贏政同父或者同母,年齡較贏政為少。贏政的父親
是秦莊襄王子楚。子楚本名異人,是王太子安國君柱(後來的秦孝文王)與夏姬
所生的兒子,子楚長期在趙國首都邯鄲作人質,後來結識了大商人呂不韋,借助
於呂不韋的助力,認安國君柱的的正妻華陽夫人為養母,改名子楚,被指定為王
太子繼承人。子楚在邯鄲時,娶趙國富家女為妻,生下長子贏政,時在秦昭襄王
四十八(前259)年。兩年後,即昭襄王五十年,秦軍圍困邯鄲,子楚與呂不韋
從邯鄲城中脫出,赴秦軍回到秦都咸陽,正式作了王太子繼承人。子楚回到秦國,
留下兩歲的贏政與母親二人在邯鄲艱難度日,很是吃了些苦頭。這件事,見於《史
記•呂不韋傳》:“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圍邯鄲,急,趙欲殺子楚。子楚與呂
不韋謀,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脫,亡赴秦軍,遂以得歸。趙欲殺子楚妻子,
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六年後,作了五十六年秦王的昭襄王過世,贏政的祖父,太子安國君柱即位,是
為孝文王,贏政的父親子楚作了王太子。孝文王即位後,秦趙間一時和解,贏政
與母親一道回到秦國。上引《史記•呂不韋傳》說:“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
子安國君立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

子楚與呂不韋一道從邯鄲脫出,是在昭襄王五十年(前257),贏政與母親一道
從邯鄲回到秦國,是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前251)年,從昭襄王五十年到五十六
年,子楚與贏政母子分離,單獨在咸陽生活了六年。當時,贏政母子在圍城邯鄲
中生死不明,子楚是王太子繼承人,年齡只有24歲[6],正當身?力壯,在咸陽
另外娶妻生子,應是當然的事情,成蟜的誕生,想來就在這個期間,他的年齡,
比贏政稍小,以他生在子楚回到秦國的第二年,即昭襄王五十一年計,比贏政小
三歲。

三、秦王嬰其人其事

子嬰一詞,有兩種讀法,其一兩字合讀,讀“子嬰”為人名;其一兩字分讀,讀
為“子”之“嬰”,“子”為兒子,“嬰”為人名,即兒子名為嬰者。上引四說
當中,說二和說三讀“子嬰”為人名,說一和說四讀“嬰”為人名。古代以嬰為
人名者多見。漢初灌嬰,為劉邦部下名將。漢末孺子嬰,為王莽所擁立的兒皇帝。
據《說文•女部》:“嬰,頸飾也。”引申指初生兒。《釋名•釋長幼》:“人始
生曰嬰。”嬰之名,有初生兒,年幼兒的含義。灌嬰在劉邦諸將中年紀最輕,故
有灌嬰之稱,即灌家小兒之意。孺子嬰為宣帝玄孫,被擁立時僅僅兩歲,被稱為
“嬰”。“嬰”前的“孺子”一詞,表示天子或者王侯繼承人之意。《書•立政》:
“嗚呼!孺子王矣。”《漢書•王莽傳》:“周成王幼小,稱孺子,周公居攝。”
孺子嬰為廣戚侯劉顯之子,故史書稱其為“廣戚侯子嬰”(同王莽傳),正是將
“嬰”讀為人名,子讀為兒子。從而,子嬰一詞,也當讀“嬰”為人名,子為兒
子,即兒子名為嬰者。

讀“子嬰”為兒子名為嬰者,其隱藏的語意之一就是某人的兒子,而且是幼小的
兒子。那麼,這個某人,即子嬰的父親是誰呢?據上引《史記•李斯傳》《集解》
所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子嬰為始皇帝弟弟的兒子,他
的父親就是始皇帝的弟弟。已如上述,始皇帝有三個弟弟,其中唯一有可能是秦
王嬰的父親者,就是“王弟”長安君成蟜。成蟜生於昭襄王五十一年,比贏政小
三歲,秦王政八年,成蟜十九歲,他領兵出征趙國時,當已經結婚有子,子尚年
幼,被稱為“嬰”。成蟜叛秦降趙被封為長安君,留在趙國客死不歸,他的兒子
“嬰”留在秦都咸陽長大成人。

