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的層次 聖嚴法師
人生觀,本是哲學名詞,是指對於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個人對於處
世的態度。可因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人格修
養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層次。今天我用六個
段落來進行主題的說明。
一、何謂人生觀
(一)人生觀是對於人生的看法
首先,肯定人類與礦物及植物有別。人類屬於動物的一種,略帶動物
的性格和特質,卻又異於一般的動物。人性之中,既可媲美動物的馴
良可愛之處,也有較之於猛獸更兇殘可怕的一面。古人以「人面獸心
」、「人形獸性」等比喻,作為劃分人的心性與獸的心性之區別,也
代表了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
(二)人生包括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人的生存等三部分
「人的生活」,是人在空間環境中的活動現象。例如我們每天上班辦
公,到學校上課,在家做家務等,一切在空間中的活動。除了基本的
物質生活之外,還有精神生活,如娛樂、信仰和欣賞藝術等的需求。
「人的生命」,是人們在時間過程中的延續現象,從過去到現在,今
天到明天,以至無盡的將來。人的一生,是從出生到死亡,然後走進
歷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命與動物差異之處,是動物沒有
歷史的生命觀,人生與歷史相結合,故有對歷史負責,以及活在歷史
上的生命價值觀,便是世間聖賢豪傑之士的人生觀了。
「人的生存」,是指人類存在於時間及空間環境中的事實。人類生存
於時間中的階段,一般人只侷限於從出生到死亡為止,一期的生命結
束,便不存在。而人類生存於空間中的活動範圍,因人而有大小不等
,但也極為有限。個人的生存,對全體的時空而言,實在微不足道。
如果通過宗教、哲學等的奉獻和菩薩的願心,便可成為無限。例如:
中國的孔子、老子、莊子,西方的耶穌,雖然他們生存的年代已成為
歷史,他們思想的影響力,卻是源遠流長,將與人類的文化同垂不朽
,超越了他們肉體生命存在於時空中的期限。另一個例子,是印度的
釋迦牟尼佛,他的色身的生存,僅僅八十年壽命的時間,和印度恆河
中游遊化的空間,他的影響,則將與全宇宙同時存在,通過他的悲願
,那就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了,乃是超越於時空觀念的大存在。
(三)人生是什麼?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是什麼?
如果人生而沒有目的,生活便顯得十分空虛。如果生命欠缺意義,便
會像行屍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著受苦。假使生存而沒有價值,不僅
生存的本身變成多餘的贅物,而且也白白地浪費了世界的許多資源。
人生的目的,凡夫是來受報還債,菩薩行者是來修道還願。人生的意
義,則因人的身體難得,而又能夠知善知惡,能夠為善去惡。人生的
價值,是在能夠自利利人,成己成人,多積功德,增長福慧。
我曾聽到一位母親嘆著氣說:「像我這種女人,出身寒微,目不識丁
,存活在世上,既沒有用處也沒有意思。」當時,她有一個不到十歲
的男孩,聽到之後,似乎覺得有點恐懼,馬上對他的母親說:「媽媽
,千萬不要說這種話,我很需要你,對我來說,這世界上你是最重要
了!我不能夠沒有媽媽!」母親聽後,便體會到,她在小孩的心靈裡
,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便感到雖苦猶樂,非常安慰,這也就
是她對人生價值觀的確定。
二、動物本能形態的人生觀
告子曰:「食色性也。」也就是說,飲食、男女,乃是人的本能。不
論是文明人或野蠻人,都會有其求生的本能,便是飲食;也都會有傳
宗接代的本能,便是生兒育女。渴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不能沒有
