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優婆塞戒經卷第七 / FG1488.07
#1
發信站: National Sun Yet San University (ccstudent.ee.ntu.edu.tw>, 信區: BudaTech)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業品第二十四之餘

善男子。眾生作罪凡有二種。一者惡戒。二者無戒。惡戒之人雖殺一羊及不
殺時。常得殺罪。何以故。先發誓故。無戒之人。雖殺千口。殺時得罪。不
殺不得。何以故。不發誓故。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為根本。因根本故。說
諸比丘犯有二種。一者身犯。二者口犯。無心犯也。如是戒者時。不具足支。
不具足則不得戒。譬如鑽火。有燧有力。有乾糞草。然後得火。若少一法則
不得火。戒法亦爾。如是戒者。若得若捨若持若毀。皆隨於心。如來了了。
知諸法性。是故制之。若復有人。因於善業思惟力故。不造諸惡。名如法戒。
若從他得。名為受戒。若離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惡獸、師子、虎狼應得功德。
然實不得。以是因緣。受善戒者。得無量福。受惡戒者。得無量罪。是故經
中說惡律儀。一者畜羊。二者畜雞。三者畜豬。四者釣魚。五者網魚。六者
殺牛。七者獄卒。八畜獵狗。九作長[扛-工+強]。十作獵師。十一咒龍。十
二殺人。十三作賊。十四兩舌。十五以苦鞭韃、枷鎖、押額、鐵釘、燒炙加
人。國王大臣受寄抵謾不知恩者。惡性、惡心、大惡村主典稅物者。毀戒比
丘心無慚愧。如是之人皆無戒也。雖復不名不善業道。而得大罪。何以故。
盡壽作故。如是等事。若不立誓。不從人受。則不成就。如是惡戒四時中捨。
一者得二根時。二者捨壽命時。三者受善戒時。四者斷欲結時。或有說言如
善戒具足。惡戒亦爾。是義不然。何以故。惡戒易得故。一因緣得故。所謂
立誓。善戒不爾。有五方便。所謂五根。是故難得。以難得故。要須具足。
若有說言。優婆塞戒無無義語、兩舌、惡口。是故優婆塞戒、八戒齋法、沙
彌比丘不具足得。是義不然。何以故。我今受持淨口業故。若有說言。我受
五戒淨身口意。心若不淨。當知是人不得具戒。譬如有人受惡戒已。雖不殺
生。是人常有惡戒成就。毀禁比丘亦復如是。何以故。受持戒已。一一戒邊。
多業多果故。眾生無量。戒亦無量。物無量故。戒亦無量。是善惡戒俱有三
種。謂上中下。若不受惡戒。雖多作罪不名惡戒。若有難言。何緣五戒。盡
形壽受八戒齋法。一日一夜。當言如來善知法相通達無礙。作如是說。善男
子。世間福田凡有二種。一功德田。二報恩田。壞此二田名五逆罪。是五逆
罪有三因緣。一者有極惡心。二者不識福德。三者不見正果。若人異想殺阿
羅漢不得逆罪。父母亦爾。若無慚愧。不觀報恩。心無恭敬。但作方便。不
作根本。雖非逆罪亦得大報。善教授故。生憐愛故。能堪忍故。難作作故。
受大苦故。是故父母名報恩田。若復有人殺父母已。雖復修善。是善無報。
是故我說。人所蔭處。乃至少時。慎勿毀折枝條花葉。善男子。我涅槃後。
有諸弟子當作是說。若以異想異名殺父母。不得逆罪。即曇無德。或復說言。
雖似異想殺於父母。故得逆罪。即彌沙塞。或復有說。異想異名殺於父母。
俱得逆罪。即薩婆多。何以故。世間真實是可信故。父母真實想亦不轉。惡
心殺之。即得逆罪。實是父母無父母想。不發惡心。父母雖死。不得逆罪。
何以故。具足四事乃得逆罪。一者實是父母作父母想。二者惡心。三者捨心。
四者作眾生想。具是四事逆罪成就。若不具者則不成就。若為憐愍故。若為
恭敬故。若為受法故。若為怖畏故。若為名稱故。授與死具。雖不手殺亦得
逆罪。若為他使。今殺父母。啼哭憂愁而為之者。如是罪相。初中後輕。欲
殺父母誤中他人。不得逆罪。欲殺他人誤中父母亦復如是。欲殺母時誤殺相
似。殺已藏刀。復中母身。不得逆罪。母有異見。兒有異殺。但得殺罪。不
得逆罪。是五逆罪。殺父則輕。殺母則重。殺羅漢重於殺母。出佛身血重殺
羅漢。破僧復重出佛身血。有物重意輕。有物輕意重。有物重意重。有物輕
意輕。物重意輕。如無惡心殺於父母。物輕意重者。如以惡心殺於畜生。物
重意重者。以極惡心殺所生母。物輕意輕者。如以輕心殺於畜生。如是惡業
有方便重。根本成已。輕有方便。根本輕成已。重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輕
有根本。輕方便成已。重物是一。種以心力故得輕重果。