如果此說成立,假定成蟜降趙時其子“嬰”二歲,即以成蟜子“嬰”生於秦王政
七(前240)年計,他二世三(前207)年即位時,年齡是34歲,應當被稱為秦
王嬰。34歲的秦王嬰有兩位已經成年的兒子當屬可能,他與兒子一道謀殺趙高
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如果此說成立,秦王嬰是始皇帝弟長安君成蟜子
的兒子,他就是二世的從兄,也可以被稱為二世兄。成蟜子“嬰”與二世同祖父
而年長,與二世之間沒有皇位爭奪的利害關係,所以他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
姐妹中,反而能夠站出來勸諫二世不要濫施誅殺(7),他與二世間的關係也就可
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了。

進而,如果此說成立的話,史料中關於秦王嬰出自記載的種種文字上的歧異和由
此引起的矛盾也就可以得到相對合理的解釋。

上引有關秦王嬰的4條史料中,當以第4條《史記•李斯傳》《集解》引徐廣所
見《史記》別本說為正,即‘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第2條《史記》六國
年表“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由於誤認“嬰”之名為“子嬰”,
衍增“子”字,當刪去,文為“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嬰。”第1條《史
記•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在上述第2條“二世兄子
嬰”的錯誤認識基礎上,更增“公子”二字,以“公子嬰”為“嬰”之名,當刪
去“公子”,文為“立二世之兄嬰為秦王。”第3條《史記•李斯傳》“高自知
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
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始皇弟”後脫“子嬰”二字,“子嬰即位”衍增
“子”字,文當改為“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子嬰,受之璽。嬰
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據此,我們可以重新羅列關於秦王嬰出自的四條基本史料如下(筆者改定文列於
原文下,原文引線者為衍字,改定文方框內為補字):

1、《史記•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原文)
 《史記•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嬰為秦王。”(改定文)

2、《史記》六國年表“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原文)
 《史記》六國年表“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嬰。”(改定文)

3、《史記•李斯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
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原文)
 《史記•李斯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
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改定文)

4、《史記•李斯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
(原文)

筆者以為,在古代史籍中出現文字記載的歧異與歷史記事之間的矛盾時,應當多
依據歷史記事,因為個別文字容易因為抄寫增刪生誤,歷史記事中的基本史實因
為個別文字生誤的可能性較小。秦王嬰出自諸說中,不管是二世兄子說,二世兄
說,還是始皇弟說,都與歷史記事中的基本史實矛盾,唯有始皇弟長安君成蟜子
說,不但能夠合於歷史記事中的基本史實,也能合理地解釋文字歧異的由來,秦
史上諸多至今不明的隱秘,也可以由此解開[8]。

通過以上的論考,我們可以為秦王嬰撰寫一簡單的列傳[9]。最後一代秦王嬰,
是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成蟜子的兒子,二世皇帝的從兄,生於秦王政七年,死於
秦二世三年,享年三十四歲。秦王嬰的父親長安君成蟜與秦始皇同父異母,為秦
始皇的父親子楚由邯鄲返秦後所生。秦始皇八年,成蟜在前線投降趙國,受封為
長安君,客居趙國。當時,成蟜的兒子年幼尚為嬰兒,被稱為嬰,留在秦國長大
成人。二世即位,嬰曾經以從兄的身份勸諫二世不要濫施誅殺,二世被趙高逼迫
自殺,趙高立嬰為秦王,嬰與兩位兒子及宦者韓談共謀,刺殺趙高即位親政,事
在二世三年九月。即位後的秦王嬰,曾經調動軍隊抵抗劉邦軍的進攻,四十六日
後,劉邦軍兵臨咸陽,秦王嬰率百官投降,項羽進入咸陽後,被項羽誅殺。

