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 譯導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51)一隻雪蛙
—以血肉施 八萬螞蟻
爾時,世尊從嘎西城出遊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憍陳如等五
比丘在苦行,他們看見世尊遠遠地向他們走來,就共同商定:「沙門果達
瑪今天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應對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禮拜,
只是坐著招呼一聲:『你來了,請坐!』就可以了。因為原來我們一起苦
行,後來,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飯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
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這些行為很不如法。他今天來是可以,但
不要對他多做其它的侍奉。」漸漸地世尊已經臨近了,以其內在的威德力,
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請佛入座;有的端來溫水,請佛洗足;有的
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缽盂並熱情地說:「果達瑪,您來了,請入坐!」
世尊這時心裡明白,他們都違背了自己內部的誓言,還是緘默不語。入座
後,五比丘直呼其名,直接叫種姓,語氣態度仍是有失恭敬。五比丘總是
直呼世尊之名不存恭敬,這時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你們不應該對我如
此稱呼,這樣你們自己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因為對圓滿一切功德的如來、
正等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聽了世尊的這些話,他們也就直言不諱
地說:「以前你和我們一起苦行,你沒有得到聖者的一些功德;現在,從功
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你也沒有什麼增長,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
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世尊就問五比丘:「現在,我身
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沒有現量見到嗎?」五比丘異口同聲地答世尊曰:
「見到了,見到了。」然後,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講:「我們修道要想得成就,
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蘊過於受
苦,無衣無食,因為畢竟是欲界眾生,墮入任何一邊都不易成就。遠離二
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Majjhimagga)。」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示後,
態度迥然不同,對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於是,我等大師、如來、
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從此便開始為他們傳法。時五比丘得羅漢果位,八萬天
子同時得聖果。諸比丘齊贊世尊:「稀有!善哉!(Sadhu)世尊今令五比丘
得證羅漢果位,八萬天人亦得殊勝妙法,身心滿足,並得趣入最究竟的涅盤聖
果。」(小乘得羅漢果即是究竟的涅盤果位。)
世尊告眾等曰:「不但是今生我以殊勝的妙法令其滿足,往昔我也曾
以自身的血肉滿足過他們。汝等且諦聽:很早以前,在一片寂靜的地方,
有一隻雪蛙(其身在醫方中是一種藥物)住在小山洞裡,它慈悲心具足,
從來不害任何生命,僅以植物的根、莖、果來維持生命。有一次,它照例
外出找食物,碰見了一個惡劣的獵人,他沒有半點慈悲心,捉住它竟活生
生地把皮剝光,再把它放了。這只雪蛙死不了活不了,痛苦難忍,四處蹦
跳,見到樹下一處涼蔭,便去小憩。哪知又被一隻螞蟻看見,螞蟻立即返
回蟻穴,叫來同夥八萬隻螞蟻,共來咬食這只沒皮的雪蛙。(譯者:螞蟻
生性喜甜。曾有位喇嘛常用糌巴、酥油、糖挪好放在洞穴佈施給螞蟻,是
這樣對傍生佈施和悲愍的。《大圓滿前行》中講:有一個格西,他看到螞
蟻這些眾生,天天以披單蒙頭痛哭,中頓巴曾感慨地說:他是修大悲心最
好的一個。)雪蛙就忍受著這難忍的痛苦,心想:我現在雖然能解脫逃離
這群螞蟻,但是,我解脫自己的一個生命,卻害了很多的生命,不能這樣
做。我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傷害一個眾生。大菩薩身墮惡道,心
卻未墮落。它一邊安忍,一邊發無上的菩提心(Bodhicitta):願以此善根,
令沉溺在輪迴中的眾生,未得度者速得度,未安樂者得安樂,未解脫者得
解脫,未涅盤者速涅盤。以此善根,願我能圓滿、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的
果位。現在我用自已血肉滿足他們,願將來能以無上妙法滿足他們,令他
們全證得聖果!當時,雪蛙如是發菩提心。(譯者:假如是我們先遭獵人
活活地剝光皮,再來一群螞蟻咬血淋淋的肉,痛上加痛,能不能忍受得了?
能不能不生嗔心(Dosa)?能不能發得起菩提心?此時此刻自己的相續有什
麼樣的把握?而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在因地身為傍生時也是如此地難忍能
忍!平時,對待螞蟻、蚊子、老鼠等傍生不要用開水、殺蟲劑、物具去殘
害它們,請大家好好看一下《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講義》中的慈無量心
修法中的知母、念恩、報恩的具體內容,先仔細閱讀,然後再認真思維,
從內心深處去真正生起『一切眾生是我慈母』的定解,看你還忍心殘害它
們嗎?)諸比丘,當時的雪蛙就是現在證得無上菩提的我,八萬螞蟻就是
現在得聖果的八萬天人。今昔皆有如是的因緣。」
出處:《百業經》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
在生命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
都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須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 218-168-210-131.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7/01/02 21:12:10 從 218.168.210.131 修改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