善男子。有人以食欲施於我。未與我間轉施餓狗。我亦稱讚如是人者是大施
主。若是福田。若非福田。心不選擇而施與者。是人獲得無量福德。何以故。
心善淨故。是業四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四者無報。業有四
種。一者時定。果報不定。二者報定。時不必定。三者時定。果報亦定。四
者時果二俱不定。時定者。所謂現在、次生、後世。若時不定果報不。定是
業可轉。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
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
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眾生行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如有修身、修戒、
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
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若人具有欲界諸業得阿
那含果。能轉後業現在受之。阿羅漢果亦復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
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壞極重之業。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寶破壞惡毒。若
作小罪。初方便輕。後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輕作重。眾生若作一
種二種乃至種種。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後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
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復有作已不具足者。謂作業已果報不定。復有作已
亦具足者。謂作業已定。當得報復。有作己不具足者。果報雖定時節不定。
復有作已亦具足者。時報俱定。復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見。復有作已亦
具足者。毀戒邪見。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信因信果。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不
信因果。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惡乏時。有善圍遶。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作
惡之時惡來圍遶。復有作已不具足者。雖作眾惡。人中受報。復有作己亦具
足者。人中作惡地獄受報。復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復有作已亦具足
者。無有念心。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時生悔。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時不
悔。如惡善亦如是。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得大。作大得小。一意模身。
身既成就。有無量意。模身初意。即是善也。身既成就。得二種果。雜善不
善。如人天亦如是。地獄眾生惡意模身。身既成已。一向不善。餓鬼畜生亦
惡意模身。身既成已。雜善不善。善惡中陰。以善惡模身。身既成已。俱得
雜報。善以不善。歌羅邏時乃至老時。亦得雜報。善以不善。是故經說有四
種業。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報。不黑不白是業無報。黑業黑報。所
謂地獄。白業白報。所謂色天。雜業雜報。所謂欲天、人中、畜生、餓鬼。
不白不黑無報。所謂無漏。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業緣。無量世中流轉生死。
何以故。不解如是業因緣者。雖生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墮三惡
道故。善男子。一切模畫。無勝於意。意畫煩惱。煩惱畫業。業則畫身。貪
因緣故。色聲妙好。威儀詳序。瞋因緣故。色聲麤惡。威儀卒暴。如瞋癡亦
如是。無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獄處。無量畜生、無量餓鬼。皆因業作。人天
亦爾。無量眾生獲得解脫亦因於業。善男子。是十善道有三事。一者能遮煩
惱。二者能作善心。三者能增長戒。如除毒藥凡有三事。一者阿伽陀藥。二
者神咒。三者真實。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具足正念。分別善惡。當知是人決
定能修十善業道。若多放逸無有慚愧及以信心。當知是人決定能作十不善業
道。是十業道復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復有人能勤禮
拜供養父母、師長、和上、有德之人。先意問訊。言則柔軟。是名方便若作
已竟能修念心歡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時專著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業道復有
三種。謂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下。
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是十業道三法圍遶。所謂無貪、恚、癡有貪、
瞋、癡。是十業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捨戒有六。一者斷善根時。二者得二
根時。三者捨壽命時。四者受惡戒時。五者捨戒時。六者捨欲界身時。或復
說言。佛法滅時便失戒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斷身
口意惡。故名戒戒。根本四禪。四未到禪是名定戒。根本四禪。初禪未到名
無漏戒。捨身後世更不作惡名無作戒。守攝諸根。修正念心。見聞覺知。色
聲香味觸法不生放逸。名攝根戒。何因緣故得名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
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復戒者。名曰迮隘。雖有惡法性不能容。故名迫隘。
又復戒者名曰清涼。遮煩惱熱不令得入。是故名涼。又復戒者名上。能上天
上至無上道。是故名上。又復戒者名學。學調伏心、智慧諸根。是故名學。
善男子。或時有人具足一戒。所謂波羅提木叉戒。或具足二戒。加定共戒。
或具三戒。加無漏戒。或具四戒。加攝根戒。或具五戒。加無作戒。善男子。
波羅提木叉戒現在得定共戒者。三世中得。善男子。若復有人欲受戒時。至
心能觀生死罪過。解脫功德。信心歡喜。是人兼得作無作戒。如是戒者。隨
命長短。命長長得。命短短得。是無作戒三因緣捨。一者小莊嚴故。二者心
放捨故。三者作不堅故。不捨因緣復有三事。一者有本願故。二者作業堅故。
三者至心不放逸故。善男子。除十善業及十惡業。善戒惡戒已。更有善戒所
不攝者。謂善惡法。如是善惡。有作無作。有人具足作及無作。若現在作善
未捨之頃。具作無作。第二念中成就過去作無作。作已過去。唯有無作。無
有作也。若人得戒。雖作不善。是人現世成就二法。惡法有作。善法無作。
是作無作。二因緣捨。一者所施物盡。二者心捨善作。二世成就。過去現在。
無作三世。定戒二因緣捨。一者退時。二者斷善根時。復有三時。一者捨身
時。二者退時。三者生上時。無漏戒有三時捨。一者退時。二者轉鈍作利時。
三者得上果時。心善業一時失。謂上生退時。身口意善。斷善根時。一時俱
失。善男子。若得具足戒、定戒、無漏戒、攝根戒。是人了了。解十業道。
善男子。因十業道眾生壽命有增有減。減者壽命十年。增者至無量年。北鬱
單曰定壽千年。此壽百年。東西二方二百五十。此壽無量。彼亦無量。四天
王壽人數九百萬歲。命亦不定。如三天下三十三天。壽千八百萬歲。命亦不
定。燄摩天上壽三千六百萬歲。命亦不定。兜率天壽七千二百萬歲。除後身
菩薩餘一切命皆亦不定。化樂天壽萬四千四百萬歲。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
壽二萬八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上一年即熱地獄一日一夜。如
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二萬八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
化樂天上一年即是大聲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
彼獄壽命萬四千四百萬歲。命亦不定。兜率天一年即是大聲地獄一日一夜。
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七千二百萬歲。命亦不定。
焰摩天一年即眾合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
獄壽命三千六百萬歲。命亦不定。三十三天一年即是黑繩地獄一日一夜。如
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一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四
天王上一年即是活地獄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
地獄壽命九百萬歲。命亦不定。阿鼻地獄壽命一劫。大熱地獄壽命半劫。唯
此二處壽命決定。人中五百年是餓鬼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
月為一歲。彼鬼壽命萬五千歲。命亦不定。畜生道中除難陀婆難陀。其餘一
切。命亦不定。阿鼻地獄一年即是非想非非想處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
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天壽命八萬大劫。無所有處六萬劫。識處四萬劫。空
處二萬劫。

