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闢支佛的衣服
#1
ViMal
※ 引述《yfan (Yfan一定會更好)》之銘言:
> >     雖然如此,世尊仍是相當尊重闢支佛的。也稱闢支佛
> > 和阿羅漢一樣為“應供”。同學們若遇上了,自然也該供
>                           ^^^^^^^^^^^^^^^^^^^^^^^^^^
>                         啥~~這個年代還有闢支佛出現嗎?
>                         而且,我們怎麼知道他是闢支佛呀?
>                         記得,供養闢支佛也會獲得很大的福報
>                         如果哪兒有出現闢支佛,麻煩也通報一聲
>                         好康道相報哩~~~
> > 養。 :D
> > ~~

引個蔡大的小說中的東東

 ****  ****        
  不行大師說道:「日月燈明如來說三乘大法,一是阿羅漢道、一
是闢支佛道、一是菩薩道。阿羅漢是“不來”之意,就是出脫輪回,
永不再入六道者,菩薩道就是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闢支佛道則是介於二者之間的特殊成就者」不行再說:「闢支
佛三字是譯音,闢支的意思是“獨行”,佛字的意思是“覺者”,闢
支佛也就是“獨覺者”的意思,它不是佛,但是也是成就者。」

  阿貴倌問道:「大和尚,闢支佛特殊在哪里?」

  「獨覺者的奇特就在:他不一定是听聞到佛法,而是由於獨自的
覺悟而解脫者。由於難能可貴,因此佛說有四種人應該為他起浮圖,
這獨覺者便是其中之一。」

  「哪四種?」趙歸真問。

  「第一是佛」不行答:「第二是獨覺者,第三是阿羅漢,第四是
轉輪王。」

  韓湘子若有所悟,問道:「那..大和尚,您的意思是我叔公..」
                                                                    

  「不錯,道長」不行大師點點頭:「韓大人已然解脫為獨覺者。
這日月燈明輪便是日月燈明如來住世攝受三乘行人的妙寶,韓大人如
今應由此輪所度。」

  韓湘子再問:「大和尚,何以見得?能否見告?」

  「其一,韓大人臨終所言四偈便是徵兆,再者有一法或許可以見
證,不過不一定可行..」不行答。

  眾人紛紛求不行大師快快施法以便得見韓愈解脫之證。

  不行大師回道:「我想看看有何方法..」隨即閉眼思考,眾人不
敢打擾,一旁靜候。良久,不行大師抬頭對淨海說道:「淨海,你來
試試..」淨海雖不知道師父要他試什麼,不過長久來的默契已經讓他
見怪不怪了,倒是旁觀眾人目露詫異的眼神。
2004年 7月11日 2:04:42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闢支佛的衣服
#2
ViMal
※ 引述《abstsai (嬰愚)》之銘言:
> > 照經典,這位闢支佛聖者也開口說了法•••
> > 那闢支佛不再「沉默」,算不算是佛了?
>   “闢支”就是像樹枝一樣的分叉,闢,意思是“切開”,
> 例如砍材、開拓。
>     這個是“覺者”的一種人,和佛、阿羅漢一樣的能力,
> 但又不等同於佛和阿羅漢,所以現代話叫“另類佛”,也
> 就是世尊說的闢支佛。
>     為何不稱為佛?因為這類人並沒有什麼大願,由於沒
> 有願就沒有佛國(不度人)所以有能力但不是世尊所說的佛。
>     所以闢支佛和人交談中雖有說法,但那並不是他的願,
> 也不是在他的佛國,故不算是真正的佛。
>     雖然如此,世尊仍是相當尊重闢支佛的。也稱闢支佛
> 和阿羅漢一樣為“應供”。同學們若遇上了,自然也該供
> 養。 :D
> ~~

普賢十品里面有隨順眾生等于普供如來喔。

若菩薩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若令眾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2004年 7月12日 0:05:04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闢支佛的衣服
#3
灰色馬桶
※ 引述《vimal (ViMal)》之銘言:
> ※ 引述《abstsai (嬰愚)》之銘言:
> >     雖然如此,世尊仍是相當尊重闢支佛的。也稱闢支佛
> > 和阿羅漢一樣為“應供”。同學們若遇上了,自然也該供
> > 養。 :D
> > ~~
> 普賢十品里面有隨順眾生等于普供如來喔。
> 若菩薩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 若令眾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1. 恆順眾生,這要有菩薩的大願大力才能行 (我們只能學著發心而已)

   譬如殺人不眨眼的食人魔,可不是我們可以隨便冒死去尊重承事的

2. 如果有幸供養到阿羅漢或闢支佛,就有機會聽聖者說法,這是最直接的利益

   至於間接的利益如福報等等,自然不用多說


所以覺得這兩點不宜混為一談

僅就末學個人的看法而言

阿彌陀佛
Mon Jul 12 02:45:56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