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大乘佛教]解題:入道要門,發心為首
#1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機
[大乘佛教]解題:入道要門,發心為首


「入道要門,發心為首」,出典如下:

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
,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
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
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勸發菩提心文.實賢省庵大師  造》


歷代高僧解說「入道道要門,發心為首」,如下:


此即敘修行心願為本也。
嘗聞者:表文中之言,非出己見,乃嘗聞大乘經中,有如是說,今者代佛宣揚。
入道要門:即欲入菩提道之要門,又入佛知見道之要門,不在他處,
首在發菩提心。此心既發,即開佛知見,方能修行。
而修行緊急之務(事也),立願居先,行無願不成,必至退轉故。

願立,則眾生可度:度生之願,乃菩薩四弘誓願之第一願。
菩薩對三界眾生,如《金剛經》云:「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
若化生(欲界),若有色(四禪色界天),若無色(空無邊處天),
若有想(識無邊處天),若無想(無所有處天),
若非有想非無想(非想非非想處天),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則三界眾生度盡,故曰:願立則眾生可度。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
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
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
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
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
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此反顯發心立願,為修行之根本,本立而道生。
苟不發廣大心:如發心持五戒,修十善,求人天福報。
如發心斷見思惑,出三界獄,求聲聞乘。
如發心樂獨善寂,得自然慧,求緣覺乘。
此皆非廣大心,都是祇求自利之心。

廣大心者:即平等慈悲心是也。慈心能與樂,悲心能拔苦。
如世間父母之於子女,皆有慈悲心,要令子女得安樂,離痛苦。
但此心不平等,何以故?
如對他人子女,任從飢寒交迫,疾病縈纏,漠不關懷,故非廣大心。
若能視大地眾生如一子,平等慈悲,乃名廣大心也。

堅固願者:即堅固不退。
如云: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退失菩提心。
又虛空可碎,滄海可填,我願不易。
如地藏菩薩發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又如阿彌陀佛所發四十八願,願願皆云:若不爾者,終不成正覺。
是之謂堅固願。

末四句,承上若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
則縱使經歷塵點劫數,不能了脫生死,依然還在輪迴。
雖有種種脩行,如《楞嚴經》所云:「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
乃至別成聲聞緣覺,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
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二本:一妄本,依識心所脩。
二真本,依菩提心所脩。不發菩提心,不成菩提道,豈非徒勞辛苦耶。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圓瑛大師  解》


--
如果以為只有佛菩薩才會講佛法,那可就誤會大了…
魔也會講似是而非的佛法,那叫做「魔說」,所以要切記,墮入魔道,難以翻身。

如果以為解說佛經與佛法是多麼了不起的事,那可就誤會大了…
《大乘經》和《阿含經》也說,胡亂解說佛經與佛法,必定下地獄,再得智障報…
我寧可去佛寺當義工、誦經、拜佛菩薩、禮懺、持咒、念佛、聽歷代高僧的教誨!
Fri Oct 12 10:21:32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