若有發起輕微煩惱。愛著空定。當知是人生四無色。從十年增至八萬歲。從
八萬歲減還至十年。如是增減滿十八反。名為中劫。穀貴三災。疾病三災。
刀兵一災。名一小劫。水火二災各五段過。有一風災。五風災過名一大劫。
閻浮提中刀兵起時。東西二方人暫生瞋。此病起時。彼小頭痛。力少微弱。
此穀貴時。彼則念食。如是惡事。鬱單曰無。因不殺故壽命增長。偷因緣故
壽命減少。有二種劫。一者水劫。二者火劫。火劫起時。地獄眾生若報盡者。
悉得出離。若未盡者。移至他方大地獄中。若此世間八大地獄空無眾生。是
名眾生脫於地獄。四大海中所有眾生。業若盡者悉皆得脫。若未盡者悉轉生
於他方海中。若是海中無一眾生。是名得脫。閻浮提地直下過於五百由延。
有閻羅王城。周遍縱廣七萬五千由延。如是城中。餓鬼眾生業已盡者。悉得
出離。業未盡者轉生他方閻羅王所。若是城中乃至無有一眾生者。是名得脫。
爾時有人內因緣故。獲得初禪。得已即起。大聲唱言初禪寂靜。初禪寂靜。
諸人聞已即各思惟。一切皆共獲得初禪。即捨人身。生初禪地。時初禪中復
有一人。內因緣故修得二禪。得已即起大聲唱言。二禪寂靜。二禪寂靜。眾
生聞已各自思惟。復獲二禪。捨初禪身。生二禪處。當爾之時。從阿鼻獄上
至初禪乃至無有一眾生在。善男子。四天下外。有由乾陀山。中有七日。眾
生福德因緣力故。唯一日現。賴之熟成百穀草木。火劫起時。七日都現燒燃
一切百穀、草木、山河、大地、須彌山王。乃至初禪、二禪。眾生見是火災
心生怖畏。彼中復有先生諸天語後來天。汝等莫怖。我往曾見如是火災齊彼
而止。不來至此。如諸眾生增十年壽至八萬歲。減八萬壽還至十年。經爾所
時。如是火災熱猶未息。是時便從中間禪處。降注大雨。復經壽命一增一減。
眾生業行因緣力故。為持此水。其下復出七重風雲。是時雨止。水上生膜。
猶如乳肥。四天下中須彌山王漸漸生現。水中自然具有一切種種種子。是時
二禪復有一人短命福盡。業力故墮生世間。壽無量歲。光明自照獨處經久。
心生愁惱。而自念言。我既獨處若我有福。願更有人來生此間與我為伴。發
是念已。是時二禪有諸眾生薄福命盡。業因緣故便來生此。是人見已。心生
歡喜。即自念言。如是人者我所化生。即是我作。我於彼人有自在力。彼人
亦念我從彼生。彼化作我。彼於我身有自在力。以是因緣一切眾生。生我見
想。善男子。陰界入等。眾生世界。國土世界。皆是十業因緣而有。善男子。
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能觀如是十業道者是不為難。在
家觀者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遶故。

