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卷下之一
#1
山隱醫蹤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ptt.csie.ntu.edu.tw )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下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出息入息自覺、出息入息自知,當時為覺、以後為知,覺者謂覺息長短、知者謂知息生
滅麤細遲疾也。
出息入息覺盡止者,謂覺出入息欲報時為盡。亦計萬物身生復滅,心者謂意止也。
見觀空者,行道得觀不復見身,便墮空無所有者,謂意無所著、意有所著因,為有斷六
入便得賢明。賢謂身、明謂道也。
知出何所滅、何所者。譬如念石出石入木石便滅,五陰亦爾。
出色入痛痒,出痛痒入思想,出思想入生死,出生死入識,已分別是,乃墮三十七品經
也。
問何等為思惟無為道?報思為校計惟為聽無謂不念萬物,為者如說行道為得故,言思惟
無為道也。思為念、惟為分別白黑,黑為生死、白為道。道無所有,已分別無所,有便
無所為,故言思惟無為道。
若計有所為所著,為非思惟。思亦為物惟為解意,解意便知十二因緣事。亦謂思為念、
惟為計也。斷生死得神足,謂意有所念為生、無所念為死,得神足者能飛行故。
言生死當斷也得神足有五意:一者喜、二者信、三者精進、四者定、五者通也。
四神足念不盡力得五通,盡力自在向六通。為道人四神足,得五通盡意可得六通盡意,
謂萬物意不欲也。
一信、二精進、三意、四定、五黠,是五事為四神足。
念為力者凡六事也。從信為屬四神足念,從喜、從念精進、從定、從黠,是為屬五根也。
從喜定謂信道,從力定謂精進,從意定謂意念定,從施定謂行道也,為種故有根。
有為之事,皆為惡,便生想不能得勝,謂得禪是因為力。亦謂惡不能勝善意,滅復起故
為力。力定者惡意欲來不能壞,善意故為力定也道人行道未得觀。當校計得觀,在所觀
意不復轉為得觀止惡一法為坐禪觀二法。
有時觀身、有時觀意、有時觀喘息、有時觀有、有時觀無,在所因緣當分別觀也。
止惡一法、觀二法惡已盡。止觀者為觀道,惡未盡不見道,惡已盡乃得觀道也。
止惡一法為知惡。
一切能制不著意為止,亦為得息想隨止,得息想隨止是為止惡一法,惡已止便得觀故。
為觀二法,為得四諦為行淨。當復作淨者,識苦棄習,知盡行道。如日出時,淨轉出十
二門故,經言從道得脫也,去冥見明如日出時。
譬如日出多所見為棄諸冥,冥為苦。
何以知為苦?多所罣礙故知為苦。
何等為棄習?謂不作事。
何等為盡證?謂無所有。
道者明識苦斷習盡證念道。識從苦生,不得苦亦無有識,是為苦也。盡證者,謂知人盡
當老病死,證者知萬物皆當滅,是為盡證也。
譬如日出作四事:
一壞冥,謂慧能壞癡。
二見明,謂癡除獨慧在。
三見色萬物,為見身諸所有惡露。
四成熟萬物,設無日月萬物不熟,人無有慧癡意亦不熟也。
上頭行俱行者,所行事已行不分別說,謂行五直聲,身心并得行也。從諦念法意著法中
,從諦念法意著所念,是便生是求生死,得生死求道,得道內外隨所起意。,是為念法
意著法中者。
從四諦自知意生,是當得是不生是不得,是便卻意畏不敢犯。所行所念常在道,是為意
著法中也,是名為法正從諦本起本著意。
法正者謂道法,從諦謂四諦。本起著意者謂所向生死萬事,皆本從意起,便著意便有五
陰所起意當斷,斷本五陰便斷。有時自斷不念,意自起為罪,復不定在道為罪,未盡故
也。
意著法中者,諦意念萬物為墮外法,中意不念萬物為墮道法中。
五陰為生死法、三十七品經為道法。
意著法中者,謂制五陰不犯,亦謂常念道不離,是為意著法中也,所本正者所在。外為
物本為福所在,內總為三十七品經,行道非一時端故。言所本者,謂行三十七品經法。
如次第隨行意不入邪為正故,名為所本。正所本正各自異行,以無為對本,以不求為對
正,以無為為對無為,以不常為對道,以無有為對、亦無有所、亦無有本、亦無有正,
為無所有也。
定覺受身,如是法道說謂法定。道說者謂說所從因緣得道,見陰受者為受五陰。有入者
為入五陰中,因有生死陰者為受正。正者道自正,但當為自正心耳。
人行安般守意,得數得相隨得止便歡喜。是四種譬如鑽火見煙不能熟物。得何等喜用未
得出要故也。
安般守意有十八惱,令人不隨道:一為愛欲、二為瞋恚、三為癡、四為戲樂、五為慢、
六為疑、七為不受行相、八為受他人相、九為不念、十為他念、十一為不滿念、十二為
過精進、十三為不及精進、十四為驚怖、十五為強制意、十六為憂、十七為匆匆、十八
為不度意行愛,是為十八惱。
不護是十八因緣不得道,以護便得道也。
不受行相者,謂不觀三十二物,不念三十七品經,是為不受行相。
受他人相者,謂未得十息便行相隨,是為受他人相。
他念者,入息時念出息,出息時念入息,是為他念。
不滿念者,謂未得一禪便念二禪,是為不滿念。
強制意者,謂坐亂意不得息,當經行讀經以亂不起,是為強制意也。
精進為黠,走是六事中,謂數息相隨止觀還淨,是為六也。
何等為喘?何等為息?何等為氣?何等為力?何等為風?
