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 can steal away all your material
possessions, but they cannot steal your
mind. ”
- Godwin Samararatne
“ 別人能偷走你所有的物質東西,但不能偷
走你的心。”
- 葛榮居士
﹙三十五﹚請認識煩惱的本來真面目
近來從新聞或親朋聽到很多負面消息,如世界局勢的動盪、經濟衰退、失業、負資
產等。回望自己的處境,也需面對公司精簡人手,上司或客人越來越多的要求等。
很多時都會有緊張或驚怕(fear),那又如何禪修呢 ?
不尋覓捷徑、認識心的運作
禪修的起步便是學習不去渴求問題快些解決,不求捷徑,就運用葛榮居士幾個簡單
的提示來修習。他多次提示,苦惱不是源於外,而是源於內心對自己、別人和事物
有種種預期。所苦惱的,不是這人或事,而是強求這人或事的行為或發展要跟自己
的預期一樣。
換言之,所驚怕的,並不是這世界局勢或經濟的變化,而是心在不自覺間已為整個
局面虛構了一個美麗的模型,便是廿一世紀的世界局勢應該是不會如此不穩定的;
隨著科技的發達,經濟應該只是大漲小回;公司精簡人手,上司或客人亦應該體量
自己工作負苛的增加,不應再諸多要求;自己禪修了這麼多年,亦應要詳和、靜觀
其變,不應該有緊張或驚怕。心就在轉瞬間,不自覺地虛構了很多美麗的預期和模
型。還在驚怕若世事的發展真的不能達到這些預期,那就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觀察、了解、面對
有趣的是,禪修並不是明白了世間事的無常和內心預期的虛無,便沒有了驚怕。而
是當覺知(aware)到驚怕升起時,友善地提醒自己、無需預期自己沒有驚怕。友善地
問自己:「可以讓驚怕自然升起(生)、停留(住)、變化(異)、離去(滅)嗎?」明白
這正是培育心友善地面對驚怕和觀察(observe)它的時刻。
起初學習友善地觀察驚怕時,有很多不舒適的感受,於是便去看電視看書來轉移視
線,想盡快忘記或逃避它。但有時又會記起葛榮居士的提示:「無需預期它快些離
去,學習與它交一個好朋友。」於是便繼續陪伴自己去觀察與經歷它。這麼樣一次
又一次修習與實踐,有時候壓抑或逃避它,有時候面對它。就在這過程之中,不自
覺地親身體驗到驚怕的力量原來是源於自己對它的壓抑或逃避。當友善地安詳地面
對它時,雖然不舒適的感受依然存在,但並不辛苦,它的力量自然會減弱。禪修的
目的並不是減弱驚怕的力量,這只是副產品。重點是在這過程中,親身認識到驚怕
的本來面目是從無而來,從無而去,所謂的停留時也是虛空的、沒有力量的,除了
自己給予它的力量之外。若不訓練心去認識它,便會誤以為它是真實的、可怕的、
有力量的。
有了這佛家對真相的智慧,還需處理或回應事情,不可以只是坐著面對虛空的驚怕
而不動。曾經腦海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既然萬事本空無,為什麼還要處理
或回應(respond)事情呢?經過一次又一次禪修體驗,漸漸便明白到,若不處理或回
應事情,這行為本身便是一種逃避。那麼,就算所謂的明白到驚怕是惟心所虛構
的,也只是理論或概念層面的明白。若要培育真正的明白,身體的行為和心的明白
須一致,同時面對和回應前面的境況。這才是真正明白到面前的一切驚怕、困難和
障礙都是惟心所虛構的。
怎樣無驚怕地回應世事?便是觀察,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可以做。就以上述所提及
的世界局勢或經濟的變化為例,若先觀察自己在這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便會明白
到這是不可以靠任何個人的力量去改變,所以沒有什麼可以做,那就讓它自然發展
吧。但自己起碼可以做的,便是培育心不去預期或驚怕它的自然發展,不去東奔西
跑,不去慌張,不去四周散播負面情緒。心清晰知道行為的「外相」好像什麼都不
做,其實真相是沒有什麼可以做,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不把世事負面化。
若以失業、負資產或工作的種種要求為例,也是先觀察自己在這環境中所扮演的角
色,在有限的資源(財力、知識、人力和工作經驗)中,盡力演好這個角色。若強求
在有限的資源下要完美地演好一個角色,只是欲念。禪修便是學習觀察與了解實
況,作出最為接近實況的決擇。在眾多毫不理想的職位或財務安排下,勇敢地選擇
一個對比上可以將損失減至最低的安排,然後學習友善地陪伴自己去經歷這個安
排,承擔這個安排的後果。 明白到在這經歷之上再加添任何緊張與驚怕都是於事無
補的實相。
祝願各位都以驚怕為禪修的對象,友善地向它培育心與行為的無懼。
--
任憑天上雲捲雲紓
我只給個倒影
心中不起一絲漣漪
永遠是靜水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