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achida (大愚若智)》之銘言:
> > 我個人是覺得,大家都是無明眾生,人會做的,非人也可能會做,這些不會差太多的.
> 我覺得原po者好像是不認為有天界的存在? 我上次碰到一位德國人,好高興她也
> 是佛教徒,不過一談之下大吃一驚,原來有不信輪迴與天界存在的佛教徒,不過打
> 坐的方式倒是共通的。
這是常見西方的『靈修』的方式,這類禪坐方式類似『止』,外表看來也是靜坐
數息,但那種止不同於世尊所說止觀的『止』。世尊所說得『止』是心智的控制
如同將五根這五種動物栓住不使之干擾意識(見於阿含)。然而那種靈修是『停止
意識』,雖然也可以讓身體的妄想止息。這種靈修能體驗到『無有空間和時間感』,
因此這類靈修者會認為自己已經開悟,同時這類靈修通常以為『光體』就是清淨
的極致。
但在這類靈修中看不到世尊所說得觀法,觀內身外身的法門(因為先天觀不起來)。
那類靈修的打坐方式要學不難,但對於解脫無益,和世尊所說得清淨意識是有差
別的,也無法到達無夢的狀態(因無法控制意識自然無法"持夢")。
如果看這類靈修的方式一時無法分辨和世尊所說法的差別,只要看他們對於『夢
』的概念就可以很明顯的區分出來。
然而世尊所說得『止』過程中自己意識都是清楚的,不會『失去意識(只有一開
始練習時會)』,這點和夢光明是共通的。簡說在阿含諸經中如觀內外身,廣說
就得看禪經以及解深密相關經典。
這類靈修於現時很流行於西方,也容易被目前的知識份子接受。但由於缺乏觀
門所以其實世尊在『梵網六十二見經』就描述過這類『定』的問題。這些方式
佛弟子參考可以但必須心裡很清楚那只能當成練習和參考,看那本『當下的力
量』時也請小心釐清。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換成紅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兩片烤魚下巴 (換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內容的節目(換成鬼話連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擺熱呼呼的黑輪攤,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變成老頭子的模樣: 就是櫻桃爺爺那個樣子, 有點呆呆的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