飲食,同時在生理成熟之後,渴望得到配偶,便有男女的夫婦生活。
這被稱為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為跟其他動物如狗、貓、老鼠甚至
魚類等均十分相似。所以,人類生活的目的,若止於此,便是最低層
次的人生觀,那跟一般動物的本能相同。
很多人對人生的目的感到茫然,認為人生是件無奈的憾事。既然接受
了生命,便唯有凡事聽天由命,苟且偷安地活下去。基本上,這還是
屬於動物本能層次的人生觀。一般人往往也會產生這些念頭而不容易
察覺。當然誰也不喜歡承認,自己是屬於這個動物本能形態的層次。
但是,我經常會被問及:「阿彌陀佛,師父,我為什麼要在這世界上
活受罪?」「我為什麼這樣苦?」「師父,我前輩子欠的債究竟有多
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還清?」許多人知道自己有苦惱,卻找不出為
什麼要生活的根源,但也無法擺脫生命的負擔,既不能心甘情願地活
下去,又不得不無可奈何地活下去。
三、癡迷的人生觀
很多人誤解地認為,人生就是為了無止境的追求滿足感而打拼,所以
只有亂打瞎拼,懵懂一生。
(一)為了保障自我的安全而打拼
許多人由於缺乏安全感,渴望獲得保障,紛紛利用積蓄金錢、投資房
地產、購買股票等以作為安全的保障。以為擁有的財產越多,便越有
保障。為了自己的將來,或者是兒孫們的生活無虞,花費一生的時間
,努力打拼,汲汲營營,以至終老。然而,有形的財產及權位,能否
真正為人帶來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卻大有疑問。
唐朝時候,有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官居太守,慕名道林禪師(人稱鳥
窠禪師)住於秦望山中的樹上,因而前往拜訪。當他見到禪師高居樹
上,便喊道:「小心啊!禪師住處太危險了!」禪師卻不以為意,倒
勸白居易自己小心保重,而說:「太守的危險更甚於我哪!」白太守
心中詫異,自己身居高位,是一位地方首長,所到之處均受到保護,
不明白禪師的用意,故問禪師:「弟子位鎮江山,有什麼危險?」禪
師答道:「應當小心地、水、風、火四大所成的身體,天天跟你搗蛋
,生老病死隨時輪候,貪瞋癡慢疑,經常與你作對,豈不危險?」白
居易聽後,十分同意禪師的說法,因為只要是在無常生死的範圍,從
那兒來的安全保障!
(二)為了追求名、利、權、位、勢而奮鬥
每當人在貧窮的時候,極渴望獲得財富。當一朝擁有家財萬貫之後,
便又希望得到名氣,隨後是追求勢力、權力、社會地位等的增長。如
果能夠達到一呼百應、望重一方的地步,便認為是不枉此生。但是,
欲望的標準不斷地提高,難以滿足。由望重一方而盼能夠望重一國,
乃至望重世界,擁有越多的同時,越渴望得到更多。於是,一生的時
間,便投注在這無窮無盡的追求之中,不斷拼命奮鬥,只是為了滿足
永遠不能滿足的欲望。
(三)為滿足虛榮心而爭奪
許多人的另一種煩惱,是時常與人比高低、爭長短。由於好勝心的驅
使,每當自己的成績不如別人時,便心生懊惱,不斷地鞭撻自己,強
迫自己拼命努力,以致於疲於奔命,為的就是要跟人家一較高下。一
旦失敗,便自怨自艾,痛苦不堪,一生陷於自我的煩惱之中而無法自
拔。得勝之時,狂傲驕縱;失敗之後,怨天尤人。不論成敗,都是在
煩惱中打滾。
也有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盼望得到別人的另眼相看,雖然收入
不太富裕,卻不惜花費大量金錢購買名牌衣服,坐名貴的轎車,戴貴
重首飾,以做炫耀;也有些人,富得窮不得,贏得輸不得,明明已處
困境,還在死要面子,這叫作打腫了臉來冒充胖子,那又何苦來哉!
(四)像一隻愚笨的狗
總括以上所說的,都是癡迷的人生觀。事實上,很多人身陷於這一層
次,竟然不能自知自救。情形恰似一隻愚笨的狗,圍繞著一株像直徑
尺把粗的樹幹打轉,發現樹身那邊有條狗尾巴,本來是牠自己的,卻
誤以為是來了一隻野狗,於是不斷地追逐,心想非得逮住牠不可,結
果卻把自己很可憐地累死了,更可憐的是,尚不知道牠是為什麼就這
般累死了!
(續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