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界的耆老,妙境長老。昨天(4月17日)晚上示寂於苗栗的法雲寺。
#1
隨緣盡份
昔日的恩師(福嚴佛學院 ),男眾部第一屆,妙境長老,昨天因為心臟麻痺而示寂。




院長簡介-玅境長老


一、入道因緣、生平概述

  妙境法師系東北黑龍江省龍江縣人。十八歲,禮惺如上人落發出家。先後于吉林觀音古
剎佛學院(二年),湛山佛學院(一年),香港華南學佛院(四年),七年期間,曾親近人
倓虛、定西、澍培、如蓮、樂果、能海、顯慈、輔仁、法舫諸善知識,聽經聞教,研修佛法
,于今半世紀來,身心安住、深入教海、勇猛精勤、晝夜無間、慈悲誠篤,謙光攝人。

二、法雨普施、廣結法緣

  幾十年來,美國、加拿大、台灣、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地信眾、爭相禮聘,或
宣講經論、或主持法會(禪七、佛七),領眾共修,以無礙辯,引經据典,廣弘如來正法,
暢演大乘妙義,能使聞法四眾,如沐春風,頓忘塵勞,意解心開,法喜充滿。

三、住持道場、弘揚聖教

  法師先後主持,香港東林念佛堂,美國法王寺及美國法雲寺道場,統理大眾,弘揚正法
,一本樸質風格,解行并重,實事求是。曾講授:無量壽經、金剛經、彌陀要解、攝大乘論
、舍利弗般若、菩提道菩薩戒論及菩提道次第略論奢摩他章等深要經論,宣示戒定慧三無漏
學,增上深義,禪七、佛七,領眾熏修。能使佛法落實于身心,修行與生活結合一致,四眾
歸依,法喜充滿。

四、悲願利濟、辦佛學院

  法師出家五十年,深入研究大乘經論,二十八歲開始講經,弘法四十年,禪淨雙修,歸
心極樂,法雨普潤,廣度有情,為人謙和,不作應酬,心行慈悲,平等接物,凡于佛法,有
所請益,皆能不厭繁瑣,詳細解釋,極獲一般信眾愛戴!世界各地、佛教寺院,先後禮請,
講經說法。法師為實現利濟宏愿,進一步培養佛教弘法師資,一九九六(民國85)年二月
,于美國法雲寺創辦佛學院,作有系統講授大乘經論(毗尼律儀、大般涅槃經、大品般若經
、瑜伽師地論、摩訶止觀等),藉教悟宗,以解導行,以期培養定慧等學,教眼圓明之傑出
僧材,闡揚如來聖教,延續法身慧命。

 

這樣的一位長老

──側寫妙境法師

法雲寺禪學院編輯小組

楔子

  曾經有人這樣請問妙老法師:「《法華經》「信解品」中有財富無量的大長者找尋貧子
的譬喻,師父辦佛學院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心情,想要把修學佛法五十年的心得薪傳下去呢?
」

  妙老法師回答:「阿彌陀佛!那是佛的境界,是迦葉尊者所說的譬喻,凡夫怎麼能比!
我真實的心情只是這樣:《大般涅槃經》我曾經讀了幾遍,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止觀》、《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在研讀時心裡也生歡喜心。我深深感覺到《瑜
伽師地論》對於修行的理論說得詳細,我還想認真地學習這幾部經論,也歡喜願意學習的人
一同來研讀。這就是我辦佛學院的緣起。」

  一位游心法海五十年的長者,對於辦佛學院的理念,如此謙虛、平實的陳述,對於法師
平時的為人,可以略窺一斑了。

  在妙老法師的教學中,所言所述無不遵循佛陀的經教,融通大小乘法門,而匯歸於止觀
的修學,強調伏斷煩惱為一切菩薩行的基礎。妙老常說:「這個時代的學佛者若能依聖言量
認真地修行,會有很多人得聖道,佛法自然會興盛。」

