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世時,弟子受齋後會進行祝禱,祝願對方順利。這也
就是最基本的「咒願」。
諸佛子發心良善的祈願,是不分南北大小的。只要不變
相成商業行為,都是佛所稱許的。實際上,在南傳國家,對
於祝願的敬重不會亞於北傳。本月底聯合國在泰國召開的一
項亞洲區的和平會議,即會由南北傳僧眾共同祝願。
《中阿含經》載「正見」的定義是「有施、有戒、有咒說...」
,良善的祝願是善法,慈心的表現,也是正見。經文如下:
[正見的初步定義] <中阿含、三、二、一六>
<<<<<<<<<<<<<<<<<<<<<<<<<<<<<<<<<<<<<<<<<<<<<<<<<<<<<<
多聞聖弟子離邪見,斷邪見,行於正見而不顛倒,如是見,
如是說: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
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
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於邪見淨除其心。
>>>>>>>>>>>>>>>>>>>>>>>>>>>>>>>>>>>>>>>>>>>>>>>>>>>>>>
由於少數弟子受齋後忘了祝願,導致有人謗說連外道也
不如,因此佛陀還制戒要咒願才如法。可見《十誦律》:「
僧飽滿食已,攝 洗手咒願,咒願已,從上座次第卻地敷而
出。」這也是寺中受齋完有「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
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此偈的由來。
《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九】更載咒願可得六德:施主
檀越可得信根成就、戒德成就、聞成就等三法;施物亦得色
成就、味成就、香成就等三法。
律藏載,凡說法、婚喪、生子、入宅、出行、布施等諸
事,僧人皆可以慈心祝願。而說法完後之迴向詞,其實也是
祝願的一種。律載:「說法竟,應咒願。」
世界良善的宗教都有祝願,不對的東西,佛陀則會主動
反對。例如種姓制度是印度教的根本教義,而佛陀就徹底反
對之;印度教出家僧侶蓄髮,佛教出家眾則特意剃髮以別之;
更根本的,印度教沒有苦集滅道的觀點,佛陀則是根本的突
破之。
釋迦牟尼佛基本上不說咒(現今咒有時有咒咀的負面義
含,佛當然不說),只說咒願。楞嚴咒就是對於五會眾的祈
願詞。諸天菩薩為了相應護法而說咒語。當然,其他佛國的
話,到地球就一定變咒語了,例如「阿彌陀佛來接我吧」翻
成中文當然就成了咒語。
佛陀表示,聖人不持咒,因為四聖諦才是滅苦根本,凡
夫持咒則有其用處:
[聖人不持咒外求離苦] <中阿含、四十七、三、一八一>
<<<<<<<<<<<<<<<<<<<<<<<<<<<<<<<<<<<<<<<<<<<<<<<<<<<<<<<<<<<
若見諦人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
斷命,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
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
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
若凡夫人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咒,二句、
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
苦盡者,必有是處。
>>>>>>>>>>>>>>>>>>>>>>>>>>>>>>>>>>>>>>>>>>>>>>>>>>>>>>>>>>>
而諸天護法以咒願相應護持佛子,在經律中亦是比比皆
是。在最早結集的律部《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中,
就有記載世尊教導居士可供養諸天眾,以利世法,為佛所稱揚,
可參見 BudaXfile 版過往曾轉貼之經載。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修習,是不分南北大小顯密的,
祝福眾等齊以善願,明致詳和,法俗圓融,內外無礙。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