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徐老師最新著作的文章,將刊載於禪門法語新知贈閱叢書33
集「法華無字經」,是專門針對初入佛門的學佛朋友,以最白話又現代的
文筆,介紹大乘佛法之傳承、考證以及堅毅不拔的菩薩道精神。閱完本文
後,必定將令您更加欽佩玄奘大師的志節與才華,更重要的是,必定將除
去您對大乘佛教與藏密之內心疑惑與掛礙。
《歡迎廣為流通,功德無量。》
去年(西元二○○○年)農曆二月初五為佛教聖師玄奘大師一千四百
歲聖誕,記得當時筆者與聖佶法師回到海明寺參加慶典及法會,並拜見悟
明長老,聆聽長老開示。玄奘大師(唐三藏法師)的生日很好記,即是西
元六○○年二月五日,所以大師弘法、譯經的年代距今已將近一千四百年
了。這次海明寺舉辦的獻供大典暨玄奘大師聖誕紀念法會,乃以此殊勝功
德祝禱國運昌隆,軍民安樂。且由悟明長老擔任主任委員,了中、淨心、
淨良、明乘等長老擔任副主任委員,另外還有各黨政高層也來同霑法益。
在這中國佛教重要的紀念日子中,悟明長老這樣開示道:「玄奘大師
是我國歷代以來的一位高僧,唐朝貞觀三年間出塞西行,留學印度十七年
,回國後在二十年間譯出一千三百餘卷經典。其氣魄之雄,成就之大,可
謂曠古傲今,空前絕後。他不但是一代高僧,更是偉大的留學生、翻譯家
、旅行家及語言家(玄奘大師精通印度九十種方言)。當玄奘大師載譽歸
國時,受到唐太宗及文武百官,還有長安城數十萬百姓的熱烈歡迎,盛況
空前。其德行、學養、志節,真可謂古今第一人。」
其實,悟明長老對玄奘大師有一份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情感,例如,
當初籌建玄奘大學;又如,自中國大陸迎回玄奘大師的頭骨舍利,當時中
國政府還專派內地佛教界高層長老組團一路護送舍利回到台灣,並安奉於
玄奘大學。此外,聖佶法師有許多次拜見悟老時,只要一提到中國內地佛
教復興,悟老總是極具重視的口吻,勉勵我們要把正法帶回內地。
(一)為西洋人所推崇的玄奘大師
前些日子,筆者觀看有線電視「國家地理頻道」所播出的「玄奘大師
專輯」時發現,連老外都那麼推崇唐朝玄奘法師,對人類文化、地理、考
古以及佛學上的卓越貢獻。
在西元六世紀即將結束,七世紀就要開始的「世紀之交」的三年裡,
中國社會正處於隋文帝開皇後期的「盛世」時期,朝野上下沉浸在一片太
平盛世的景象裡。可是大家萬萬都沒想到,十五年後,這個大隋朝政權會
在頃刻之間土崩瓦解,並為一個更強盛的新政權(唐朝)所取代。「一將
功成萬骨枯」,於封建時代,每一個新朝代的建立,都是踏著數以萬計的
骷髏所堆砌而成的。
當時的人們也絕不會對他們身邊先後出生的兩個男孩給予特別的關注
,然而這兩位不平凡的生命,不僅創造了中國歷史和文化上的奇蹟,且更
創造了世界的歷史、宗教和文化上的奇蹟。這兩位年輕人,便是唐太宗李
世民和唐三藏法師玄奘大師,前者為現實世界的天才領袖,是大唐盛世的
締造者;而後者則是精神宗教界的天才領袖,且對於中國大乘佛教的興起
,更是開拓始祖。
為什麼歐美的地理、考古及人類學家,會這麼推崇玄奘大師對於世界
文化的貢獻呢?最主要是因一千三百年前,歐洲大陸還處於黑暗時期,更
無文化、考古可言,可是在遙遠的東方中國,玄奘大師卻已花了將近二十
年的時間西征取經,且在這長逾五萬里的漫漫征途,其艱難險阻和美妙神
奇都是人們所難以想像的。這次西征可謂「死亡之旅「,因為除了千山萬
水以及山高路遠不用說之外,還有流沙、瀚海,更可怕的是道路不熟,飲
水和食物短缺,在氣候冷熱變化莫測,以及豺狼猛獸不時出沒的惡劣狀況
下,只憑玄奘大師一人單槍匹馬的前行,還能活著回來,這真是奇蹟啊!
