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古時就有公案了,有一次趙州和尚到天台參訪,
> 半路上和寒山相遇,便一起行走,有牛群走過,寒山
> 問趙州:「上座還識得牛嗎?」
> 趙答“不識”。山指著牛走過的痕跡,說“這是五
> 百阿羅漢遊山的足跡”,趙問“既然已經是阿羅漢了,
> 為何還來作牛?”寒山搥胸大哭喊曰:“天啊,天啊,
> 老天啊..”。
> 趙大笑不止,寒山停下來問:“我哭得挺傷心,你
> 笑個什麼勁兒?”趙學寒山的樣子,搥胸大哭喊曰:
> “天啊,天啊,老天啊..”。寒山後來對拾得說“這
> 傢伙(指趙州和尚)很不簡單”(山曰:「這廝兒宛有
> 大人之作」)
這公案好啊, 心本不生因境有, 境因心有, 心因境
有, 這一著境, 生滅生起, 就有能有所, 有心有境了.
1.上座還識得牛嗎? 若說"識得", 那就是還是
著境啦, 趙答: 不識.
2.指著牛走過的痕跡說:"這是五百阿羅漢遊山足跡"
這又是考教,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趙問:"既已經是阿羅漢, 為何還來做牛?"
一提出這問題, 就顯現心生了, 著境了, 所以寒山就說:
" 天阿 天啊! (你怎麼還著境?")
3.趙大笑, (這是四兩撥千斤, 乾坤大挪移是也),
寒山問:"我哭的很傷心, 你笑個什麼勁?"
這就和前面說" 五百阿羅漢遊山足跡?" 之問是異曲
同工之妙, 一樣是拿個問題, 考較來著, 既然寒山也一
樣落入陷阱, 所以趙就學寒山說:"天阿, 天啊!"( 你怎
麼還著境?)
4.所以寒山才對拾得說: 趙州這人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