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ight.bbs@cbs.ntu.edu.tw (放下重擔)》之銘言:
> ※ 引述《amaranth94 (艾維斯)》之銘言:
> > 請問個問題
> > 證阿羅漢果之後在往上呢?
> > 證初地菩薩?
> 據阿含所說,阿羅漢果具足三號
> 1.殺賊:殺盡煩惱賊
> 2.應供:應人天供養
> 3.無生:不受三界生死苦惱
> 能自說自證:
>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能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也就是不再受三界的生死
> 然而楞嚴、法華等大乘經典
> 有提到迴心大阿羅漢,及化城無餘涅槃
涅盤後沒有五蘊 哪來的化城跟迴心呢
莫非還有第六蘊? :)
> 不過個人是站在實修的立場
> 所以等親眼見到彌勒菩薩,或他方世界淨土佛陀
> 就會知道答案了。
談到實修,讓我這幾年的參學而有所感慨。
也對邁向解脫而走入禪修的沉默同修獻上致敬
在修行這條路上,我一直感覺我很幸運,因為我在有師長的指導下研讀了清淨道論
,攝義論,以及其他南北傳相關經典。雖然在此之前曾接觸丹道以及藏密,但因為師
長們受過正統南傳佛教體系的訓練,讓我得以更了解南傳佛教的內涵以及重點。並
讓我在歷經幾年的困惑與矛盾之禪修還能逐漸融攝進而開始掌握名色生滅並依循法次
法向。
近幾十年來,因為資訊與交通的發達,南傳佛教引入台灣,也喚起了人們對阿含等
經典的重視。台灣地區也因此出現了好幾個自許為原始佛教抑或自認符合佛陀本懷的禪
修團體或宗教組織。南傳佛教強調的直接入手以及重視解脫的觀念深深的影響這些人們。
也逐步出現了種種正反效應。有人因此受益,也有人因此受害。可以確定的是越來越多
人有志於邁向解脫道。
強調解脫的論調在台灣可以說是欣欣向榮,也為傳統佛教帶來批判的聲音。自許為
原始佛教的人們所帶來的言論是犀利的,往往不是一般傳統佛教徒所能招架。然這些人
士除了帶來批判,在禪修的成果如何呢?宋澤萊投入基督教的懷抱,李元崧臨終前的
懺悔,新雨的三路發展,帷幔的式微。我卻不見有立志邁向解脫道的人為此
提出省思。
禪修的過程可以說是最實際不過了,無明的變化多端以及詭異往往不是單憑批判的
言論以及靠著尋常思維所得的無常觀與涅盤觀可以應付,不具備內觀者無法察覺名色
生滅之迅速。無明的狡詐以及三毒的延禍如果不具備四禪的正定,也不易鎮伏。但
這些卻被許多立志邁向解脫道的人士所有意抑或無意的忽略不提。人們對於四雙八士
是沒有爭議並予已尊重的的。但四雙七士(扣除須陀桓向)之前的次第如何驗證呢?
清淨道論道論的十六道智中的十二道智,大毗婆沙論提到次煖頂忍世第一法,幾乎不
見有人討論。在禪修過程因為止觀的錯誤運用而出現的十種染該如何辨別以及避免,
也付之闕如。要求對話者言詞需要嚴謹但自身用詞錯誤的情況也不斷出現。什麼是
剎那定,何種條件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無色界定可以被允為正定也不見有
人在努力釐清。批判純觀行者的不如法,但自身卻也使用著純觀的法門的人士大有人
在。南傳禪師之著作的錯譯,以及某些不如法的行為未能察覺,往往必須有重大事件
才會發現才會察覺自己的無知(如楊達比丘事件,以及摩訶布瓦事件)也不斷上演著。
在台灣自許原始佛教的禪修者,在禪修的實踐上幾乎快繳了不及格的成果。在緬甸
等南傳佛教國家,初禪到四禪是可以經由某些程序被檢驗,但這邊不見有確實地實施
。在台灣可以為了什麼是初禪爭執多年,爭論點的理論背景卻不知來自何處,
禪境中有聖者對話或指導卻被當作正知見傳播。宣稱證果卻不見宣稱者是否有檢驗
是否有止觀十染,只不斷強調自知自證,不受後有。邁向解脫的路看起來充滿希望且
快捷,但又處處危機。許多人踏入無明的陷阱卻不自知。有了傳教的熱情卻少了深厚
的禪修當後盾。鋒利的言論常見,但面對止觀的文章卻少有,我常看到如龍樹菩薩般
的大無畏行者,卻少見覺音尊者的追隨者。在台灣有志於解脫道的人們面對這樣的情
境,是否也該省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