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百業經》(49)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1
知母念恩
發信站: 無名小站 (bbs.wretch.cc )
                                      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  譯導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49)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五百商人攜帶很多貨物準備去他方經商。他

們穿過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山莊,走進了一片森林,這片陰森森的樹林中

依住著一個忿怒可怖的夜叉,它能奪取眾生的生命、精氣,消減他們的威

力等,常常作害於眾生。當他見到五百商人走進森林後,便狂起陰風,對

他們造種種違緣,這五百商人遭到很大的違緣,前沒有人煙,後沒有村落,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人人都是懼怕極了,都祈禱各自的天尊,凡是

世間所知道的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都祈禱了,還是無濟於事。大家都慌作

一團,六神無主。(師言:現在很多人就像此時的五百商主一樣,今天修

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祈禱這個本尊,那個本尊,大概七、八、十來個

本尊,甚至去修一些世間的歪門邪道。總之,五花八門。這樣不是很好,

一生中最好只祈禱一個本尊,本尊是上師三寶的總集,一個本尊與十方三

世諸佛本是一體,修任何一個法都不會相違的。例如自己的本尊是文殊智

慧勇識,若修金剛薩埵法時,剎那把文殊智慧勇識觀成金剛薩埵,這樣觀想

既不捨本尊,而且在緊要關頭再祈禱本尊的話,本尊馬上現前。若是念其

他佛菩薩的心咒也可以把本尊心咒也加上。同時,修任何法都可以將本尊

觀成其他任何聖尊,在法界智慧中,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全是一體的。)

當時,其中的一位商主是居士,他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作了皈依境。

所以,所有的祈禱都無濟於事。便勸誡大家:「你們應該一心一意地祈禱

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境,因為,佛陀是遍知一切(Sabba

Vidu)的智者,具足悲心(Karuna),能遣除一切災難和違緣,是救護眾生

的仁者。」聞此,他們開始一心一意地祈禱遍知能仁的佛陀。


    世尊具足二種智慧及種種共不共的殊勝功德,並時時刻刻地觀照眾

生得度的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時五百商人至誠祈禱著世尊,世尊也觀知彼等調化機緣已成熟,便顯示神

通,遙舒右臂,將五百商人及全部貨物都拿到捨衛城旁邊,剎那間,遣除

了夜叉對他們所作的違緣。五百商人既驚喜又覺得不可思議,對佛陀生起

了很大的信心。之後,他們各自都料理好自己的眷屬和事務,到祗陀園釋

迦牟尼佛前恭敬頂禮供養,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和意樂,傳授

了相應的法,他們都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獲得了聖果。之後,他們在

佛陀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詞使他們都納受了比丘戒體,他們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輪迴的

煩惱,都得到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和手

掌無別。諸天讚歎他們的功德。


    時諸比丘對世尊贊曰:「世尊不僅是把他們從暫時的違緣中救出來,

而且對他們傳法,使他們獲證羅漢果位,把他們從生死輪迴的大海救度出

來,真是不可思議!」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我救了他們,往昔我也曾

救過他們,使他們得到四禪五通。那是很早以前,有五百商人到外地經商,

當時路經森林,遇到了夜叉對他們作違緣,他們都束手無策,驚慌失措,

大喊救命。當時,森林附近有個大神通的仙人,此仙人以自己的威神力把

五百商人救了出來。這五百商人很感謝仙人的救命之恩,在仙人面前出家。

之後,都得到了四禪五通。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獲證正等覺的我,當時的

五百商人即今五百商人,前後都是如是的因緣。」世尊復告諸比丘:「另

外還有段因緣,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此五百商人

共同出家為五百比丘,在臨終時發願:我們一生中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

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

得證羅漢果。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因往昔這兩個因緣和合,今生我

救了他們,他們在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獲證羅漢果。」世尊如是宣說畢。


出處:《百業經》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

    在生命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
    都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須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218-168-211-19.dynamic.hinet.net
Jack0 07/01/01 11:01:40  218.168.211.19 修改這篇文章
Mon Jan 1 11:01:40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