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平常身心 聖嚴法師
一、什麼是平常身心?
什麼是平常身心?一般人的身心狀況稱為平常身心,修行修了一段時
間,而有了成就的人的身心也叫平常身心。
(一)平安的身體
普通人的身心狀態,若從身體來說是有病的,從心理而言也是有問題
的,但我們卻認為這是正常的。人自出生開始,就是帶著父母的遺傳
而有了身體。父母本身沒有絕對的健康,所以,任何一個嬰兒出生的
時候,也就帶著若干的病來到這個世間。
有一次我和一位醫生在街上走著,他向二個人打招呼,並跟我介紹他
們是他的病人。我很驚訝,因為這二個人看起來沒有病啊!怎會是病
人呢?後來我問醫生,他們得了什麼病?他說:「是啊!從醫生立場
來看,凡跟我有關係的都是我的病人,雖然你看他是好好的,但他還
是有病啊?」從那天之後,我就肯定從醫生的立場來看所有的人都是
病人。有的人雖看過醫生,但是病根還沒有完全去除;有的根本沒發
覺有病,但已經潛伏著病因。
既然世界上沒有人不害病,那麼有病是正常的;既是正常的,我們就
應該接受它。不需要對病產生恐懼、害怕或怨恨。身是如此,心亦如
此。我們的心從出生以來,便是不滿足的,這是因為我們對世界有追
求和討厭的二種心態。也就是貪、瞋的心態。永遠追求、執著好的事
物;永遠逃避、拒絕、反抗不好的事物。
曾經有一位母親問我:「佛教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嗎?」
我說:「那麼妳的意思是人之初,性本惡?」
她回答:「佛教說人人都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意思就是人之
初,性本善。但我很疑惑,因為我有二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出生後,
脾氣很壞、貪心也很重;只要不滿足他,就拳打腳踢,又哭又鬧,讓
我覺得他可能是從阿修羅道、餓鬼道投胎來的。後來第二個孩子也降
生了,以為他會好一點,想不到卻比他哥哥還壞。帶這二個孩子非常
辛苦,給他們很多愛心都沒任何好的反應,無論如何都不能使他們滿
意。我氣得只有打他們、罵他們;但卻使他們恨我,更不喜歡我。從
孩子身上,我發現人之初,應該是性本惡。」
我告訴她,人無所謂生就是惡、是善,而是從無始以來,一生又一生
的帶了許多煩惱,所以出生後,還沒接受教育的時候,他的性格就是
人的本性,這是一種煩惱心,帶著煩惱來,所以,自然而然就表現出
來。
有一位香港的慈善家告訴我:他的前半生沒做過一件好事。我覺得那
是正常的事,因為他前半生沒有想到要做好事,所以,從現在來看,
他的前半生是沒做好事,但在那段生活期間,他會想到自己是沒做好
事的人嗎?會想到自己不是個好人嗎?
當時如果他想自己不是一個好人,那他已經做了好事。而若他認為自
己還不錯,所以不需要做什麼好事,那到了後半生成為慈善家時,才
檢討自己前半生沒有做好事,從這個標準來看,誰是好人呢?
所謂病就是身體的病,或心理的病,這二種病加起來,就讓我們不自
在。如果我們瞭解這是一種平常人的身心,那麼我們對於自己的家人
或所接觸到的人,就會採取一種容忍、同情、諒解、慈悲的心態。所
謂「同病相憐」、「同舟共濟」,我們都是有病的人,病人看病人,
彼此互助,這才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人當成健康的
人,而把自己當成病人,這可能有問題發生了,會只希望人家原諒自
己,而不原諒別人。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人人都有身體的病及心理的病,他們做了任何對
不起我的事,做出了任何對不起社會的事,要給他們一份同情和憐憫
,這也是佛法所講的慈悲的精神所在。
而已經開始修行的人,他們的身心也是平常身心。因為他們修行以後
,身心會有一種變化,那是平安的身體和平靜的心理。雖然身體可能
還是有病,但是他會比較安定,不會因為有病,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般
焦慮、煩躁。有的人生病後,胡亂投醫,什麼醫生都去找,什麼藥都
吃。但那就像一條船有許多船長,只會增加不安。也有很多人非常注
意身體的保養,但對身體太愛護,反而使其更壞。修行之後,原則是
這樣:吃的粗,營養好;吃的少,吸收多;不吃很精緻的東西,但要
細嚼慢嚥,只吃七八分飽,不暴飲暴食,這樣身體自然會平安。
(二)平靜的心理
平靜的心理是怎麼產生?即以一種修養、修行的方法,使我們的心經
常保持寧靜。第一個方法就是,當你生氣的時候,或是非常的煩躁,
以注意呼吸為方法,注意呼吸在鼻端一進一出,你的心緒就會漸漸平
靜下來。就如在演講前,做幾次深呼吸,可緩和緊張的情緒,這也是
修禪定的基本方法。
另一種方法是移情作用,藉注意力的移轉,如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
薩,來平緩心理的不平衡。例如面臨忿恨不平的事時,不管信不信佛
,念一句「阿彌陀佛」,便可把不平的情緒緩和下來。不要只認為念
阿彌陀佛,就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已,其他無任何用處。所以,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以移轉作用作為解除心理問題的方法,這也就是
修行。這種方法平常都可運用。
有人問我說當他生氣時,喜歡罵三字經,一罵氣就消了,所以念佛是
不是等於罵三字經?我說不一樣,罵三字經,罵過後心裡還是氣,謾
罵對方也使別人生氣,二人氣上加氣,麻煩更多。而念阿彌陀佛,對
方認為你是在懺悔,氣也就消了。這不是很有用嗎?
