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 譯導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75)本 師
—兩世引導 親眷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娶妻後,夫婦倆先生了一個莊嚴的孩
子。後來,連續又生下了六個孩子。夫婦倆給每個孩子都舉行了隆重的誕
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都用牛奶、酸奶、油餅等把他們餵養大。
讓他們學習文字歷算、八種觀察等一切學問,他們也全部精通無礙。到他
們該選擇事業立足於世間為人處事的時候,他們的父親教導他們:「你們
已經明白了一些事理,不過,以後還要好好聽從父親的話,多親近給孤獨
長者,對你們今生來世都有很大利益的。」但這些孩子因前世各人的因緣
不同,唯有第七個孩子聽了父親的言教,親近給孤獨長者,並對世尊生起
了歡喜心。其他前面的六位兄長們分別依止了外道的六大本師1。還恭請
他們各自的本師到自己家中受供。老七想:他們都恭迎自己的本師,我也
應該恭迎自己的本師—釋迦世尊到自己家裡應供。便對六個哥哥說:「以
前你們在迎請你們的本師時,雖然我不信他們,但我還是盡力幫忙做事。
現在,我要恭請我的本師釋迦世尊到我們家來應供,請你們也盡力幫助
我。」他的那些哥哥還是比較明達,另外又請了一些親眷,晚上一起準備
了很多飲食,次日便親迎世尊及僧眾。世尊率僧眾著衣托缽到他家裡應供,
供養圓滿後,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摧毀了
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他們在佛前再三祈求:「我們為了解脫三惡
道的痛苦,也為了六道眾生解脫輪迴之痛苦,遠離生死,祈求世尊及所有
的僧眾,在有生之年一定只受我家的供養,不要去別的地方。」世尊告訴
他們:「不要如此,我可以跟你們結緣,同時還要度化很多其他有緣眾生。」
他們遵從佛言,世尊率僧眾便返回了經堂。老七心想:我應該在世尊教法
下出家。徵求父母同意後,在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佛陀以『善
來比丘』的方便言詞使他納受了戒體,並傳授一些教言,他精進修持後,
滅盡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您看施主家七個孩子,六個依止外道本師,最
後都是藉老七的引導遇佛教化,證得聖果,並且老七自己還出家,親證羅
漢果位。」
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他們六個也是不太和合,依靠弟
弟的調和,得到出家證得四禪五通。其因緣是這樣的:在很早以前,中土
有七個國家,各自為政,他們之間經常因一些矛盾而互相作戰,死傷了很
多人。後來,嘎西的梵施國王心想:最好能和解六國的糾紛,但自己又無
能為力。不過,附近有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如果請他來調和,肯定能和
解六國之間的矛盾。便到仙人前再三祈求:『尊者,現在六國之間經常不
合,相互作戰,已經殺害了很多眾生,今特意懇求尊者能慈悲,調合他們
之間的關係。』仙人默許了。之後,他們六國又互相起兵,各自率領四大
軍隊安營札寨,在印度鹿野苑對陣,梵施國王又到仙人前請求。仙人就躍
入虛空,顯示種種神變。六個國王目睹這些,對仙人生起了歡喜心,都放
下武器,對仙人恭敬頂禮,祈求依止仙人出家,仙人默許。他們便分別回
去處理妥國內上下事務,來到仙人前出家,而且依照仙人的教言精進修持,
最後獲得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仙人即今現前菩
提的我,六個國王即現在學外道的六兄弟,梵施國王就是現在最小的弟弟。
當時,六個國王依靠他而得到四禪五通,現在,六個哥哥依靠他而獲證聖
果。」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施主的兒子和眷屬都造了什麼善業,今生
轉生於富貴之家,並在佛的教法下得到聖果?」世尊復告曰:「這也是他
們前世的因緣。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
出世。印度鹿野苑一位施主家生了七個孩子,前面六個都是觀點不一,修
學外道。只有小兒子對佛法具歡喜心,他就用種種方便法引導六位哥哥對
迦葉佛生起信心,並出了家。七兄弟各自在臨終前都發願:願將來釋迦佛
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佛不歡喜的事,以今生出家的功德,在釋迦佛的
教法下,滅盡煩惱,得證聖果。那位施主也做了廣大佈施,一生中皈依持
居士戒,臨終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依靠我的
七個孩子,在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
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這位施主一家即今施主一家,他們都因往昔的願
力及積累資糧所致,今生值遇我的教法,得教言後,皆獲證聖果。這是他
們各自的前後因緣。」
出處:《百業經》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
在生命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
都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須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 218-168-209-235.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7/01/25 23:01:20 從 218.168.209.235 修改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