於唐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玄奘大師留學印度的取經、探險
之旅接近尾聲了。大師準備載譽回到祖國(中國),可是許多印度的國王
、君主實在很欣賞玄奘大師,便千方百計的挽留他,甚至勸玄奘大師不要
回去大唐國,乾脆就留在印度接受封地及無盡的榮華富貴,可是都一一被
玄奘大師給拒絕了。
後來印度的戒日王和鳩摩羅王,眼見實在無法「硬拗」的把玄奘大師
留下,只好再連同北印度的烏地多王、跋吒王等,各大國王親率騎兵衛隊
數百人,一起來歡送大師。由於這趟回程,是諸印度君王以國家軍隊的兵
力來護送,所以途中便順利多了。
當玄奘大師的車隊來到長安城外時,光是這些負載經書、文物、寶藏
的馬車就有二十輛之多,而唐太宗親率文武百官及長安數十萬百姓夾道歡
迎,其群眾人牆更是排到數十里外。當時的官員就曾這樣描述著:「昔日
如來創降迦毘,彌勒初昇兜率天,龍神供養,大眾圍繞,雖不及彼時,亦
遺法之盛也。」長安城的百姓們,都見到玄奘大師回京城的車隊上空,有
五色綺雲環繞,並現五色祥光,宛轉涵蓋在經、像、文物上,紛紛鬱鬱,
周圓數里,若迎若送,至寺而微。
唐朝祖國人民幾乎將玄奘大師當成民族英雄般的看待,那種無比強烈
的民族情操,印度護衛隊的軍人看在眼裡,亦深受感動。而唐太宗也很愛
戴玄奘大師,常常有意無意的告訴玄奘大師說:「您還俗好不好?幫朕治
理朝政,看您要什麼封侯、大臣,朕都答應您。」可是玄奘大師卻毫不考
慮的加以回絕。
唐太宗除了慶幸我大唐王朝有這麼一位成就非凡的僧人之外,更對玄
奘大師西征印度十七年的日子深感好奇,還親自去向玄奘大師討教西征取
經之事。於是玄奘大師便告訴皇上:「貧僧準備花一年的時間,將這次印
度取經之事詳加記載,到時吾皇就可一探貧僧西征之種種經歷了。」於是
玄奘大師便撰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這可不是民間杜撰的小說「唐三
藏西遊記」所可以比擬的。
據「大唐西域記」所載,玄奘大師當初是先到玉門關,再出城進入戈
壁大沙漠,而第一個來到的國家是中國的新疆,隨後一路來到北印度,以
及蓮師的故鄉烏丈那國,遊遍了全印度,共經歷一百三十三個國家。很令
人讚嘆的是(連外國人都讚譽有加),玄奘大師每到一個國家,都詳細的
記錄了該國的幅員、城郭、地形、道路、河流、土質、作物、出產、氣候
、民風、文字、服裝、貨幣、君王、國政、寺院、僧侶、外道徒、修持法
門等等。這種比美現今科學、考古以及地理探險的記載,就連當今外國人
都驚嘆不已。
玄奘大師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其記載的國家之多,內容之豐富、
詳實,不僅超越了以往所有類似的著作,就算今日同質性的遊歷探險、地
理考古之著作,也都望塵莫及。所以此書無論是對中國地理文化學的貢獻
,還是對印度文化的貢獻,都可謂空前,難怪老外對玄奘大師備加推崇。
(二)大乘菩薩精神的實現-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於二十五歲之前,在中國境內四方求學,前後共追隨了十三
位佛教高僧學法,這些經歷,奠定了玄奘大師學識淵博的基礎,而另一方
面,玄奘大師在當時的佛教界亦小有名氣。可是玄奘大師也發現,各家學
說互有宗派,深淺不一,見解分歧,甚至對立門互之見深矣,往往令學佛
的人不知從何學起。玄奘大師自思惟著,如果這樣演變下去,會傷害到佛
教在中國的生命力及延續。於是玄奘大師便發下大願,自己要親往西方印
度留學,將佛陀的遺教精髓,原原版版的帶回中國,以振興中國佛教,救
