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科學的時代,人們都是從教育與科技中成長起來的,這是修習佛法,增
長智慧的最好基礎。佛法是真實而科學的方法論,它要求修行者以智慧為基礎,展開
對身心實相的探求。在這個時代,如果不符合科學,人們就會打上問號,為什麼要這樣
呢?
千百年來,人們對佛法,對佛陀本人懷有無比的敬仰與信任,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佛
陀的教義是建立在如實、科學和智慧的基礎上。對佛教來說,如實之智是認知的基礎
。我們信仰佛陀,因為他為眾生指引了解脫煩惱之道,同時,我們願意遵循佛陀的教導
,在如實認知的智慧基礎上探求身心的本來面目。
這個時代的特點不同尋常,我們願意在科學的基礎上探究一切事物,我們願意
面對一切而以理智與如實的方法探究身心實相。科學與如實是這個時代的特點,這個
特點與佛法的精神有著深深的默契。科學時代正是佛法昌盛的時代,科學不僅與佛法沒
有矛盾,而且是佛法昌盛的基石。
無庸置疑,佛法是最具科學性的。二千五百年來,它只所以沒有被時代淘汰,正
是因為它如實認知的本質。讀過佛教史的人會知道,歷史上有過幾次的滅佛運動,但
更多的是對佛教的提倡。我們可以深信,佛陀本人是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揭開身心實相
的偉人。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論是不會被人遺忘的,因為它如實──照事物的本來樣子
認知事物,不是任由心意假造出來的,也不是人為地創造出來的。
一切心造的理論如流星般殞落,但佛陀提示的身心實相在科學的基礎上安立不
搖。對于有科學頭腦的現階段的人,被佛法的智慧深深吸引是很正常的。在現階段的
人心中,迷信而不正確的教義是站不住腳的,而真正的佛法一定會在人們的內心扎根。
從本質上講,佛法是最科學的方法論。遵循這個方法論,使用這個方法,一直可以引
領行者到達最真實最純淨之地──無有煩惱。
佛法是教導我們認識自己,看清真實的自我究竟是什麼。佛陀說,所謂“我”是
由五個部分組成的,即色、受、想、行、識。我們的修行必須是科學的,有見地的、
嚴謹而真實的。這是佛陀的要求,也是真實法在修行中的體現。我們處在科學時代,不
可以盲目而愚痴地解釋和輕忽一些事物,隨意地給事物以及身心下結論,沒有親証,
是不真實的,也是不科學的。佛教的修行者一定要把自己建立在科學而真實的基礎之
上。
佛陀被人們稱為最真實的人,因為他給事物的結論是透過他自己的親身體証而
來的,不是草率的,不是隨意的,不是引用他人的結論,而是親身體証的真實法,是
最科學的。
事物總是真實的,含糊籠統地只是我們自己粗糙的心。科學方法就是從具體的
對象開始調查、試驗,以研究它的本質。佛陀的四念住修行也是如此,真實地接觸自
己的身心,進行觀察;真實地接觸自己心理的各種層面,進行細致地觀察。這就是禪修
,就是一般常說的止觀法門。
身體是物質的,透過科學冷靜地觀察和認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的心理
,它既非物質,也不是具體可以完全拿來研究的事物。如何才能分析研究它呢?在研究
之前,需要有科學的指導思想。我們必須是如實的,如實的意思是充分地接觸到你所
要研究的事物,透過分析體會,最終認知它的本質。所以,我們要象科學家作實驗一
樣,面對身與心,透過反覆地接觸,觀察,實驗,最終發現它的真相。
希望修行佛法之人,要盡量將身與心具體化,如此,我們才能對它有所了解,否
則,我們就是在猜測中,猜測不是科學的方法,如實是科學的。假如我們只是從文字
上聽他人這么說,人們一直習慣上這么認識,而我們就隨著這樣認知,那不是科學的方
法。那是盲從,盲從不是智慧,不是佛法的修行,我們為了以科學的方法認知事物,
從真實的認知當中獲益,就要拋棄盲從,去接觸真實的事物──名與色。
如果只是記住一些名相,我們無法從中獲益。因此,一定要把修行看成是個完
整的科學過程,每一個步驟都不可馬虎,用心去接觸研究的對象,深刻地去了解它,
用心體會。這是我們今天科學頭腦下的人應持的態度。這也是佛陀教導的態度──如實
探討,如實認知,用心體會,揭示本質。
我們是科學的人類,智慧的人類,佛陀說,只有人、天具有真正了知佛法的能力
,這從本質上說明,人類本有的認知真相的能力是先天具有的,只要我們相信自己,
在佛陀的教導下認真地接觸真實地事物,我們的內心就能生起覺察,這是人人本具的能
力。有形體的東西進入眼、耳、鼻等六根,我們就能覺察到。所以,本質上我們不缺
少什麼,只要我們能拋開成見,直接去感受樂受與苦受等身心的一切現象,確實真實
地去感受體驗,不久,這些事物就會變得很真實,很具體,于是,我們透過觀察,就可以
用佛陀教導的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分析,以達到最究竟的智慧認知。
修行者一定要牢記我們是處在科學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是在科學中長大,他們不
會聽從沒有理智,沒有真實性的理念。大家應該都能明白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必須
非常清楚地知道,現下是科學的時代,與佛陀的真實法最相應,而我們現下正身處于這
個難得的時代,我們的心理有著科學的基礎。追隨佛陀的修行者首先應該是一位科學
家,他們要深具科學的頭腦,具有一絲不苟的精神,不允許盲目,不允許胡思亂想,
一切需要從實際出發。事物是怎樣的,我們就怎樣認知。
如實認知一切事物是佛陀的精神,是佛陀的智慧。佛陀在《大念住經》中說︰“
比丘盤腿而坐,端正身體,把注意力放在嘴巴周遭的區域,保持覺知,覺知呼吸時氣
息的出入情況。入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入息長」;入息短時,他清楚了知︰「我
入息短」;出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長」;出息短時,他清楚了知︰「我出
息短。」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感受全身,而入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感
受全身,而出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寂止身體的行動,而入息」;他如此訓練自
己︰「我當寂止身體的行動,而出息。」
比丘們﹗就像技術熟練的木匠或他的徒弟,當他鋸木作一次長拉鋸的時候,清楚
了知︰「我作了一次長拉鋸」;當作一次短的拉鋸時,他清楚了知︰「我作了一次短
拉鋸。」
就像這樣,比丘入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入息長」;入息短時,他清楚了知
︰「我入息短」;出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長」;出息短時,他清楚了知︰
「我出息短。」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感受全身,而入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
當感受全身,而出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寂止身體的行動,而入息」;他如
此訓練自己︰「我當寂止身體的行動,而出息。」
于是他就身體內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內部、外部觀察
身體。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
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于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
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佛陀教導的這些方法,都是指向真實,讓我們真實地認知我們身體上的呼吸,從
而真實地認知身體。許多証法者都推崇佛陀為最偉大的科學家,最真實的人,在我們
現階段的時代,我認同這種對佛陀的稱謂。讓我們透過具本的認知能力(識),真實地
認知身心現象。不要盲從,不要猜測,佛教的修行是最真實的工作,佛教的修行者首
先要具有真實的品性,他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不盲從威權,不隨從俗世的見解,一切
需要建立在具體、事實、嚴謹、科學的基礎上。如此,我們才可以從對身心的錯誤知見中
解脫出來,從而中止煩惱。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羅漢. 已正確完全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