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相應部》在四部中的角色
#1

發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菩提長老 著

溫宗?譯,(2006 年)〈新相應部英譯導論〉
,《福嚴會訊》第11 期,新竹:福嚴佛學院
,頁60-77。
========================================

學界普遍認為,區分四部《尼柯耶》的判準,
在於其經文的長度。這想法也得到經典的支持
。如此,最長的經典便收在《長部》。中等的
,收在《中部》。較短的經便入《相應部》和
《增支部》;只是《相應部》依主題將經典分
門別類,《增支部》則依法數多寡加以組織。
但是,在一具開創性的重要研究裡,Joy
Manne 挑戰了固有的假定,即「長度便足以解
釋不同《尼柯耶》之間的差異」。*6仔細比較
《長部》與《中部》之後,Manne 結論說,這
兩部的立意是為了滿足兩個不同的目的。她認
為,《長部》主要是為了「宣傳」,吸引外道
者入教,因此主要是針對那些對佛教有好感的
外道。相對地,《中部》則是針對佛教徒,目
的是要讚揚佛陀,要讓僧人融入團體與修行中
。Manne 也提議說,「四《尼柯耶》每一部皆
有特殊的目的,皆是為了滿足特定的需求」(p
.73)。在此,我們應稍略討論「相較於《長部
》與《中部》,《相應部》與《增支部》的編
輯目的又是什麼?」的問題。

在處理此問題時,我們要先記住,這兩部《尼
柯耶》裡的經典,對於說法的事緣背景都只提
供少量的訊息。事實上,除了少數例外,許多
經完全未提說法的事緣,或只說佛陀在某地說
了該部經而已。所以,《長部》尤其充滿富想
像的旅程,但是,《相應部》就缺乏這樣的裝
飾架構。在《相應部》,整個事緣,減少到只
剩一景,通常只是說「在舍衛城,祇陀園」而
已11。在第四〈六處品〉,甚至連這個也沒有
。除了獨樹一格的〈有偈品〉,《相應部》的
另四大品幾乎毫無修飾,其經文通常是佛陀直
接就說法;有時候是某個或一群比丘向佛陀請
示;有時候是兩位大比丘的對論。很多經文只
有幾句話,且常只是在同一主題上做句子的變
動。到了第五〈大品〉,有些經群只剩單字組
成的攝頌,讓誦師(或讀者)自己去填滿經文內
容。這顯示出《相應部》的經典(如《增支部
 》一樣),一般而言,不是以外道或新入教者
為對象,主要是針對已歸依法並深入學習、實
踐的人。

從《相應部》各相應的排列來看,我們也許可
以認為,就整部的特色而言( 當然不是就一一
個體 ),《相應部》的編輯目的,是要作為一
個容器,能夠存放諸多顯露佛陀智慧與解脫道
的精簡經典。它能滿足教團內兩類弟子的需求
:其一是法義的專家,即能夠掌握佛陀甚深智
慧,並為他人解說微細教法的比丘、比丘尼。
因為《相應部》在其主要的相應裡[33],收集
許多詳論緣起、五蘊、六處、道支、四聖諦等
重要法義的深妙經典,這最適合喜愛探索法的
深義,且為其他法友解說的弟子。《相應部》
所預設的第二類對機眾,是已圓滿基礎禪修訓
練,想要直證終極真理的比丘、比丘尼。因為
,《相應部》經典,對於想證得如實智的禪修
者而言,極為重要,它們可成為指引毗婆舍那
禪修者(insight meditators)的課程大綱。

《相應部》所強調的是「全括性」(comprehe_
nsion),到了《增支部》,便轉移到「個人教
導」(personal edification)。因為闡明法義
和修學架構的短經已入到《相應部》,剩下能
編入《增支部》的,即是關心實踐的經典。在
實踐傾向方面,某程度而言,《增支部》與討
論各組菩提分的〈大品〉有部分重疊。為避免
不必要的重覆,聖典的編輯者未再將那些主題
納入到《增支部》應有的品集裡,讓《增支部
》能專注在未被《相應部》含蓋的修學項目。
《增支部》也包含相當多為在家居士而說的經
典,討論在世間裡關於世俗、倫理或修行方面
的事物。這使《增支部》成為一部特別適合為
在家眾說的聖典。

從此二部《尼柯耶》的特色來看,我們看見《
相應部》與《增支部》提供兩個互補的觀點,
這兩個面向都是原始教法所固有的。《相應部
》為我們開啟內觀智慧的深奧面向。此中,熟
悉的人、物世界已消逝,只有無我的緣生現象
,依循緣起法則不斷地生滅。這實相的面向,
在佛教的下一個發展階段中,於阿毗達18磨哲
學裡,更是達至頂點。誠然,[34]《相應部》
與阿毗達磨的關係似乎很密切,我們甚至可以
推測:在《相應部》佔重要地位的「無我」面
向,直接引生阿毗達磨所具化的對答形式。從
阿毗達磨藏的第二本論,即《分別論》來看,
二者的緊密關係尤其明顯。《分別論》共含十
八品,每品專門分析一項法義。十八類法義中
的前十二類也出現在《相應部》。*7因為這些
品大部分包含了「經分別」(suttantabh?jan_
iya)和「論分別」( abhidhammabh?janiya),
所以可以想見:《分別論》的「經分別」即是
阿毗達磨的根本種子;而且,就是《相應部》
的專家想到要設計出一種更專門的論述系統,
而這系統在後來被稱為「阿毗達磨」。

《增支部》承認世俗世界的相對真實,有助於
平衡在《相應部》裡特別凸顯的抽象哲學觀點
。《增支部》通常未將「人」化約成蘊、處、
界,而是將人當作是積極地想要離苦、得樂的
生命體。《增支部》的經典,通常滿足上述的
需求,許多經典述及比丘的修學,相當的部分
則論及在家居士日常所關心的事。增一法的排
列方式,使《增支部》在教學時更加方便。如
此,長老比丘在教導弟子時,或說法者在準備
為在家眾說法時,都可輕易地運用。《增支部
》充滿能滿足此二目的的資料。在今日上座部
傳統裡,它仍持續發揮著這兩項功能。

以上對各《尼柯耶》特徵的描述,不應被當作
是意指,四部《尼柯耶》裡各經的內容完全一
致。相反地,各《尼柯耶》的經典,即使有彼
此重複,也展現了多樣性,有點像是同一類的
生物,因應個己生存所需而有微細差異。再者
,仍成為問題的是:各部,尤其《相應部》和
《增支部》的藍圖是否是依刻意的教學策略所
製訂?[35]還是說,先有排列的方式,之後才
因其架構而理所當然地予以運用?


註:

*6 “Categories of Sutta in the Pali Ni_
kayas.” 尤其是頁71-84。

10 四部阿含經意趣之探討,參見 印順導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頁249-286。

11 Savatthiyam jetavane.

*7 《分別論》的十二品是一、「蘊分別」= S
 22;二、「處分別」=S 35;三、「界分別」
= S 14;四、「諦分別」= S 56;五、「根分
別」= S 48;六、「緣起分別」= S 12;七、
「念處分別」= S 47;八、「正斷分別」= S
49;九、「神足分別」= S 51;十、「覺支分
別」= S 46;十一、「道分別」= S 45;十二
、「禪那分別」= S 53。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優質連線服務///!!
         bbs.kkcity.com.tw            └─   KKADSL 帶你環遊全世界
└──From:122.127.39.172     ──┘ KKADSL http://adsl.kkcity.com.tw
Fri Mar 9 20:08:31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