濟眾生慧命。
於是玄奘大師便約了一些同參法友共襄盛舉,當一切計劃就緒後,大
夥們聯名簽署,向唐朝申請出國取經。大家滿懷期望的等待好消息的到來
,結果朝廷沒有批准這項計劃,其理由是:「現今唐朝初建立國,百廢待
興,各地亦傳有叛亂動盪,所以你們還是暫時不要出國才好。」
經過政府的這一記「悶棍」一敲,大夥就像被潑了一盆冷水似的,「
無法度啦!」畢竟國家政令還是要遵守的。可是玄奘大師每每想到振興佛
法、續佛命脈的重要,就熱淚盈眶,久久不已。於是暗地裡執行著自己的
「A計劃」,有空檔時,玄奘大師就到處去學西域各地的語言、文字、方
言,有點像許多人要出國留學前,先到北市補習街去把英文學好一樣。且
這樣還不夠,為了西征的漫漫旅程,非得要有過人的體力不可,於是玄奘
大師又有一點像歌手要辦演唱會一樣,先鍛練好體能,故早晚必須走三千
公尺,上健身房,練啞鈴、單槓、舉重等,以增強翻山越嶺的能力。
所以年輕時的玄奘大師,可不是一位只會唸書的書呆子,而是一個有
心實現大乘菩薩道精神的人。什麼是「大乘精神」呢?即是自利利他,廣
利、救度天下蒼生,共同成就無上佛道的精神,這與小乘佛教的自利、自
了精神有極大之不同。眼看其他同參,有些是畏懼政府的禁令,有些則是
心生退轉,但玄奘大師還是積極準備西征取經。終於在唐太宗貞觀三年,
從長安城出發,西行經過秦州、蘭州、涼州,到達敦煌,然後經玉門關出
境。後來到了唐朝的屬地「高昌」,高昌國王也很欣賞玄奘大師,希望玄
奘大師能留在高昌,不要去取經啦!可是玄奘大師還是回絕了高昌王的盛
情。
玄奘大師並不因其他同參退卻「落跑」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對自我
要求,如無法取得真經,就算死在他鄉亦在所不辭。
這次玄奘大師在出國取經之前,就已經魔難重重了。首先,是朝廷下
了禁足令;其次,是同參道友紛紛生轉退心而打消西征的念頭;第三,則
是有些地方官員怕惹事上身,因此而逼迫玄奘大師回京城去。很幸運的是
,慧威法師暗中相助,密遣兩位弟子護送玄奘大師出境。
而出了玉門關之後,一路上有許多強盜集團出沒,雖然玄奘大師屢遭
盜賊搶劫,可是這些盜賊多為玄奘大師的慈悲願行所感化,因此有好幾次
,玄奘大師都終究得以脫困。可是,有一次玄奘大師在途中遇到信奉外道
的盜匪,這班盜匪每年秋祭時,都會捉美麗的少女來祭神,這次捕抓到玄
奘大師,看他長得清秀端莊且儀容偉麗,於是就選中了玄奘大師來當祭品
,準備獻給天神。
一同被捉來的人當中,有許多人都為玄奘大師向盜匪求情,甚至還有
人願代玄奘大師而死,可是都徒勞無功。就在匪徒的大刀快要砍下之時,
玄奘大師說:「等一等!不必急,請讓我安心歡喜的取滅入涅槃吧!」說
完了,玄奘大師雙手合十,一心誦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在誦
念的同時,忽然雷電交加,黑風四起,飛砂走石,河流湧浪。驚睹這種大
地變色、恐怖極致的場景,這班盜匪心生恐懼,一問之下才恍然大悟,哦
!原來他們將要處死祭神的,就是聖僧玄奘大師,真是罪過!罪過!
於是這夥匪徒紛紛在聖僧前懺悔謝罪,並皈依玄奘大師,棄暗投明,
玄奘大師也終於大難不死,逢凶化吉。民間小說「西遊記」中的妖魔鬼怪
愛吃唐僧肉的故事,也就是這樣被引述、幻想出來的。
後來,玄奘大師進入西北戈壁大沙漠時,不慎將自己的飲用水全打翻
了。真是「千里之資,一朝斯罄」,遠望前面一片漫漫黃沙,玄奘大師不
知道該往何處去,只好掉頭往回走。可是走約十餘里路時,心裡又想著:
「當初發大願,若不到印度取經,絕不東歸一步,如今何故走回頭路呢?