制者為意息,為命守,為氣,為視聽風,為能言語從道屈伸力,為能舉重瞋恚也。要從
守意得道。
何緣得守意?從數轉得息,息轉得相隨,止觀還淨亦爾也。
行道欲得止意,當知三事:
一者先觀念身本何從來?但從五陰行有,斷五陰不復生。譬如寄託須臾耳,意不解念九
道以自證。
二者自當內視心中隨息出入。
三者出息入息念滅時息出小輕。
念滅時何等為知無所有?意定便知空,知空便知無所有。
何以故?息不報便死,知身但氣所作,氣滅為空,覺空墮道也。
故行道有三事:一者觀身、二者念一心、三者念出入息。復有三事:一者止身痛痒、二
者止口聲、三者止意念行。是六事疾得息也。
要經言一念謂一心、近念謂計身、多念謂一心、不離念謂不離念,身行是四事,便疾得
息也。
坐禪數息即時定意,是為今福。遂安隱不亂,是為未來福。益久續復安定,是為過去福
也。
坐禪數息不得定意,是為今罪。遂不安隱亂意起,是為當來罪。坐禪益久遂不安定,是
為過去罪也。
亦有身過意過。身直數息不得,是為意過。身曲數息不得,是為身過也。
坐禪自覺得定意,意喜為亂意,不喜為道意。
坐禪念息已止便觀,觀止復行息。
人行道當以是為常法也,佛說有五信:
一者信有佛有經、二者去家下頭髮求道、三者坐行道、四者得息、五者定意所念不念為
空難不念為空。
何以故念息?報曰:息中無五色貪婬瞋恚愚癡愛欲,是亦為空也。
可守身中意者,謂意在身觀,是為身中意。人不能制意故令數息,以黠能制意,不復數
息也。
問何等為自知?何等為自證報謂?
能分別五陰是為自知。不疑道是為自證也。
問曰:何等為無為?
報無為有二輩,有外無為、有內無為。眼不觀色、耳不聽聲、鼻不受香、口不味味、身
不貪細滑、意不志念,是為外無為。數息相隨止觀還淨,是為內無為也。
問現有所念何以為無為?
報身口為戒,意向道行,雖有所念本趣無為也。
問何等為無?何等名為?
報無者謂不念萬物,為者隨經行指事稱名,故言無為也。
問設使宿命對來到,當何以卻?
報行數息相隨止觀還淨,念三十七品經能卻難,宿命對不可卻。
數息行三十七品經,何以故能卻?
報用念道故消惡,設使數息相隨止觀還淨不能滅惡,世間人皆不得道,用消惡故得道。
數息相隨止觀還淨,行三十七品經尚得作佛,何況罪對在十方積如山,精進行道不與罪
會。
問曰:經言作是何以故不會?
報用作是故也。
數息為墮十二品,何謂十二品?
數息時墮四意止,息不亂時為墮四意念斷,得十息有時為墮四神足,是為墮十二品也。
問何等為念三十七品經?
報謂,數息相墮止觀還淨行,是六事是為念三十七品經也,行數息亦為行三十七品經。
問何以故為行三十七品經?