優婆塞戒經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

善生言。世尊。佛先已說檀波羅蜜、尸波羅蜜菩薩。云何而得修集忍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飢、渴、寒、熱、
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
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施難作。
名出世忍。善男子。菩薩若值他人打罵、輕賤、毀呰、惡口、罵詈。是時內
心無加報想。菩薩雖作如是忍事。不為現在。但為後利。有善報之。惡則不
反。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羅蜜。
有非忍辱非波羅蜜。

是忍辱非波羅蜜者。所謂世忍。聲聞、緣覺所行忍辱是波羅蜜非忍辱者。所
謂禪波羅蜜亦是。忍辱亦波羅蜜者。所謂若被割截頭、目、手、足乃至不生
一念瞋心。檀波羅蜜、尸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非忍辱、非波羅蜜者。所謂
聲聞緣覺持戒布施。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應當先破憍慢瞋心癡心。不觀
我及我所相種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觀。當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
心得歡喜。有智之人若遇惡罵。當作是念。是罵詈字。不一時生。初字出時。
後字未生。後字生已。初字復滅。若不一時。云何是罵。直是風聲。我云何
瞋。我今此身。五陰和合。四陰不現。則不可罵。色陰十分。和合而有。如
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誰當受罵。然彼罵者。即是風氣。風亦二種。
有內有外。我於外風都不生瞋。云何於內而生瞋也。世間罵者亦有二種。一
者實。二者虛。若說實者。實何所瞋。若說虛者。虛自得罵。無豫我事。我
何緣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惡。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惡道。若我於彼三
惡道中受苦惱者。則為自作自受苦報。是故說言一切善惡皆因我身。

