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念佛法門】--修行的目標就是達到涅槃
#1
雲漢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bbs.ntu.edu.tw )
 第一章原始佛的念佛觀
        第四節  修行的目標就是達到涅槃

  前面常常說到涅槃,那麼什麼是涅槃呢?順便介紹:涅槃是滅
度、無生、離繫縛、解脫、寂靜。寂靜與涅槃是相同的意義。涅槃
的真正內容,在阿含經中並沒有提到很多,但有二個涵義常常的一
再被提示到,那就是究竟完全的斷除了貪、瞋、痴;另外一種是我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這二種在阿含經中,
一再的被提出來說明代表是涅槃。也就是說一位修行者,完全的透
視到真相,體驗到苦集滅道四聖諦,徹底的斷除了貪、瞋、痴時,
就稱為涅槃。

  但涅槃往往被誤解為「無」或是進入了深禪定「無想」、「無念」
時,誤認為這就是涅槃,真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涅槃。若將涅槃誤
認為什麼都「無」,那麼就落入斷滅論了,一切歸無的思想在印度
的傳統哲學裡,早就有主張人死後什麼也無。在雜阿含經裡就可以
看到,佛陀批評這種斷滅論的思想是屬黑法、不淨,必受黑報的。

  這種斷無的思想,有可能出自於四禪八定中的無所有處定,因
此產生的斷無思想觀念。這種無所有處定並非是涅槃,連九次第定
境也非是涅槃,也就是說涅槃並非是無想、無念的境地,若將涅槃
認為是要處在特殊的定境的話,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如果說涅槃一
定要在深定中,那已經涅槃的佛陀及阿羅漢,也就等於都要依靠特
殊的深定生活了。其實並非如此,涅槃的佛陀及阿羅漢到處弘法造
福人群。涅槃是具足解脫知見藉以棄除無明渴愛顛倒的思想及無明
顛倒貪、瞋、痴的行為,並非是無或是定。

  有什麼依據證明呢?我們從佛陀在阿含經中常常提到的「我生
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加以分析理解就可證
明。我生已盡:是指已經從過去的煩惱,生死輪迴的束縛解脫。梵
行已立:是指已經脫離了渴愛而過著清淨的生活。所作已作:是指
應該完成的義務職守及應修的法、應體證的法、應具足的智慧都已
完成。不受後有:是指不再在生死輪迴中遭受果報,圓滿具足這四
種條件的人,只有佛陀及阿羅漢才能做到這種涅槃知見。

  我們從上面所介紹的四點就可證明,佛陀及阿羅漢不是依靠特
殊的深定或一切都無的生活。涅槃是一種清醒狀態的覺知生活,而
不是無想、無念、無感、無覺的無記定境。一般人對涅槃誤解是死
亡或死後才能涅槃,其實死後到那裡?是否能帶業往生?要往生到
那裡去?佛陀死後的狀況?阿羅漢死後的狀況?這些都是屬於十
四無記的範圍,這十四無記都是佛陀不說不討論的,也教導弟子不
談無記不論無記,只談論苦、集、滅、道。

  因為十四無記是無法論斷的,其實這都是屬推測出來也沒有辨
法當今自證的。如果想要了解死後到那裡去?從此有故彼有的認知
比較可靠,後面有關業力部份就會有說到,有作意的行為就是業,
有此業因若遇到適當的助緣,就遭受業果,這種是不受時間上的限
制的,一切都只是依因緣果的法則流轉,是公平無私,不分貴賤及
種族的。

  死後往那裡去?問自己最清楚,何況六道輪迴並非在死後才
有,六道輪迴是建立在當今的,當今沒有六道輪迴,那麼死後何來
六道輪迴呢?若當今有六道輪迴,那麼未來遇適當助緣具足者,六
道輪迴是免不了的。

  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的差別為何?一般的說法佛和阿羅漢活
著的時候,叫做有餘的涅槃,佛陀和阿羅漢死後稱為無餘涅槃。其
實這種說法是比較通俗的看法。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的差別,應該
是對煩惱有餘、無餘而言,既然已經到達佛陀或阿羅漢便都已是證
無餘涅槃了,如果說三果、二果、初果才屬於有餘涅槃還說得過去,
佛陀及阿羅漢都是到達無餘涅槃了,也可證明涅槃是指活著的佛陀
及阿羅漢。苦集滅道四聖諦中的滅諦就是指涅槃。

  那麼涅槃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嗎?當然不是,所謂的不可思
議是不能想像、也說不出來。但是涅槃並不是不可思議的現像或說
不出來的境界,因為涅槃佛陀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
作,自知不受後有。」這種的涅槃是可言說也可當今自證的。悉達
多比丘自悟證緣起法則成佛以後,初次在鹿野苑,說四聖諦法度五
比丘,是為初轉法輪,在初轉法輪說滅諦時,清楚的初轉示相說:
此是滅可證性,次轉勸修:此是滅汝應證,三轉作證:此是滅,我
已證。這都是明白的表明滅諦(涅槃)是可證性:人人可證,佛陀
已證。從此可證明涅槃並不是不可思議的或說不出來的境界。簡而
言之:涅槃就是徹底的斷除煩惱。只要方法正確,老實力行實踐,
自證涅槃是不難的。
Sat May 17 10:11:38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