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 譯導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116)老婆羅門
—佛救兩世 終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婆羅門,長大娶妻共享生活,生下一個孩
子,這個孩子長大後學習文字、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學問。婆羅門有個規
矩:四十八歲以前出家修梵淨行(Brahmacari),四十八歲後還俗
(Uppabbajita)娶妻共享生活。後來,老婆羅門夫婦去世了,這個孩子按
婆羅門的規矩做,到四十八歲以後才還俗(Uppabbajita),娶了一位年青
貌美的少女為妻。但這個妻子常常不願與老婆羅門一起生活,老婆羅門經
常不能滿足她,她很想另找自己心滿意足的男子,但又礙於自己丈夫在,
多有不便,想法讓自己的丈夫出遠門,再做什麼都方便。有一天,她就對
老婆羅門說:「夫君,你我一起生活這麼久了,家裡一直是一無所有,這
樣生活倒不如我回到娘家去。」老婆羅門溫和地勸慰道:「你不要這麼說,
你不能去娘家,應該住在這裡,我可以去別的地方找一些財物養你,你千
萬不要這樣……。」相勸了一番後,他就帶上些乾糧外出。在外面,他找
到了很多嘎夏巴涅,心裡暗自高興:回去後肯定能討到妻子的歡喜。可不
幸的是,在走到捨衛城的森林中,卻被強盜們搶劫一空,他心裡痛苦極了:
若再去找吧,怕是很困難,若回家吧,又怕妻子不高興,活著是如此痛苦
不堪,乾脆在林中自盡算了。他便拿了一條長長的繩子準備去林中上吊。
正在此時,慈悲遍知的釋迦世尊愍念:這位老婆羅門,若能出家修梵淨行,
則能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剎那間,世尊來到了森林中的婆羅門前,
對他說:「你不要不作觀察而隨意行動,我可以給你財富。」世尊給老婆
羅門指點了一些寶藏,他得到很多的財物,高興地回家了。世尊也返回了
經堂。老婆羅門回到家裡做了廣大的供養和佈施,積累資糧。安樂的日子
過了很久,他心想:我能過上安樂的日子,全是承蒙世尊的慈恩,為報佛
恩,我應該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這樣抉擇後,他就去世尊前恭敬頂禮,
祈求傳法,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
了預流果位。之後,他又再三祈求世尊:願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
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辭為他授了比丘戒,還
傳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精進修持後,滅盡了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老婆羅門先是十分貧窮,後來世尊
救了他的命,並給他指點,使他找到寶藏,作了廣大的供施,之後又在世
尊的教法下出家修持,獲證了羅漢果位?請世尊為吾等演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諸比丘,不僅是今世,往昔我也曾救護過他,賜予他財富,
令行十善。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他執政期間,
舉國上下無諍無害,無饑無病,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國王如理如法地治
理著,並以廣大的慈悲心對待每位眾生,上對沙門供養,下對婆羅門、貧
窮的人乃至飛禽走獸也是常做佈施,整個國家奉行十善。國王也發願把所
有的財產都佈施給眾生,諸天人、非人、護法神等都經常護佑著他,整個
國家是非常圓滿。而他的鄰國—黎宏國家的國王非常殘暴,橫徵暴斂,常
以很不如法的手段來治裁他的臣民,給臣民帶手銬、腳鐐、木枷、耳板等,
以各種酷刑來殘害他們。他們很多人忍無可忍,就逃到大自部國王那裡去
了。有一天,黎宏國王率眾眷屬出遊,所走過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森林、城
廓內外的居民們已是所剩無幾,他懷疑地問手下:『我的臣民為什麼這麼
少?他們去哪裡了?』手下稟告說:『國王,聽說鄰國的大自在部國王,
他如理如法地護持著國家,在他手下生活,非常安樂。所以,我們國家很
多人都去大自在部國了。』黎宏國王聞言,生了大嗔恨心,立即準備四大
軍隊進攻大自在部國家,欲消滅大自在部國家。大自在部國王得知後,召
集了文武百官,告訴他們說:『各位重卿,聽說黎宏國王已率四大軍隊准
備進攻我國,迎戰也沒意義,我也不願意,你們覺得走投無路,可以降服
