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 譯導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33)甘藏嘎比丘尼
—百世佛母 解經第一
一時,佛在沃達那城郊的寂靜森林中。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缽往
城中化緣。遠處一位衣衫襤褸的村婦頭頂一罐水走著,當她看見佛陀金光
閃閃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莊嚴時,欣喜萬分,立即放下水罐,不顧一切
地衝向世尊,一邊喊著:「兒子,兒子,我的兒子!」一邊想抱住世尊。
很多隨從比丘上前阻擋,(戒律中有男女授受不親之條規,更何況抱住。)
世尊告諸比丘:「不要擋她,否則,她會立刻吐血致死的。」諸比丘就隨
她去抱。她抱著世尊的脖子仍舊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等
她平靜下來後,世尊觀察她的根基,為她宣說了相應的法要,她用智慧金
剛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這時,已得聖果的村婦跪在佛
前恭敬合掌祈求:「世尊,我願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尼淨戒。」世
尊答應了,把她交給眾生主母為她剃度授戒,還傳了相應的法,她自己也
精勤修持,摧毀了三界輪迴的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在她的境界
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讚歎她的功德。時佛陀授記
甘藏嘎比丘尼於我教法下聲聞比丘尼中,其解經為第一。〔譯者:在《釋
迦牟尼佛傳記》中,諸比丘中目犍連神通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須菩提
(Subhdi)解空第一等等;比丘尼中也有甘藏嘎解經第一、梳發女精進第一
等,優婆塞(Upasaka)優婆夷(Upsika) 中也是如此。〕
諸比丘請問:「世尊,在化緣時有成千上萬的婦女見到佛陀,沒有一
個像這位村婦那樣抱住世尊的,這是什麼因緣?請為演說,願樂欲聞。」
世尊告曰:「這是往昔的緣份。從此世以前的五百世,她一直作我的
母親, 今天這樣,是她前世習氣的現前。」諸比丘又問:「世尊,她曾五
百世作您的母親,今生為何不再作您的母親?」世尊告曰:「她今生不作
我的母親有兩個因緣:一是我今生的母親大幻化母她有這個願,在我成佛
時她作我的母親;二是往昔她作我的母親時,她的一些做法不如法,讓我
生起了厭煩心。」「世尊為何生厭煩心?」世尊告曰:「大菩薩(Maha
Bodhisatva)喜歡佈施,具足出離心,她做我母親五百世中經常對我做布
施、生出離心造違緣,所以對她生厭心。」「世尊,她造了什麼業,使她
轉生成窮人?到晚年才出家呢?」世尊復告曰:「這是因為她作我母親時,
經常對我佈施和生出離心做違緣的業報,使她今生貧窮,晚年才得出家。」
「請問世尊,她又以何因緣在佛的教法下摧毀三界煩惱,證得羅漢果位,
並且解說佛經第一呢?」
世尊告曰:「此乃她往昔的願力。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
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尼,她的堪姆在迦葉佛教法下解經第
一。這位比丘尼終身行持淨戒,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
一生守持淨戒,雖無什麼境界,願我將來於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歡
喜,並能像我的堪姆一樣,解說佛經第一,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因她臨終
的願力今已成熟故,於我教法下出家,對我生歡喜心,獲證羅漢果,並為
尼眾中解說佛經第一的比丘尼。」(譯者:這個公案主要講述了前後世的
因緣關係:她前世作佛陀的母親,今世認識前世的兒子。藏地以前也有類
似事情發生過:是在巴塘的一個大寺院裡,一位大格西文革後去世了,轉
生在拉薩的漢人家裡,誰也不知道。後來他姐姐去朝拜拉薩覺沃神山時,
路過一幼兒園,正巧是中午放學,老師帶著幼兒園的孩子們回家。其中有
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見了她拉著不放,並用深情的眼光看著她哭喊:「姐
姐,姐姐……。」她猜疑:是不是已去世的格西弟弟的轉世?四處尋問別
人。當時寺院的兩位喇嘛來拉薩請《大藏經》(Tipitaka),她跟他倆說了
當時的情況,他們三人一塊兒去幼兒園裡看大格西,大格西馬上認出了本
寺院的兩位喇嘛,姐姐覺得肯定是她的格西弟弟無疑,就去跟他家人商量
帶他回本寺院,後來他家人也答應了。八歲時請回寺院準備舉行上座儀式,
他一到寺院就非常熟悉,高興地上到自己原來的最高的那個法座上,因為
他生前是寺院裡的三大格西中最大的,法座也最高。以前做格西的習氣都
顯現出來了,當時因各種因緣不具足,沒有舉行上座儀式,又將他護送回
拉薩一寺院裡。在寺院裡背誦解經深義都勝過常人,又非常頑皮。一位老
喇嘛把他送到印度,請一位大喇嘛認定,這位大喇嘛用佛教所特有的觀察
方法和竅訣,認定他即是以前的大格西。現在,國外如美國的靈魂研究機
構等,都是通過生命轉換形式的瞭解研究,從而證實輪迴不虛,因果不昧。)
出處:《百業經》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byj.htm
--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
在生命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
都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須自我承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12.80
※ 編輯: Jack0 來自: 218.168.212.80 (12/22 15:28)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218-168-212-80.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6/12/22 15:32:29 從 218.168.212.80 修改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