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東歸而生?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可貪生怕
死!」於是玄奘大師又往沙漠方向西行而去。
一連五天四夜,玄奘大師滴水未沾,口腔乾裂,腹內如焚。到了晚上
,伸手不見五指,鬼火處處,驚風陣陣,但玄奘大師實在是太累了,終於
不支倒地。玄奘大師想著,若為興我大乘佛教之誓願而死,亦在所不辭,
於是心中升起了無限悲願,並默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在
昏迷之中,忽然一陣未曾有的清涼從頭頂而下,這股清淨無雜的涼意,如
同西方極樂世界八功德水般的「透心涼」,比在酷熱的夏天吃刨冰還舒服
。過沒多久,玄奘大師精神百倍,睜開眼睛,復甦身體,於是又西行而去
。走沒幾里,馬兒忽然不走了,哦!原來眼前有一片綠洲,及豐沛的水源
,這真是太好了,感謝觀世音菩薩的護祐!於是玄奘大師補充水源,且令
馬匹吃草飽餐之後,又繼續踏上西征之路了。
而上述這段故事,又被小說家在「西遊記」中,改寫成唐三藏來到火
燄山,覺得酷熱無比,於是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一用,頓時酷熱化成清涼
。且在「西遊記」中,唐僧每次只要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大災難時,觀世音
菩薩都會現身相救。不過,不論是小說中,還是現實世界裡,當我們遇到
苦難時,都可效法玄奘大師,將萬緣放下,至心至誠的誦念「南無大慈大
悲觀世音菩薩」,只要虔敬,心誠則靈。走筆至此,筆者回想起一年前,
家父身逢劫難,差點一命嗚呼,筆者當時就是代家父於佛前向觀世音菩薩
祈求,家父才蒙佛護祐救回一命。讀者可參閱禪門法語新知贈閱叢書第三
十二集「陰陽眼」,書中有許多詳細介紹(您可親索或來信索閱,或上「
佛網」參閱電子書皆可)。
(三)捍衛大乘佛法的先驅-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來到印度後,便馬不停蹄的到處參學,遊歷許多國家。由於
玄奘大師的聰明才智,以及佛學上的成就,再加上精通各國語言,所以許
多國家的君王都非常賞識他。玄奘大師留學印度期間,更是就學於印度最
大的佛教學院「那爛陀寺」,且依止在戒賢法師座下修學大乘佛法。
就在玄奘大師即將畢業前夕,鳩摩羅王派遣使者來到那爛陀寺,想邀
請玄奘大師前往一會。可是,另外這方面,玄奘大師正積極準備到戒日王
的處所與小乘學派的僧團法戰,因為印度小乘學派的許多領導僧侶早已下
了戰書,要向這位來自中國的留學僧討教一番,因此戒賢法師便借故回絕
了鳩摩羅王之邀約。當鳩摩羅王得知使者回報之訊息後,極為震怒,並再
修書一封,急速傳到那爛陀寺,其信中說道:「如果不立即派遣玄奘大師
前來我國,我便索性做個惡人,連菩提樹都可以毀壞了,又何況是小小的
那爛陀寺呢?若不從吾王之意,我國必發動大象兵團將貴寺踏為平地。」
於是,為了避免一場大災難,玄奘大師只好隨使者前往會見鳩摩羅王。
戒日王聽說玄奘法師被鳩摩羅王強行「請」去會見,心中大怒,並下
戰書,若不將玄奘大師送回,將不惜與鳩摩羅王一戰。(因玄奘大師與小
乘教派的法戰日子將近,且這次大會還是戒日王主辦的,這鳩摩羅王也太
