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章教育部與杜部長成為焦點,各界對成語的使用議論紛紛,
成語能從學生參考書與字典中跳出來,讓全國一同思考,真可謂好
事一件。成語,是固定詞組的一種,特點是意義完整,結構定型,
由於是古人智慧累積至今的集合,所以必然含有不少習用的古語,但
是並沒有誰規定過成語一定要是四字成句,也沒有限制不可以套用新
語。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大部分人能夠瞭解其義並用以溝通的工具,
真正的重點在於,訊息傳出者與訊息接收者是否能通過成語來瞭解意
思,如果有窒礙不通的情形,就算該成語的修辭再、好意義再深,還
不如不用。
杜部長說:「用成語會讓人變得懶散、思想混沌、一知半解,成語與
現代生活無關,用成語是國文教育的失敗。」此言確如學者所批「過
於武斷」,但是執教國文的教師們應當心知肚明,部長的話在某種程
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歷代文體之末流,常會自然地走向雕飾而忽略了
內容,時下因過度重視考試與成績,學子往往死背了一大堆成語而不
知如何使用,只知在作文裡頭塞了大量成語就能拿高分,這也是一種
忽視內容的現象,是語文教育的逆流,會導致思想僵化。
成語的美,在於意義與結構兼具,有的甚至可以表現音韻的美感,這
就是為何「三隻小豬」無法達到成語標準,但是如果矯枉過正,就會
造成學生只知道用成語,而不知運用其他的修辭來達到相同的語言效
果。誠如學者所言,「應用成語可以使文章精練、簡潔」,但是能讓
文章扼要的,成語不是唯一的選擇。試想,若學生想表達焦急的感覺
時,全都只會用「心急如焚」、「急如星火」等成語,而不知道利用
生活經驗設計譬喻來呈現,這樣的結果想必不會是學界想要的。
各界人士對於成語各執一詞,各有立場,口舌之快只是一時的,我們
不必用放大鏡來看對方的缺失,應當從別人的意見中,找到可以修正
的方向。讀書人批來鬥去,成何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