(三)日日是好日
而一個人修行到相當的程度時,其身心狀況是如何呢?可用「日日是
好日」來形容。我們平常人在一星期中,情緒大概三天下雨,二天刮
風,另外二天則是晴時多雲。日日是好日,怎麼可能?這句話是雲門
禪師問他的弟子:「十五日以前的事不問你們,請把十五日以後的情
況告訴我。」弟子們無一個人能回答他,結果他自己回答說:「日日
是好日。」
我們平常見面的時候都會問一句:「你好嗎?」「近來好嗎?」這是
問候的習慣語,關心著彼此是不是每天都過得很好?但是,真有可能
每天都很好嗎?傷風感冒都沒有嗎?不會頭痛、或走路不小心碰到石
頭嗎?搬東西時從來不會去掉一塊皮嗎?應該會有,那既然有,怎麼
可能天天是好天呢?
我曾經遇到一位四十多歲的法師,有一次我看到他劈柴的時候,劈到
了手指,血流了很多。我就問他:「你要緊嗎?」,他說:「很好,
很好。」,我說:「你已經砍掉一半手指了怎麼還好啊?要不要幫忙
?」他說:「很好,我在消業,可能我過去殺了一條豬或一頭牛,現
在砍了半根手指消業,以後就沒有事了。」
遇到災難算不算好日呢?當然是了。因為身體雖受了苦,或受人家批
評、攻擊,但只要心裡面的狀態天天是正常的、平靜的,不就是日日
是好日嗎?
二、現代人的身心
我曾遇到一位年輕人,他沒注意到旁邊有個上了年紀的人,一不小心
就踩了他一腳,年輕人害怕得轉身就溜了,而年紀大的那個人及時追
趕他。我想不得了,可能會吵架了。等他追上,他抓著年輕人說:「
不要怕,對不起,我的腳讓你嚇了一跳。」
(一)身心緊張
現代人的身心狀態是怎樣的情況?第一是身心的緊張,因為我們的時
間感覺太短,空間感覺太小,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太頻繁,相反地,人
與人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疏遠。照道理來說,我們接觸的人越多,應
該跟人的關係越好,事實上卻相反。為什麼?過去的人生活環境比較
單純,所以,關係以關懷比較多,而今因為接觸的人多,且現在的人
太忙,不知道對那一個關心才好,所以就不再關懷他人了。那麼現代
的人最關心什麼?關心自己。如何關心呢?就是防備,預防所接觸到
的人是否會對我們不利,或是挖空心思,想如何讓跟自己接觸的人能
對自己有利。如此一來,我們便生活在緊張之中,將見到的人都當作
小偷、仇人,甚至自己嚇唬自己,增加自己的緊張。
例如在紐約東初禪寺時,有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來寺裡,因為很久
沒看到他們,我就問他們好嗎?他說:「師父,不談也罷,做人、生
活不容易啊!我們這幾個月來都是在緊張、奔波之中,所以,今天來
求平安,散散心。」我想他們該會留下打打坐或念念佛吧!結果只見
他緊張的叫他的家人一起燒香、拜佛,拜完後要趕快走。我便攔住他
們說:「稍等一下,你們不是來求平安的嗎?怎麼如此緊張呢?到這
兒是希望散散心,讓心平靜點,結果你來了卻這麼緊張。來就是求平
安,心要安定下來。」像這種例子是不是很多呢?