不給面子了!)鳩摩羅王眼見兩國之間即將爆發戰爭,知道情況實在不妙
,便親率象軍兩萬,乘船三萬艘,一路護送玄奘大師回到戒日王處所。
(1)大乘、小乘以及外道之法戰
玄奘大師這樣感嘆說道:「佛陀所傳之教義真諦,主要在於應時、應
地、應聞法者之宿世根器因緣、法緣,以及當時領受能力而為其開示宣說
的,所以不同的人,根據他們根性之差異,便有不同的了悟與理解。」
玄奘大師又說:「佛陀入滅距今已是很久遠以前的事了,在印度,佛
教各派之間的說法皆不相同,有的佛教宗派說佛已入滅一千三百年,有說
一千五百年,也有說九百多年的(讀者必須再加上一千四百年,才能換算
成今日之時間,因為玄奘大師是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人。因此南傳佛教大
多說佛陀入滅已二千五百年,而北傳的大乘佛教、禪宗或密宗,則認為佛
陀入滅距今為三千年。所以光是在玄奘大師的那個年代中,各流派間對於
佛陀入滅之說法就因傳承之不同而有所差異了),而現今信徒是依據自己
理解力之不同而來解析佛教教義。」
「就因如此,所以部派對峙,各立門戶,種種諍論如波濤騰湧。各種
異說持論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出離生死苦海。在印度共有十八個
部派,都各執自己的法見、我見、教義,也都想爭在佛教界的主導權,因
此紛爭不斷。」
為了籌備這次全印度的佛法辯論大會(法戰),戒日王可謂費盡心思
,共有印度的十八國的君王親臨會場,且大、小乘的僧侶有三千多人與會
,婆羅門及外道共推派兩千人參與,印度那爛陀大學亦派遣一千位僧侶參
加(包括玄奘大師,且為總領隊長)。此外,還有一些王公大臣、高層上
流權貴,以及戒日王和鳩摩羅王親侍左右,場面宏大,華麗莊嚴。緊張!
緊張!大會開辯、法戰在即啦!
這次法戰(佛法辯論)的總辯主即是唐僧玄奘大師,他以大乘思想為
主,寫下一篇闡述佛陀教義的論作,依次序的系統整合,呈現在大會場上
。各個門派百攻不下,即使雞蛋裡挑骨頭,針縫裡挑沙粒,都找不到玄奘
大師對大乘佛法論述的破綻。後來戒日王和鳩摩羅王更將玄奘大師的論著
懸掛在大會場外展示,並當眾宣布,若是任何人能攻破玄奘大師論著中的
任何一字,則玄奘大師便會被當眾斬首以謝罪。
經過五日,與會的數千名論師、學者、僧侶,都無人能攻破玄奘大師
的論著之中任何一個字。此時小乘教派弟子,與外道徒開始緊張啦!「這
還得了!要是讓大乘教派得勝,那我們以後在印度宗教界哪有臉見人啊?
況且還是敗在外國留學僧人的論說之下,這更沒面子了!」有些外道徒便
開始動歪腦筋,準備聯合起來用計謀陷害玄奘大師。但這消息傳到二王耳
中,戒日王下令:「如有一人傷觸玄奘者,斬其首;毀罵者,截其舌。若
欲申辯法戰者,不拘此限。」這才震懾、制止了邪徒的歹念。
這場法戰歷時十八天,玄奘大師終獲這場辯論大會的勝利。而這場號
稱當時印度宗教的世紀之戰,真可謂驚心動魄,來參加者可都是各地佛寺
的優秀代表、長老、論師,皆非等閒之輩。更重要的是,「法戰」是拿自
己的生命來賭的,也就是說話算話,絕不是像現今許多人在電腦網路上隨
隨便便的惡意攻擊謾罵、謗佛謗法、詆毀諸祖師菩薩的大乘思想論著所能
比擬的。雖然現今是民主時代,有的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就算否定大乘
,毀佛謗法,在人間法律上也是不用砍手砍頭的,但是在因果定律上,則
要自負因果業報了,初學佛法者不可不小心啊!