善男子。生忍因緣有五事。一者惡來不報。二者觀無常想。三者修於慈悲。
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斷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當知是人能修
忍辱。若人軟言。淨身口業。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能觀一切苦樂因緣。當
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修空三昧。觀諸眾生悉是無常。受苦等想。彼罵辱時。
能觀罵者。如狂如癡。稚小無智。當知是人能修忍辱。智人當觀。勝我者罵。
我不應瞋。何以故。我若瞋者。或奪我命。若不如者。瞋亦不應報。何以故。
非疇匹故。我若報者。辱我身口。譬如有人授毒與他。人無責者。如其自服。
人則嗤笑。我亦如是。若瞋彼者。當於未來受大苦惱。一切聖人悉當責我。
以是因緣。我身若被截斫分離。不應生瞋。應當深觀往業因緣。當修慈悲憐
愍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當云何能調眾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種如是種子。云何獲得如是正果。善男子。
若有智人樂修忍辱。是人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戲。人見歡喜。睹之無厭。
於受化者。心不貪著。智人見怨。以惡來加。當發善願。願彼怨者。未來之
世。為我父母兄弟親戚。莫於我所。生憎怨想。復當觀察。若人形殘。顏色
醜惡。諸根不具。乏於財物。當知皆從瞋因緣得。我今云何不修忍辱。以是
因緣。智者應當深修忍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忍辱時。常樂觀察生死罪
過。樂修法行。勤於精進讀誦書寫如來正典。供養師長有德之人。能瞻病苦
修於慈悲。憐愍一切。見苦惱者能令遠離。常樂出家。乃至盡壽持戒精進。
攝持六根。不令得起煩惱因緣。寧捨身命。終不毀戒。若他有事。樂為營理。
常有慚愧。樂讚忍德。為調眾生。堪忍眾苦。於怨尚能忍於惡事。況復親所。
能忍二瞋。一眾生瞋。二非眾生瞋。捨己樂具。令眾得樂。不念多惡。不忘
少善。遠離兩舌。前後默然。不說彼短。說煩惱過。令眾得離。他所不喜。
不為說之。淨身口意。了諸罪業。若客煩惱因緣作罪。作已慚愧。心生悔恨。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忍辱是不為難。在
家修忍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優婆塞戒經毘梨耶波羅蜜品第二十六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能修六波羅蜜。誰為正因。善男子。若善男子善
女人已生惡法為欲壞之。未生惡法為遮不起。未生善法為令速生已。生善法
為令增廣。勤修精進是名精進。如是精進即是修行六波羅蜜之正因也。是勤
精進能脫一切諸煩惱界。善男子。若能受於三惡道苦。當知是人真實能修毘
梨耶波羅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緩。精進二種。一正二邪。菩薩遠離邪精進已。
修正精進。修信施戒聞慧慈悲。名正精進。至心常作。三時無悔。於善法所。
不生知足。所學世法及出世法。一切皆名正精進也。菩薩雖復不惜身命。然
為護法應當愛惜身四威儀。常修如法。修善法時。心無懈息。失身命時。不
捨如法。若能到於六事彼岸。悉是精進之因緣也。若自讀誦書寫思惟十二部
經。名自為法勤行精進。若能以是轉化眾生令調伏者。名為他法勤行精進。
若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聞、智慧。修學世法供養父母、師長、
有德之人。修舍摩他毘婆舍那。讀誦書寫十二部經。復能遠離貪恚癡等。名
為菩提勤行精進。如是悉名為正精進。是名六波羅蜜之正因也。善男子。懈
怠之人不能一時一切布施。不能持戒勤行精進。攝心念定。忍於惡事。分別
善惡。是故我言六波羅蜜因於精進。善男子。有勤精進非波羅蜜。有波羅蜜
非勤精進。有亦精進亦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羅蜜。精進非波羅蜜者。如邪
精進。善事精進。聲聞緣覺所有精進。有波羅蜜非精進者。所謂般若波羅蜜。
有亦精進亦婆羅蜜者。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等五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
羅蜜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及餘善法。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勤精進是不為難。