(二)物質的緊張
第二種狀態是物質的刺激,所謂物質的刺激是指凡眼睛所見到、耳朵
所聽到及嘴巴所吃的,處處都是誘惑,五花八門,眼花撩亂,這是過
去社會沒有的現象。
最近有個信徒問我說,因為他有一輛賓士的轎車,所以最近很麻煩,
因為臺灣有一個集團專門追蹤勒索坐賓士轎車的人,他說:「這車子
怎麼辦啊?」我說:「把它賣掉。」他說:「不能賣,賣了就沒車坐
了。」我說:「坐計程車啊!」結果他回答說:「不能坐計程車,太
不方便了。」這就是物質條件使得我們不自在。坐了賓士車害怕,不
坐又不能過日子。所以,物質條件反而使我們現代人沒辦法得到安全
感。
(三)心靈的空虛
第三是心靈的空虛,物質生活豐富的人,不等於他擁有快樂和平安。
當一個人心裡感到空虛,便會時時覺得有威脅,並且不易滿足。心靈
的空虛就好像是空中的一片羽毛,也像水上的浮萍般,處處飄,不知
道何處是落腳的地方,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可依靠的。諸位可能聽過
「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俗語,有錢就有勢,有勢就有力,有力就可靠
,這幾乎是現代人的觀念,但真的有了錢就是最安全的保障嗎?其實
追求錢、權,或勢都是既吃力又空虛的事。
有勢的人怕勢力失去了,失去權勢的時候,比沒有得到權勢前更痛苦
。所以有權勢的時候,他就恐懼什麼時候權勢會失去,因此沒有權勢
要追求權勢,等失去之時,卻也是真正痛苦的時刻。所以現代的人心
靈的空虛比過去的人嚴重,物質條件越豐富,精神生活越貧窮。
我們這一代的人是最可憐的,拿我個人來說,如果我不是出家人的話
,我可能會覺得我很可憐,乃至生不如死,因為我在臺灣,臺灣的人
把我當成是大陸人;我到了日本,他們當我是中國人;等到了美國,
美國人說我是東方人;回到大陸,又說我是臺胞,真不知道我究竟是
那裡人?還好出家人是「出家無家,處處家」,否則我就成了「天涯
淪落人」。
我不是天涯淪落人,我是處處的主人,無論人家怎麼說都毫無影響,
所以出家很好。就如我們曾講的如來如去,到任何地方,在任何時間
都能把某一處當成自己的地方;因緣要我走,我就走,走到另一地方
亦能安身立命的住下來。如此我們的心靈就不會恐懼了。
(四)失落了自己
此外,失落了自己也是現代人的問題,所謂失落,是說自己被環境所
迷,亦為時代所迷,也可以說走在時代的十字路口和環境的岔路,不
知道那個方向才是歸處、才是彼岸。有人問我:「師父,是誰叫你出
家的呢?」 我說:「我師父叫我出家的啊!」
他又問:「你那時想出家嗎?有沒有後悔過?」
我說:「其實我不知道要不要出家,人家叫我出家我就出家了,出了
家以後,也覺得好像生出來就該出家,所以,我沒有懷疑過是對還是
錯,就這樣,便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了下來。也許我的因緣很好,環境
對我的誘惑不多。所以感覺出家很好。」
因為我知道,我大概只能做和尚了,若不做和尚,其他的事我想也不
適合我做。
可是很多的人不能夠瞭解自己,也不知道該選擇怎樣的出路,在一生
的生命過程中有許多十字路口橫在前面,常常會不知何去何從。
因此就有如香港黃大仙廟的香火鼎盛、臺灣媽祖廟的人潮洶湧。此外
還有很多測字攤及算命仙,他們也都生意興隆,這就是因為有許多人
,常常失去方向,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去求神、求籤、問神、測字
、算命、要求指點迷津。我們這時代的人,還這麼迷信。那是因為失
去自信心,便不得不以碰運道心態,求助於迷信的行為。
能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者,相當不容易,如果要達成自知自信的目的
,需要有二種方法:1.是用佛教的觀念來引導我們、指導我們;2.是
要能平衡身心。若對自己有信心,對三寶會有信心;信了三寶對自己
就會更認識。所以,佛教的修行方法,就是要我們首先能發現自己的
毛病,然後知道自己的優點,便是最基本的方式和作用。
因此,禪的修行的功能,可使我們達到三種目的:1.身體的健康,2.
心理的平衡,3.精神的昇華。身心健康之後,便能進入精神健康的領
域。所謂精神領域,就是能夠更有智慧、更客觀;越能客觀的人,精
神生活越豐富,精神力量越大。希望諸位能有機會學一學禪的修行和
方法。
(選自《禪與悟》)
====================================================================
本系列電子文件由法鼓文化(http://www.ddc.com.tw/)授權於
台大獅子吼站上刊登,以茲佛子精進禪修。為尊重智慧財產,
並避免未授權之盜用,不論是書面、電子、或網路等任何型式
的轉出版、部份引用、摘錄行為,皆必須經法鼓文化之書面同
意授權方可,違法者將予以追究。
關於本著作權聲明若有語意不明、或有其餘未竟事宜,請聯絡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260號6樓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或 E-mail: idpt315@tpts1.seed.ne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