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索達吉堪布 著疏
譯者: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姚秦是中國古代魏晉北朝時,北朝十六國之一,國主姓姚,歷史上稱為姚秦,亦稱後
秦。三藏法師是指精通經律論十二部佛法並能弘揚者。鳩摩羅什,譯成漢文曰童壽,指大
師幼時即有長者之德。大師出生於古龜茲國(新疆)七歲出家,日誦千偈,十二歲即精通
小乘教義,聲名遠播。後來又廣學大乘,通諸玄義,有三果羅漢為大師授記:若三十五歲
之前不破戒,大乘之法,將以他的力量廣弘於震旦(漢地),但於自身無利。大師回答:
只要使大法流傳,眾生覺悟,雖自身無益,苦而無恨。大師每次至西域諸國說法,諸王都
長跪在座側,請師登踏上座說法,前秦苻堅為得到大師數次興兵,卻未成功;呂光得大師
後,因他不信佛法,對於大師種種虐待,師皆忍受。後來姚秦國君迎請大師至長安,集八
百高僧於逍遙園(今戶縣草堂寺)輔佐其譯經論九十八部,三百九十餘卷。國君姚興害怕
法嗣無繼,賜宮女,師不得已受之後,另行別住,每次講經前都說「譬如臭泥之中生蓮華
,但採蓮華,勿取臭泥」。有弟子想效仿大師與女人共處,大師即取針一把吞下說:「你
們能不能吞下這些針,如果不能象我這樣,怎麼敢學我的行為呢?」大師臨終時發願說:
如果我所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火化後舌頭燒不壞,如果有錯誤,舌頭就燒化。當他
圓寂荼毗後,唯有舌頭沒有燒化,大師的舌舍利塔至今尚存。唐道宣律師曾經問天人,「
為什麼現在人都喜歡讀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天人說:「鳩摩羅什曾任過去七佛的
譯師,他所翻譯的經典,深得佛心,所以人們都喜歡讀誦他所翻譯的經典。」
本經有多種譯本,三國時菩提流支、南朝真諦法師、隋達磨笈多、唐玄奘及唐義淨都
曾譯過此經,總計六種。古今流傳最廣的當首推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譯經的差別不外乎
二因,一所依梵文版本不同,二義譯與句譯的不同。此經以大師真實語的加持,無幽不顯
,無微不彰,文辭簡潔流暢,歷代持誦者多有效驗。
藏文譯本前有「頂禮一切佛菩薩」的譯禮句,這是藏傳佛教釋經的傳統。藏地金剛手
菩薩化身的藏王赤熱巴巾曾規定:翻譯三藏前都應加頂禮句,經藏以十方諸佛菩薩為對境
做禮,律藏以釋迦牟尼佛為譯禮的對境,而論藏則以三世諸佛智慧的總集文殊菩薩為對境
。譯經前作譯禮主要是為了遣除譯經中的一切違緣,增上一切順緣,亦為了遵循王規,明
確屬何部所攝。由此經的譯禮可知《金剛經》歸屬大藏經的經部。
此文中間的三十二分品如「法會因由分第一」等,佛經原來中並不存在,是梁昭明太
子後來所加。藏文譯本中沒有分品,其他的幾個譯本也是沒有的。世親論師的講義有分品
,江味農居士的講義分為一百八十四品。另有人認為:佛經裡不能隨便妄加分別念,昭明
太子因在經上加分品,故一直在受苦報。但此事難予定奪,法王如意寶曾說:「因果方面
的問題很難以分析。」原則上,佛經不能加分別念,但在佛經裡加許多凡夫人的分別語言
會不會有一些果報,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如果分品、略釋、科判等的語言不能加,那麼
我們現在解釋佛經時也會有些困難。如果不是故意對佛經作誹謗,在解釋佛經時,加一些
語言或科判,對理解原經文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樣做可能不會有很大的過失。
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sdj/000_jingangjingshi.htm
--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
在生命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
都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須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 218-168-210-207.dynamic.hinet.net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