在家修進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優婆塞戒經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禪波羅蜜。云何禪定。善男子。禪定即戒、慈、
悲、喜、捨。遠離諸結修集善法是名禪定。善男子。若離禪定尚不能得一切
世事。況出世事。是故應當至心修集。菩薩欲得禪波羅蜜。先當親近真善知
識。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謂戒戒、攝諸根戒。斷於邪命如法而住。隨順師
教。於善法所不生知足。修行善時。心無休息。常樂寂靜遠離五蓋。心樂思
惟。觀生死過。常修善法至心不廢。具足正念慚諸放逸。省於言語。亦損眠
食。心淨身淨。不親惡友。不與惡交。不樂世事。知時知法。了知自身。觀
心數法。若有喜相、愁相、瞋相、軟相、堅相。知已能除。猶如金師善知冷
熱。不令失所。樂甘露味。雖處世法身心不動。猶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
正念堅固。亦見知覺有為多過。若人樂修如是三昧。不休不息。當知是人能
具足得。譬如攢火。以不息故。火則易得。善男子。若離三昧欲得世法出世
菩提。無有是處。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緣。應當攝
心。如人執鏡。則見一切善惡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莊嚴也。受身心樂
名為三昧。不增不減名等三昧。從初骨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名
三昧。是三昧有四緣。一者從欲。二者從精進。三者從心。四者從慧。是四
緣故得無量福。增一切善。復有三種。一者從聞。二者從思。三者從修。從
是三法漸漸而生。復有三時。所謂生時住時增時。善男子。欲界之中有三昧
子。是子因緣。得三菩提。是三昧者。有退住增。若在四禪。性則堅固。從
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上地勝下。次第如是。根本禪中則有喜樂。非中間禪。
六通亦爾。在於根本不在餘處。是三昧名菩提莊嚴。因是三昧能得學道及無
學道。四無量心。三解脫門。自利利他無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調眾生。無
量智慧。五根三昧。轉鈍為利。斷於一切生老病死。能得成就一切種智。見
諸法性如羅[穀-禾+糸]視。善男子。智者應當作如是觀。一切煩惱是我大怨。
何以故。因是煩惱能破自他。以是因緣我當修集慈悲之心。為欲利益諸眾生
故。為得無量純善法故。若有說言離於慈悲得善法者。無有是處。如是慈悲
能斷不善。能令眾生離苦受樂。能壞欲界。是慈若能緣於欲界名欲界慈。善
男子。眾生若能修集慈心。是人當得無量功德。修慈心時。若能先於怨中施
安。是名修慈。善男子。一切眾生凡有三聚。一者怨。二者親。三者中。如
是三聚名為慈緣。修慈之人先從親起。欲令受樂。此觀既成。次及怨家。善
男子。起慈心時。有因戒起。有因施起。若能觀怨作子想者。是名得慈。善
男子。慈唯能緣。不能救苦。悲則不爾。亦緣亦救。善男子。若能觀怨一毫
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病苦。能往問訊瞻療所
患。給其所須當知是人能善修慈。善男子。若能修忍。當知即是修慈因緣。
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樂因緣。若能修慈。當知是人能破一切憍慢因緣。能行
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法修行。若人修定當知是人修梵福德
得梵身故。名梵福德。若人能觀生死過罪涅槃功德。是人足下所履糞土應當
頂戴。是人難忍能忍。難施能施。難作能作。是人能修四禪四空及八解脫。
復作是念。一切眾生身口意惡。未來若受苦惱報者。悉令我受。若我所有善
果報者。悉令眾生同我受之。如是慈悲緣廣故廣。緣少故少。慈悲三種。謂
下中上。復有三種。一者緣親。二者緣怨。三者緣中。復有三種。一者緣貪。
二者緣眾生。三者緣非眾生。如是緣者悉名三昧。悲喜捨心亦復如是。善男
子。有禪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禪。有亦是禪亦波羅蜜。有非禪非波羅蜜。
是禪非波羅蜜者。謂世俗禪聲聞緣覺所有禪定。是波羅蜜非禪定者。所謂施
戒忍辱精進亦是禪亦波羅蜜者。謂金剛三昧。非禪非波羅蜜者。謂一切眾生
聲聞緣覺從聞思惟所生善法。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
出家菩薩修於淨禪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
緣所纏繞故。

