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見法之道
#1

發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緬甸 韋布大師 著   台灣 蔡文熙 譯

     1. 佛陀在三藏中的教法,只有一個目的:從痛苦中解脫。方法雖然很多,目的是
一致的。修行人沒有必要追逐所有的方法,抉擇其中一種,付諸實踐,適切的努力,踏實
去做,就可以了。  

     2. 智明(Vijja)與行為(carana)必須同時開發,兩件事可以同時去做的。 

     3. 遵從佛陀的教法,也要聽從老師的引導。維持敬意、謙遜,懇切地修習忍耐與
慈悲。

     4. 直觀就是澈見實相。修行人必須如實地澈見事物,否則,就不是直觀。  

     5. 真實不必外求,就在自己的身體,它是一直現前的,是不可迴避的,是「名」
、「色」(心與物)。  

     6. 「名」與「色」會在身體中顯示,可是,不容易辨識,只要專注在吸入與呼出
上,就容易加默觀。

     7. 我們一出生,吸入與呼出的活動也跟著開始,一直到死亡,才會結束。這種呼
吸的活動不需要任何壓迫或勉強,不論是在工作、走路、研究或睡覺,呼吸活動仍照常進
行。  

     8. 雖然吸入與呼出的活動持續不斷,心神不一的人卻很難注意到。緬甸的諺語這
樣說:「心神不一的人,不會注意到洞穴,心神專注的人,即使身陷五里霧中,還是可以
發現到。」只有心神專注的人,可以警覺到呼吸的活動過程。  

     9. 在這個地方,「覺悟」是指修行人吸入空氣時,注意到鼻孔的「觸」,以及呼
出時,鼻孔的「觸」。呼吸活動是持續不斷進行的,「覺悟」也必須持續不斷地觀照,只
有這樣去「覺悟」,才可以稱為直觀法門。  

     10.  一天有24小時,如果「覺悟」維持24小時,利益果報會非常明顯。如果可能
的話,應該採取常坐不臥的苦行(nesajjika dhutavga)。佛陀的教法,不是去製造痛苦
,而是如何將痛苦止息。佛陀在世的時候,採取常坐不臥苦行的修行人,非常健康、長壽
。如果修行人屈服於睡眠,就像在輪迴中常眠不醒。修行人如果昏昏欲睡,有必要起身到
不會入睡的地方。

     11. 必須全心專注在事物的真相,或者澈見實在,這是戒定慧三學、八正道、三十
七道品的要義,簡言之,也就是整部三藏的精髓,可以這樣提綱契領去體會。  

     12. 「觸」就是「色」,「覺知」就是「名」。  

     13. 震動現象的出現與消失。就是「名」「色」生起與止息的過程。  

     14. 正如修行人注意到鼻孔觸受生起與消失的瞬間過程,循序開展直觀的禪定,經
過一段時間之後,禪定開發愈澈底,修行人愈能覺知到遍及全身的瞬間變化現象。

     15. 當修行照見了這些瞬間變化的現象,「無常」就顯示出來了,「苦」與「無我
」也可以了了分明,這不全然需要使用語言。直觀法門就是全心專注在任何生起的事物上
。日以繼夜開發正念,修行人終將澈見一切。  

     16. 正如修行人開展禪定,他們的直觀能力也獲得開展,並且具足了「道智」與「
果智」,就好像口渴的人,飲水解渴之後的滿足感。具足「道果」的修行人,是在此生中
,自己去證知的,不用等待來世。修行的果報是自證自見的(Sanditthiko)。

     17. 達到「道智」與「果智」之後,如果修行人想要重新獲得「果定」(
phala-samapatti),他必須回到直觀的修行,求取進一步的開展。「果定」,就像一個
人的住宅。  

     18. 以堅定的信仰與不倦的努力,全心專注在呼吸與鼻孔的觸受上,不要有任何的
鬆懈中斷,切莫躊躇不定,切莫延遲耽擱,當下即是,持續地修,將會立即產生出果報。
這種果報是情感之苦的止息,並獲得難以形容的喜樂。修行的果報是當下即是(akaliko
),直接發生作用。



補註:韋布長老的方法雖然簡單,但需要在豐富禪修經驗的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和掌握。
所以在閱讀之餘,請不要輕易操作,否則可能會出現偏差。因為看似簡單扼要,但作起來
要謹慎。如果要瞭解實踐,今後可以發心去緬甸學習。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KKBOX歌名歌手歌詞專輯搜尋 
         bbs.kkcity.com.tw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2.127.57.150     ──┘ 超過80家唱片公司合法授權 音樂盡情下載
Thu Feb 8 21:34:37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