注釋
[1]以上諸說,見於馬非百《秦集史》(中華書局,1982年);崔曙庭《子嬰身世
辨析》(《秦漢史論叢》第二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王雲度《秦王子嬰
非二世兄子辯》(《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1年第一期);張黑龍《子嬰何許人也》
(《秦文化論叢》第十二輯,秦兵馬俑博物館,2005年)。除文中所舉四說以外,
尚有子嬰為秦公族旁支說(聶新民,劉雲輝《秦王子嬰其人-兼論秦的公族與宗
室-》,載《秦文化研究》第十一輯,秦兵馬俑博物館,2004年),該說因為以
上諸說互相矛盾而難以圓滿解釋,故避開秦始皇直系,力圖從秦的公族旁系中尋
求子嬰的出自,推斷子嬰出自始皇帝祖父孝文王庶子子奚一系,為子奚的曾孫的
結論。該說在思路上別開生路,另闢蹊徑,不過,該說沒有直接的史料支持,也
不能連接子嬰到子奚間的關係,作為一種純粹的推論而言,缺環太多,故附於注
釋中,作為參考。

[2]《史記•秦始皇本紀》記事如下,
二世三年,趙高逼殺二世後,立子嬰為秦王。趙高“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王璽。
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
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
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果自
往,曰:「宗廟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咸陽。”

[3]二世誅殺兄弟姊妹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同《李斯列傳》等。1976
年,秦俑考古隊在始皇陵東側的上焦家村發掘了17座陪葬墓,被認為是被二世
所誅殺的兄弟姊妹們的墓葬,見秦俑考古隊《臨潼上焦家村秦墓清理簡報》(《考
古與文物》,1980年第2期),又見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發現與研究》第五章
第一節四(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秦王政八年條。

[5]同上引楊寬書,秦王政五年條。

[6]《史記•秦本紀》莊襄王即位,《索隱》曰:“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三年
卒,葬陽陵。”子楚即位在前249年,32歲,他從趙國回到秦國,是在前257
年,24歲。

[7]《史記•蒙恬傳》。

[8]本文側重在秦王嬰的生世之解明,關於他的父親成蟜,及其所涉及的秦史中
的種種問題,筆者另外撰寫專文論述。

[9]本文是筆者即將出版的新著,綜合歷史敘事《新戰國世代的英雄豪杰(上)》
(又名《滅秦英雄記》)的研究篇之一部分。結論已經作為歷史敘事寫入書中,
研究尚未輯集出版。該研究篇已經以不同形式公諸於世的有:1、《兵馬俑與項羽
之死-秦京師軍去向探微-》(《秦文化論叢》第十二輯,秦兵馬俑博物館,2005
年);2、《論《史記》敘事中的口述傳承-司馬遷與樊他廣和楊敞-》(《周秦漢
唐文化研究》第四輯,三秦出版社,2005年);3、《補“史記”趙高列傳-兼論
始皇陵銅車馬御手為中車府令官屬》(秦漢史研究會第十四?年會暨國際學術討
論會,2005年,待刊)。該研究篇配合歷史敘事撰寫,首先用論考的形式究明疑
難,增補《史記》列傳之缺,最終將輯逸補足,作成《史記新傳》。
--
歷史如此遙遠卻轉瞬現身眼前  令人措手不及而迷人..
http://www.wretch.cc/blog/htycy  史記.歷史與文化
http://140.111.161.146/historyweb/佛光歷史系
bbs://bbs.hkday.net  香港的另一扇窗
http://tw.myblog.yahoo.com/jw!YaoVfQSaBA6dLGCLGg--
史家.書緣.世事之際
--
╭──── Origin:<不良牛牧場> bbs.badcow.com.tw (210.200.247.200)─────╮Welcome to SimFarm BBS -- From : [218.166.233.143]◣◣◢ ◢◢不良牛免費撥接→電話:40586000→帳號:zoo→密碼:zoo ◣◣◢ ─╯
Fri Jul 21 23:59:34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