優婆塞戒經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

善生言。世尊。菩薩云何修淨般若波羅蜜。善男子。若有菩薩持戒精進多聞
正命。修於忍辱憐愍眾生。心多慚愧。遠離嫉妒。真實了知諸善方便。為眾
受苦。不生悔退。樂行惠施。能調眾生。善知所犯輕重之相。勤勸眾生施作
福業。知字知義心無憍慢。親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寶、諸師、
和上、長老、有德。於身菩提不生輕想。能觀菩提深妙功德。知善惡相。知
世出世一切聲論。知因知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當知是人能得智慧。如
是智慧有三種。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修生。從字得義。名從聞生。思
惟得義名從思生。從修得義。名從修生。能讀如來十二部經。能除疑網。能
讀一切世論世事。能善分別邪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別十二部經。陰、
入、界等因果字義。毘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惡、無記、及四
顛倒。見道修道。能善分別如是等事。是名智慧。善男子。有智之人求於十
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親近佛及佛弟子。世無佛法。樂在外道出家修學。
雖處邪道樂求正要。常修慈悲喜捨之心。及五通道。得五通已。觀不淨想。
及無常想。能說有為多諸過罪。為正語故。教諸眾生令學聲論。能令眾生離
身心病樂。以世事教於他人。所作事業無能勝者。所謂咒方種種醫藥。能善
求財。得已能護。用以道理。如法惠施。雖知一切。不生憍慢。得大功德。
不生知足。能教眾生信施持戒多聞智慧。知善不善無記方便。善知學行。因
緣次第。知菩提道。及道莊嚴。知諸眾生上中下根。知外聲論。心不存著。
知眾生時。隨宜調伏。知眾生世及國土世。知從具足六波羅蜜。

善男子。有是智慧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是智慧。有是智慧是波羅蜜。有非
智慧非波羅蜜。是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世間智慧。聲聞緣覺所行智慧。
是波羅蜜非智慧者。無有是義。是智慧是波羅蜜者。所謂一切六波羅蜜。非
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聲聞緣覺施戒精進。善男子。若人有能勤修如是
六波羅蜜。是人名為供養六方。能增財命。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
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智慧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
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說是法時善生長者子等千優婆塞。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既發心已即從坐起。禮佛而退。辭還所止。

優婆塞戒經卷第七

【組字法】(1996/11/19 更新)

  本組字法含 ∞ % ◎ - + ? 六個全形基本符號,及 () [] 兩組半形分
  隔符號。今舉例說明如下:

  ∞  表橫向連接    如:明=日∞月(∞的內碼為A1DB)
  %  表縱向連接    如:音=立%日
  ◎  表包含        如:因=口◎大  或  閒=門◎月(◎的內碼為A1B7)
  -  表去掉某部份  如:青=請-言
  -+若前後配合,表去掉某部份而改以另一部份代替  如:閒=間-日+月
  ?  表字根特別,尚未找到足以表示者  如:背=(?∞匕)%月
  ()  為運算分隔符號  如:繞=組-且+((土%(土∞土))%兀)
  []  為文字分隔符號  如:羅[目∞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


  輸 入 者:電子佛典作業小組 ebtwg@ms12.hinet.net 1997/2/10
  初 校 者:電子佛典作業小組 ebtwg@ms12.hinet.net 1997/2/10
  輸入版本:以佛教書局所出版佛教大藏經為主要底本,並參酌其它藏經版本
            修訂而成。
Fri Apr 4 15:45:34 199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