(2)將功補過的世親菩薩
當玄奘大師遊學到阿踰陀國時,在首都城西南方五、六里處,有一座
舊寺院,玄奘大師說:「這座佛寺,就是無著菩薩當年夜晚飛升到第四層
天『兜率天』,聆聽補位佛(彌勒菩薩)說法的地方。無著菩薩在慈氏彌
勒菩薩處,學習『瑜伽師地論』、『莊嚴大乘論』及『中邊分別論』等。
佛寺旁有一佛塔,就是當初世親菩薩臨終往生兜率天後,從兜率天返回地
球會見無著菩薩的地方。」
無著、世親兩位菩薩是親兄弟,哥哥(無著菩薩)一生修持大乘佛法
及奉行其教義,而弟弟(世親菩薩)則原是小乘佛教部派的論師,當他尚
在小乘宗派修學時,對於大乘佛法的教義有意見,且很不以為然,甚至攻
擊大乘學派。而當兄長的無著菩薩,看弟弟這樣下去真是造無量口業,更
影響別人走入歧途,將來命終恐招拔舌地獄及無間地獄之苦。
根據「大唐西域記」所載,玄奘大師遊經世親菩薩的故鄉時,在當地
名山古剎積極探訪下,證實了一段無著菩薩救度世親菩薩遠離地獄惡報,
且迴小向大、弘揚大乘佛法的故事。
無著菩薩於佛陀入滅後一千年出生,他承受前輩遺風傳承,在彌沙塞
部出家修習,不久改信大乘佛法。而他的弟弟世親菩薩則在一切有部出家
受戒,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以小乘佛法的修學為主。由於世親菩薩的世
智聰辯非常犀利,反應敏捷,因此在小乘經教方面小有成就。但在一邊修
持佛法當中,卻沒注意到自己生命中細微的我慢心也一邊的在增長之中,
分別取捨心亦遮蓋了他的心靈,所以行為上漸漸轉而批判大乘佛法。
無著菩薩眼看自己的弟弟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尤其世親菩薩是這麼的
聰明,又是眾人之中的影響眾,看他攻擊佛陀遺教中的其他宗派(大乘佛
法),這是毀佛謗法的極大重罪。對他自己而言,它日必招無間地獄苦報
;而他不當的言論思想,更會誤導一大堆信徒盲目修行,造下鬥爭、謗法
之罪業,真是禍害眾生無量。無著菩薩極欲想個辦法來救度自己的親弟弟
,後來臨機一動,心中自有盤算,於是便請門徒轉送一封書信給世親菩薩
,信上寫著:「哥哥身患重病,將不久於人世了,您這做弟弟的可否來我
住處聚一聚呢?」
當世親菩薩接獲這凶兆之家書後,便連忙火速趕往無著菩薩之住處,
想要探望自己的哥哥。而這一方面,無著菩薩早已安排徒弟們在房舍旁邊
念誦大乘經典,就在此時,世親菩薩無心的聞得了大乘佛法之精義。世親
菩薩果然聰明過人,當他聽到大乘佛法真正的內涵之後,心中深深的反覆
思索與反省著:「自己過去因沒接觸此深奧的大乘佛教之教義而生誤解,
再加上自我習性上的偏執、法執,無形中分別取捨、疑毒之妄心升起,因
而蒙蔽了自己真正的智慧,造下了毀謗佛法之地獄重罪。更糟的是,還因
此影響了許多人盲從跟進,修行上走入歧途,唉!真是罪過!罪過!」
「既然我這舌頭是產生謗法罪惡的根源,我現在就應該將它割除。」
於是世親菩薩順手拿了一把快刀,準備就要割下自己的舌頭時,無著菩薩
當下適時制止,並對著世親菩薩說:「大乘佛法是佛教最高的真理,被諸
佛盛讚,為賢聖們奉為正宗。您能夠及時覺悟,這是再好不過了。您從前
用舌頭詆毀大乘,現在就應用舌頭來弘揚、讚美大乘,這樣彌補過失,改
正錯誤,不是很好嗎?」世親菩薩於是在佛前發下誓願,他將盡形壽,以
畢生精力顯弘大乘法義。無著菩薩一聽世親菩薩這樣的誓言後,嘿!嘿!
嘿!病就好了。從此,世親菩薩便虛心的向哥哥請益大乘教義,且更深入
鑽研,並寫下一百多部宣揚大乘佛法的論著,廣為流傳,度眾無數。
禪門 無著虛風 敬筆
出處
http://www.buddhanet.com.tw/article/gg33-3a.htm
--
受過高等教育沒什麼稀奇,很有錢也沒什麼好稀奇,
只有當一個有顆溫暖的心,這些特質才會變得有價值。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09.157
※ 編輯: Jack0 來自: 218.168.209.157 (11/22 12:09)
※ 編輯: Jack0 來自: 218.168.209.157 (11/22 12:29)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 218-168-209-157.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6/11/22 12:55:25 從 218.168.209.157 修改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