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念佛法門】--原始佛教的念佛觀--第二節 念佛、念法、念僧
#1
雲漢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bbs.ntu.edu.tw )
第二節  念佛、念法、念僧,薰習正法不墮惡趣
  
  雜阿含九二二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此迦毘羅衛國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我每出入時,眾多翼
從,狂眾、狂人、狂乘常與是俱。我自恐與此諸狂俱生俱死,忘於
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我自思惟:命終之時,當生何處?」
  佛告摩訶男:「莫恐!莫怖!命終之後,不生惡趣,終亦無惡。
譬如大樹,順下、順注、順輸,若截根本,當墮何處?」
  摩訶男白佛:「隨彼順下、順注、順輸。」
  佛告摩訶男:「汝亦如是,若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
所以者何?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此身若火
燒、若棄塚間,風飄日曝,久成塵末,而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
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時,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九二二經就是記載摩訶男憂心命終會生到何處,佛陀以大樹作
譬喻來開示摩訶男,此經文白話解釋:
  如實有聽到這樣說:在一個時間,佛陀住在迦毘羅衛國尼拘律
園中。那時,釋迦族有一位叫做摩訶男,來到佛陀所住的住處,見
到佛陀向佛陀頂禮,頂禮後退坐一面,向佛陀說:「世尊,這裡的
迦毘羅衛國政治安穩,百姓豐衣足食自由快樂,因此人民很多。我
每出入時,有很多隨從,象群、人群、馬車,這種有名有利豐衣足
食,每天都和這些沒有修行的人在一起生活,俱備名利又安樂的生
活,有時會忘記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我自己冷靜思考過,像我
這種生活命終之後,到底會生到那一道去呢?」
  佛陀就向摩訶男說:「不要恐怖不安,以你來說命終之後不會
生到惡道去。譬如一棵大樹,大樹的樹枝會因為陽光或其他的環境
因素,造成有樹枝茂盛及不茂盛不平均的情形。這棵樹若是倒下
去,那麼會倒向何處呢?」摩訶男回答佛陀說:﹁樹會倒向樹枝茂
盛的那邊。﹂
  佛陀向摩訶男開示說:「摩訶男啊!你也是這樣的,若命終後,
不會出生惡道中去,最終亦是無惡。為什麼呢?因為你已經長期的
修學念佛、念法、念僧。因此若有一天命終了,這個身體必須火化
或是棄在塚間受風飄日曝,時間久了都回歸於塵末。但是你的心意
識裡面,因為長期有正信的觀念所影響(正信就是內心意識中有
戒、布施、聽聞正法、內正思惟),因為有這些正信的長期影響,
雖然未到達究竟的解脫,但是你死後神識也會上昇,向安樂處,未
來生天。
  那時,摩訶男聽完佛陀的開示後,歡喜隨喜,頂禮佛陀以後就
離開去了。


  由此經文的內容看,若因為自己的環境因緣關係,沒有辦法專
修到達究竟解脫,那就必須要長期不斷的憶念佛、憶念法、憶念僧
伽。還要有正信的持戒,衡量自力而適當的布施以及聽聞正法、內
正思惟。若是已經具足這些條件了,雖然還不能到達究竟解脫,至
少命終以後因為心意識的上昇,因此不生惡趣,而生向安樂處去。
未來因緣具足出生在天或天人生活的家庭中,因為過去有念佛、念
法、念僧,心意識有種下戒、布施、聽聞正法,內正思惟的正信智
慧關係,來到人間遇適當因緣,就勾起過去的修行因緣,就會不斷
的精進修行,最終到達究竟涅槃,完成解脫止息生死煩惱輪迴大苦
集。


  如果有正確的方法念佛、念法、念僧,加上從內心世界著手培
養三善根的智慧。能分別善惡,若有惡念能反省慚愧,有能力而不
影響自己的原則下,適當的做善行,若應行之善不行也應慚愧,時
時保持這種心境不放逸,這就是持守戒律亦是善人的行為,也就是
功德。有此功德因緣具足就能引生增上信學、親近善知識、聽聞正
法、內正思惟增長正信智慧。因緣具足再進一步的學增上戒學、增
上定學、增上慧學、正解脫學到達解脫完成解脫知見,這就是原始
佛教時代佛陀所教導的念佛法門。
Thu May 15 00:32:08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