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念佛法門】--第四節 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1
雲漢
 第四節  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我們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律就夠了嗎?答案還是不夠的,聽了
以後還要冷靜的正思惟,正思惟就是要冷靜思考合乎理性、合乎緣
起,思惟法、義、法次法向。過去佛陀所教導弟子所說的法,不是
法說就是義說,再來就是法次法向說,所以我們在正思惟中,也要
順著這種內容次第來進行正思惟。例如思惟所聽聞的這些話是不是
實相,實相就是真理,真理就是事實,那就是法說;這些話的內容
是什麼呢?這些內容的功用是什麼呢?這就是義說。義說簡單說:
就是法的內容、功能及價值之所在。

  還有對於事物演變相依的過程,對於修道的次第,那就是法次
法向說。法次法向簡單說:就是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條件相依,要
能一個法接一個法的有次第的正思惟了解。所以說:要了解必須要
透過正思惟,並不是只聽聞到就算了或想辦法空記名相,空記名相
不解經義,對修行或生活有何意義呢?難怪有人會說聽了以後不多
久就忘了,這就是聽聞以後沒有透過正思惟,因此記東忘西、記西
忘東;若是有透過正思惟,內心除了有深刻的印象外,還能了解內
容的意義與作用,進而落實力行來實踐體驗,來完成所了解的正法
工作。如果空記名相就是依語,就不是依法、依義、依法次法向了。

  正思惟簡單說,就是精神集中客觀合乎理性的思考,佛陀所說
的法是什麼?義說是什麼?法次法向是什麼?我們修行主要是依
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法不依人,因此聽聞正法律以後
還要正思惟,正思惟悟道智之後,還要力行體驗證果智。也就是說,
以前沒有經驗過的,就必須正思惟然後如實的透過內觀修行體驗,
增上信學完成四不壞淨,增上戒學、增上定學、增上慧學,到達學
厭、離欲滅盡證入涅槃,完成解脫知見,這才是親近佛陀、憶念佛
陀的真正目的。

  什麼是四不壞淨呢?已經具足正見破除三結,三結就是我見
結、疑結、戒禁取見結。完成初果聖人,具足對佛、法、僧、戒不
疑,就是四不壞淨,詳細內容我在八正道中已經有所介紹,在此不
再介紹了。

  什麼是戒學呢?就是持守戒律。什麼是定學呢?就是心住不
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就是定。什麼是慧學呢?就是
培養專注如實正觀色無常、受無常、想無常、行無常、識無常,體
驗到三法印,體證苦集滅道的智慧就是慧。

  什麼是學厭、離欲、滅盡呢?「學」若是在阿含中所說的,有
他的定義,就是學厭、離欲、滅盡。假使說在學佛修行,但不趣向
息滅貪、瞋、癡的方向前進,完成到達完全的消滅貪、瞋、癡,那
麼雖然說他在學佛,他在修行,其實只是一般有漏、有取的學識及
傳統專注的訓練而已。也可以這樣說只是一般士、農、工、商、的
學識而已,並不是學世間八正道或出世間八正道的學,學厭、離欲、
滅盡。厭不是討厭或厭惡一切,是厭惡五蓋、惡不善等。

  簡單說,厭、離欲、滅盡是針對貪、瞋、癡而說的,人生的痛
苦生死輪迴都是因為無明,因此在六根觸六塵境,接觸感受之後就
隨著自己的思想欲望,而感覺到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三種的其
中一種。樂受凡夫眾生不知是無常,就產生染著生起貪;苦受凡夫
眾生不知無常,就產生瞋;不苦不樂受也是無常生滅法,凡夫眾生
若存貪或瞋都有惡性的循環連鎖反應,若是被貪或瞋左右去,我們
就不能自在了。若能在六根觸受六塵境,只有保持中性客觀的觸
受,不要加入我及我的觀念進去,我們的內心就會自在。我們要學
習的,是真正合乎阿含經所要求的學,是學厭、離欲、滅盡。學厭、
離欲、滅盡這種能力的產生,是要透過八支正道的次第修戒定慧具
足,才能真正到達學厭,離欲滅盡而到達心解脫。
Mon Jun 9 19:45:36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