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楞嚴經》卷六末, 部分白話翻譯:
#1
光明
《楞嚴經》卷六末, 部分白話翻譯:

    阿難! 世界上的六道眾生, 雖然對身的一方面, 不犯殺、盜、淫,
對心的方面, 沒有貪、嗔、痴、三毒都已經清淨了, 慈行、捨行、以
及梵行, 都已經圓滿了, 但是口業方面, 還要同時清淨. 假使發言不
得真實, 就是小妄語; 妄自誇為證果, 便是大妄語. 大妄語的人, 總
有些貪求供養之心, 對於修習正定, 就不得清淨, 成為愛見之魔, 失
卻如來之種.

    什麼叫大妄語呢? 所謂還沒有得道, 就說得了道; 還沒有證果,
就說證了果. 或是貪求世間上最尊、最勝、最第一的虛名, 妄對人說
: 我已經得到初果羅漢了! 二果羅漢了! 三果了! 四果了! 乃至說:
我已經成就辟支佛了! 成就地前菩薩了! 成就十地菩薩了! 於是教
人向他禮拜、向他懺悔、貪求世間的名利恭敬, 以及種種供養.
這一種人, 簡直是個壞了善根的一闡提, 滅盡他本有成佛的種子,
猶如以刀砍斷了貝多羅木一樣, 因為貝多羅木, 一經砍斷, 就永遠不
能復活. 我認這一種人, 永遠斷滅了善根, 不復會有正知正見, 將來
必定會墮落三途、受諸苦惱. 縱使有一點點禪定和智慧, 也不過只能
助長魔業, 不得成為真實的正定.

    我滅度以後, 法弱魔強, 邪說紛生, 為了摧邪顯正, 雖差遣許多
大菩薩、大阿羅漢, 運用各種身分形態, 生於各種世界, 往來六道之
中, 救度輪迴中的眾生, 或為清淨的比岳, 或是白衣居士, 或作國王
、大臣、高官、賢達, 或為童男童女, 甚至妓女寡婦、姦偷屠夫、販
夫走卒, 先與他們同事, 然後相機讚揚佛乘教法, 使他們轉迷為悟,
棄邪皈正, 由是身心入於正定.

    但是這些大菩薩、大阿羅漢, 絕對不會自向人說: "我是真正的
菩薩! 我是真的阿羅漢! " 而將佛的密旨因由, 隨便泄漏, 輕浮地告
訴末世的初發心學人. 惟當臨命終時, 尚有未了因緣, 暗有遺囑的例
外. 那有大事宣揚, 目己是證什麼果的人, 以及惑亂眾生, 分明是
期世盜名的大妄語, 終必沈淪, 難脫生死.

    你以後教後世初發心人, 欲修三摩提, 除斷淫、殺、盜三心外,
還須斷除大妄語, 這是如來和過去諸佛第四種決定性的清淨明確教誨.
Thu Jul 15 19:16:29 2010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問大般涅槃經的四依法
#2
Nice to meet you
From: David

要讀一部經,首先要先抓住經中的重點脈絡。

網友提到的論文,引用《大般涅槃經》卷六的經文,詮釋說這是顛覆、貶抑聲聞聖者
及經典。那我們來看卷六的第一段經文吧:

<<<<<<<<<<<<<<<<<<<<<<<<<<<<<
《大般涅槃經》卷6〈4 如來性品〉:
「是大涅槃微妙經中有四種人,能護正法建立正法憶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愍世間為世
間依安樂人天。
何等為四?
有人出世具煩惱性是名第一須陀洹人。
斯陀含人是名第二。
阿那含人是名第三。
阿羅漢人是名第四。
是四種人出現於世,能多利益憐愍世間為世間依安樂人天。」(CBETA, T12, no.
374, p. 396, c18-24)
>>>>>>>>>>>>>>>>>>>>>>>>>>>>>

佛陀開宗明義就說,這四種聖者實在太重要了!

《大般涅槃經》卷六的內容,簡單來講,佛陀先說了四種人是非常值得稱嘆的。然後
愛搞怪的迦葉菩薩出來,說雖然佛這樣說,他也不會依四種人,因為天魔都可以假裝
是佛了,當然也可以假裝是四種聖人:

<<<<<<<<<<<<<<<<<<<<<<<<<<<<<
《大般涅槃經》卷6〈4
如來性品〉:「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依是四種人。何以故?如《瞿師羅經》
中佛為瞿師羅說:若天魔梵為欲破壞變為佛像,具足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光一尋
,面部圓滿猶月盛明眉間毫相白踰珂雪,如是莊嚴來向汝者,汝當撿校定其虛實,既
覺知已應當降伏。世尊,魔等尚能變作佛身,況當不能作羅漢等四種之身?」(CBETA,
 T12, no. 374, p. 397, a29-b7)
>>>>>>>>>>>>>>>>>>>>>>>>>>>>>

額!連佛、連四種聖人都不能依,那要依什麼?迦葉菩薩就說,只能靠自己證得「法
性」、「如來」,才是真正可以依止的。迦葉表示,實證佛法的最高智慧,是最高的
法(「依法」)、是正確的法義(「依義」)、是智慧(「依智」)、是「了義」,
而是究竟的「四依法」。所有其它的人、事、物,通通都不能跟親證佛法最高智慧相
比啦!管你是經典還是聖賢,都不應盲信,要親證才有辦法信。

有讀《雜阿含經》的人相信都記得這經文:「當依自洲而自依,當依法洲而法依,不
異洲、不異依」,自己親證了佛法,才是究竟依止處。

「證得法性」是什麼碗糕我不知道,但了解了重點後,整卷就合理了,只是迦葉用較
搞怪的方法來譬喻,就引起了一些想像空間,還有各自表述的空間。

了解了經文整體的脈絡,再來看卷六說「四依法」的經文,就清楚了:

<<<<<<<<<<<<<<<<<<<<<<<<<<<<<
「依法者,即是如來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來。」(CBETA,
T12, no. 374, p. 401, c2-3)

「依義不依語者,義者名曰覺了。」(CBETA, T12, no. 374, p. 401, c19)

「依智不依識者,所言智者即是如來。若有聲聞不能善知如來功德,如是之識不應依
止,若知如來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應依止。」(CBETA, T12, no. 374, p. 402,
a1-3)

「了義者,名為菩薩真實智慧,隨於自心,無礙大智,猶如大人,無所不知。」(CBET
A, T12, no. 374, p. 402, a11-12)
>>>>>>>>>>>>>>>>>>>>>>>>>>>>>

每一段都在強調要「證得如來、法性、覺了、智慧」來作為依止,也就是要親證佛教
的最高智慧,以作為究竟依止處。《大般涅槃經》卷六經文的用意不是在給「四依法
」作基本定義,而是將「四依法」連接到「當依自洲而自依,當依法洲而法依,不異
洲、不異依」的根本原則上。

這些根本不是在顛覆、貶抑聲聞聖者及經典,而是在強調親證佛法最高智慧的重要性
。

《大般涅槃經》固然會有傳抄中混入的贅句或是參雜對於大乘的宣傳,但這整卷的脈
絡理清後,大家應該都看得很清楚,經文是要講什麼重點。另外,本經在大正藏中還
有另譯,若對義理有疑義,也可以參考不同的譯者,省去自己的詮釋。

現世學佛真的是要小心,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解行並重 :)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Wed Aug 7 12:38:26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