於他,願去他國可以去,我本人不願在短暫的人生中造很多惡業,我可以
捨棄王位等一切,走進森林中穿樹皮、吃水果、喝淨水,與野獸一起生活。』
大自在部的國王看到大臣們都跑了,覺得自已去森林裡的因緣已成熟,便
獨自去了森林裡,以水果和淨水為生。(譯者:有些人捨棄了自己原來的
榮華富貴,來到雪域淨地苦行,有時生一念後悔心,把自己僅有的一點苦
行的善根功德都摧毀了。所以,不能後悔。經常要想一想,我等大師在因
地是怎樣出家、怎樣苦行的?這樣對自己會有很大的促進。)黎宏國王詢
問大臣們,得知大自在部國王獨自去森林中了,便收集了所有的財富,自
己作了分配,並遷都於鹿野苑,自立為當地的國王。
當時,在他城旁邊有一位貧窮的婆羅門,需要撫養很多子女,又時
逢天災,無以養家糊口。他聽說了鹿野苑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具有大慈大
悲心,肯佈施窮人,便決定找大自在部國王。等他到鹿野苑,大自在部國
王已經去森林中了,他左思右想,又追到國王苦行的森林中。正在苦行的
國王見到婆羅門乞丐來,溫和地和他交談,用水果和淨水熱情地招待他,
問道:「你為什麼來到這個苦行的森林中?」他淒慘地對國王說:「國王,
我們那地方遭到了很大的天災,我又要撫養很多孩子。現在,我確實無法
生活下去,從別人那裡聽說您是個大菩薩,就特意來您這裡想討一些布
施。」大自在部國王說:『難道你沒聽說我現在在苦行嗎?以前我可以布
施,現在我自己都沒有吃的了,也沒有什麼可佈施給你。』聽了這些,婆
羅門失望得不能自抑地昏倒在地上,慈悲的大自在部國王給他灑一些涼
水,他漸漸地甦醒過來了,可他想:在這裡得不到以什麼維生的財物,回
去也是很痛苦,我還不如自盡算了。他便拿了一條長長的繩子,到林中的
深處準備吊死。這時,慈悲的大自在部國王見到了,對他生起了很大的悲
心(Karuna),想:我現在確實沒有一點財物佈施給他,但是,如果把我捆
起來讓他交給黎宏國王的話,也許黎宏國王會獎賞他一些財物。然後,他
對婆羅門說:『你不要這麼做,我給你想辦法,你把我捆起來,交給黎宏
國王,他會給你一些財寶的。』〔譯者:大家想一想,世尊在因地修佈施
(Dana Paramita)、忍辱度(Khanti Paramita)時,是如何對待眾生的,
假如是自己的話,會不會像大菩薩那樣,對眾生心懷珍愛之情?常常口中
誦『諸佛如何發心,我亦如何發心』,仔細地思維一下,究竟做到了幾分?
在人格上有多大的差異?自己經常靜靜地思維思維。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用真正的愛心不偏地慈愛每個人乃至每個小小的生
命。否則,只是一個名稱上的佛弟子而已。〕『我怎麼敢捆大國王?』『沒
什麼,你現在只有照我說的這樣做,才能得財物的。』婆羅門始終不忍心
捆他,他就把自己捆好,交給婆羅門帶到鹿野苑,很多人見到了,稟告了
黎宏國王。黎宏國王半信半疑地去王宮門口看看真假,婆羅門就告訴黎宏
國王:『陛下,你的敵人我已在林中捉到了,交給您吧。』『你從哪裡得
到的?』『陛下,在苦行的森林中得到的。』黎宏國王想:大自在部國王
身體那麼高大,他那麼矮小,不可能捆綁他,肯定是大菩薩自己捆起來的。
他就對婆羅門說:『你要如實地給我招來,否則,我是不會給你什麼的。』
婆羅門不得不將事情的原委如實地回稟了黎宏國王。聽了這些,黎宏國王
不禁對大自在部國王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對眾生竟然有如此的大悲心,
我自己太慚愧了!便對大自在部國王祈求:『我以前做了很多錯事,不應
該爭奪您的王位。』並把皇袍皇冠交給了大自在部國王,請他重上獅子座,
治理自己的國家,黎宏國王帶著自己的眷屬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大自在
部仍舊如理如法地護持自己的國家和善待自己的臣民們。他打開國庫取了
許多寶藏給那位窮婆羅門。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大自在部國
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窮婆羅門就是現在的老婆羅門,當時也
是在他貧困得想自盡時,我救了他;今生也是在他欲自盡時我救了他,並
使他獲證了究竟聖果。」世尊如此宣說其前後因緣。
出處:《百業經》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
在生命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
都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須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dhcp-190.cc.HFU.edu.tw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