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明鏡論》第四章 苦集滅道 第一節 安立四諦的次第
堪布益西彭措 著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佛陀安立苦集滅道四諦的次第有著甚深的密意。四諦之中,苦為世間之果,集為世間
之因,滅為出世間之果,道為出世間之因。
或有問曰:既然集為因,苦為果,為何集在苦之後?
答:因為如果我們不認識這個三有世間的真相惟是痛苦,就會顛倒地將世間所謂的圓
滿執著為安樂,既然是安樂,何必要出離,這樣就不能發起真正希求解脫的 心。出離心
的根本既然斷絕,如何能趨向解脫?所以首先要揭示世間真實是苦,無有安樂,將世間痛
苦的面目再再地揭示出來,才能觸動內心,因而最初先談苦諦。
此後,自見墮於苦海之中,則於苦海之中希求出離,便見此苦必須息滅。然而如果不
能認識痛苦產生的根源,不在因上止息,痛苦終究不會息滅。所以接下來就要尋找痛苦之
因,故于苦後宣說集諦。
尋本溯源,我們知道痛苦由業產生,而業又是以貪嗔癡煩惱而發起,煩惱的根本乃是
我執,這樣便明白了集諦。
既知集諦,若見我執亦能息滅,就會欣慕寂滅我執的解脫境界,因而誓願現證息滅痛
苦的滅諦,故于集後宣說滅諦。
又有問曰:既然了知世間是苦,則應苦後直接宣說滅苦之滅諦,為何苦後必須宣說集
諦。
答:因為爾時雖有求解脫之心,但仍未明瞭眾苦之因,沒有見到苦因定能遮止,所以
對於解脫,不能定執為所應得,定當證滅。
既欲求證滅諦,則應尋求以何方法,如何進趨,如是自然趨向道諦。所以道諦最後宣
說。
在《寶性論》中以比喻說明了四諦的關係:如同生病時要知道自己在病中,才會渴望
病癒的健康,又應找到病因,才知治療應從何處下手,既知病因,就要生起信心,定要得
到康復的安樂;由此發心,會積極主動地依止醫藥。此喻說明了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
、道應修的安立之理。
在四諦法輪中,佛陀扼要地將一切生死流轉與生死還滅的道理總攝無餘,一切世間生
死流轉的因果攝於苦集二諦之中,一切出世間出離生死的因果攝於滅道二諦之中。所以四
諦總攝染淨兩重因果,是修行之總綱。故應隨順佛語依次第而趨入。
如果我們不能真實思維苦諦,深刻地洞察到世間的痛苦真相,那麼厭離心無由生起,
求解脫只成一句空話,凡是所思所行仍將成為集諦。如果我們沒有善加思維 集諦,不能
明確生死的根本乃是惑業,這就好象射箭沒有瞄準鵠的,不論發射多少都成徒勞無益。如
是所行不是能得解脫的安樂正道,卻妄自為是,南轅北轍,如何 能得解脫之果?
出處
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yxpc/010_yinguomingjinglun.htm
--
受過高等教育沒什麼稀奇,很有錢也沒什麼好稀奇,
只有當一個有顆溫暖的心,這些特質才會變得有價值。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14.173
推 ashray:宣化上人:能吃苦就能了苦 10/17 19:00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 218-168-214-173.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6/10/17 22:05:49 從 218.168.214.173 修改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