報數息為墮四意止。何以故為四意止亦墮四意斷?用不待念故為四意斷,亦墮四神足,
用從信故為神足也。
數息為墮信根,用信佛意喜故生信根。亦墮能根,用坐行根為墮能根。亦墮識根,用知
諦故為識根。亦墮定根,用意安故為定根。亦墮黠根,用離癡意解結故為黠根也。
數息亦墮信力,用不疑故為信力。亦墮進力,用精進故為進力。亦墮念力。用餘意不能
攘故為念力。亦墮定力,用一心故為定力。亦墮黠力,用前分別四意止斷神足故為黠力
也。
數息亦墮覺意,用識苦故為覺意。亦墮法識覺意,用知道因緣故為法覺意。亦墮力覺意
,用棄惡故為力覺意。亦墮愛覺意,用貪樂道故為愛覺意。亦墮息意覺,用意止故為息
意覺。亦墮定覺意,用不念故為定覺意。亦墮守覺意,用行不離故為守覺意也。
數息亦墮八行,用意正故入八行。定意慈心念淨法,是為直身。至誠語軟語直語不還語
,是為直語。黠在意信在意忍辱在意,是為直心。所謂以聲息,是為十善墮道行也。數
息亦墮直見,用諦觀故為直見。亦墮直行,用向道故為直行。亦墮直治,用行三十七品
經故為直治。亦墮直意,用念諦故為直意。亦墮直定,用意白淨壞魔兵故為直定,是為
八行。
何等為魔兵?謂色聲香味細滑,是為魔兵。不受是為壞魔兵,三十七品應斂。
設自觀身觀他人身止婬不亂意止餘意、自觀痛痒觀他人痛痒止瞋恚、自觀意觀他人意止
癡、自觀法觀他人法得道,是名為四意止也。
避身為避色、避痛痒為避五樂、避意為避念避法、不墮願業治生,是名為四意念斷也。
識苦者本為苦,為苦者為有身,從苦為因緣,起者所見萬物,苦習者本為苦,從苦為因
緣生,盡者萬物皆當敗壞,為增苦習,復當為墮八道中,道人當念是八道。是名為四為
四收苦,得四神足念也。
信佛意喜,是名為信根,為自守行法。
從諦身意受,是名能根為精進。
從諦念遂諦,是名識根為守意。
從諦一意,從諦一意止,是名定根為正意。
從諦觀諦,是名黠根為道意。
是名為五根也。
從諦信不復疑,是名信力。
棄貪行道從諦自精進,惡意不能敗精進,是名進力。
惡意欲起當即時滅,從諦是意無有能壞意,是名念力。
內外觀從諦以定,惡意不能壞善意,是名定力。
念四禪從諦得黠,惡意不能壞黠意,是名黠力。
念出入盡復生,是名為五力也。
從諦念諦,是名為覺意得道意。從諦觀諦,是名法名法識覺意得生死意。從諦身意持,
是名力覺意,持道不失為力。
從諦足喜諦是名愛覺意,貪道法行道行道法。從諦意得休息,是名息意覺已息安隱。從
諦一念意,是名定覺意,自知意以安定。
從諦自在意在所行從觀,是名守意覺。從四諦觀意,是名為七覺意也。從諦守諦,是名
直信道。從諦直從行諦,是為直從行念道。從諦身意持,是名直治法。
不欲墮四惡者,謂四顛倒。從諦念諦是名直意不亂意。從諦一心意,是名直定。為一心
上頭,為三法意行,俱行以聲身心。
如是佛弟子八行,是名四禪,為四意斷也。
第一行為直念,屬心常念道。第二行為直語,屬口斷四意,第三行為直觀。屬身觀身內
外。第四行為直見,信道。第五行為直行,不隨四惡,謂四顛倒,第六行為直治斷餘意
。第七行為直不墮貪欲。第八行為直定正心。
是為八行。佛辟支佛阿羅漢所不行也。
第一行為直念。何等為直念?
謂不念萬物意不墮是中,是為直念,念萬物意墮中為不直念也。
四意止者:一意止為身念息、二意止為念痛痒、三意止為念意息出入、四意止為念法因
緣,是為四意止也。
道人當念是四意止。一者為我前世愛身故不得脫,二者今有劇怨家。何以故?所欲者愛
生,當斷已斷,為外身觀止也。
四意止者,意止者意不在身為止意,不在痛痒為止意,不在意為止意,不在法為止意。
隨色誠便生,是為不止也。
問人何以故不墮四意止?報用不念苦空非身不淨故,不墮四意止。
若人意常念苦空非身不淨行道者,常念是四事不離,便疾得四意止也。
問何等為身意止?謂念老病死是為身意止。
何等為痛痒意止?謂所不可意是為痛痒意止。
何等為意意止?謂已念復念是為意意止。
何等為法意止?謂往時為行還報為法,亦謂作是得是,是為法意止也。
四意止有四輩:一者念非常意止、二者念苦身意止、三者念空有意止、四者念不淨樂意
止,是為四意止。
一切天下事皆墮身痛痒,墮法都盧不過是四事也。
四意止者,一者但念息不邪念,二者但念善不念惡,三者自念身非我所萬物皆非我所,
便不復向。四者眼不視色意在法中,是名為四意止也。
道人當行四意止。一者眼色,當校計身中惡露。二者意歡喜念樂,當念痛痒苦。三者我
意瞋,他人意亦瞋,我意轉,他人意亦轉,便不復轉意。四意者我意嫉,他人意亦嫉。
我念他人惡,他人亦念我惡,便不復念是為法也。
身意止者自觀身、觀他人身。何等為身?
欲言痛痒是身,痛無有數;欲言意是身,復非身有過去意、未來意;欲言法是身復非身
有過去未來法。欲言行是身,行無有形知為非身。得是計為四意止也。
意不墮色,念識亦不生,耳鼻口身亦爾。意不在身為心意不在痛痒,意不在念意不在法
為心也。
問誰主知身意痛痒者?
報有身,身意知;痛痒,痛痒意知;意意,意意知;有飢,飢意知;有渴,渴意知;有
寒,寒意知;有熱,熱意知。以是分別知也。
身意,起身意。痛痒意,起痛痒意。意意,起意意。法意,起法意。四意止謂意念惡制
使不起,是為止也。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卷下之一
Tue Aug 26 11:39:12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