一、出家及佛學院生涯

  妙境法師生於一九三○年,是東北黑龍江省龍江縣人。十八歲即依止上惺下如法師出家
,並就讀吉林市觀音古剎佛學院。次年在長春般若寺受具足戒,禮倓虛老法師為戒和尚。一
九四八年轉讀於青島湛山寺佛學院親近倓老。一九四九年間離開青島,輾轉抵達香港華南學
佛院,學習佛法四年餘,赴芙蓉山東林念佛堂依止定西老人。

  出家後就喜歡靜坐,一直延續到今日。妙老回憶:「我出家後就歡喜靜坐,這當然受了
倓老法師的影響。在青島湛山寺佛學院時,倓老每晚帶著大眾靜坐半小時,對靜坐這件事當
然還不太明白,一直到後來讀了《釋禪波羅蜜》才知道怎麼用心。」妙老和尚認為靜坐可以
幫助義理的了解;而義理的通透,又可以增長靜坐的功夫。因此,堅持佛學院的同學每天應
該有三支香靜坐的功課。這也是法雲寺佛學院課程上的特點──只安排一部經或論,而以止
觀課程增長思惟力,以助深入的學習心得。

二、游心法海五十年

  離開佛學院後,完全靠自力學習。但是我們從妙老法師的開示或問答中,可以覺察到妙
老法師經過五十年深入經藏的功德,不僅通達各宗派義理,可以隨時引經論解經論,而且他
老的心是這樣開闊:既能欣賞南傳佛教的解脫意趣,亦讚嘆藏傳佛教教育的嚴謹,而毫無妨
礙他對於弘揚全面大乘佛法的心念。這完全得力於歡喜求法、勉力求真,而煉就了一雙擇法
之眼。

 1、清苦的求知期

  離開佛學院,雖然不再是佛學院的環境,但是,妙老學習佛法的意樂非常強烈,不能停
止下來。大約在五三至五五這幾年,閱讀許多藕益大師的著作。妙老說:「離開佛學院以後
,我的讀書範圍是無限制的。當時看到藕益大師讚嘆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道理講得微細
,我心想:我一定要讀這部書。可是沒有錢,怎麼辦呢?就去跟倓老法師借錢向上海佛學書
局請了一部。跑到大嶼山住茅篷,大約一兩年才閱讀完畢。」

  還有一次,是接觸到印老法師的著作《攝大乘論講記》,生大歡喜,也是沒有錢買,向
元果法師借來閱讀。後來在集古齋舊書鋪上看到了一本《攝大乘論講記》,如獲至寶。「這
是第一版的《攝大乘論講記》,印老法師手上也沒存書,還透過真華長老,要求影印一份回
去。」妙老對此津津樂道。

  妙老回憶:「那時候是窮,很窮的,想要一部藏經,但是請不起。後來定老法師在香港
法緣興盛,因而很多人常來打佛七,有人結緣。我那時候有一點收入就買經書,有好多線裝
書,是那時候買的。」

 2、抉擇經教義理的思辨期

  對於佛法的渴切,不斷的收羅閱讀,於不同的經論著述,就比較出了疑點。

  最初讀《楞嚴經》時,對於一切眾生都有「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的說法,妙老說:「
哈!臭皮囊裡頭有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唉呀,心裡是真的有歡喜的感覺。」一直到了研
習中觀思想,才把這種見地更新了。


  後來遇見了印老法師的著作,第一部就是《攝大乘論講記》,因為歡喜,繼續又讀了《
金剛經講記》、《大乘起信論講記》。就是在印老的書裡,接觸到了「大乘非佛說」的爭議
,妙老法師說:「當時心裡面很不舒服,但是我本身思想也還不成熟,不能正確判辨,只憑
著一股歡喜心,還繼續在閱讀中思惟。」

  (1)空義的決擇

  因感於自己對於一切法空的道理不明白,而讀了印順老法師的《中觀論頌講記》,還是
似懂非懂,就去看嘉祥大師的《中觀論疏》,有了歡喜心,再回頭看《中觀論頌講記》也有
了歡喜心,這麼來回好幾遍,對於諸法空的道理比以前深刻了,然後讀《大智度論》。得力
於先前對中觀的用心,讀起來不那麼辛苦。並發現了印老法師所闡示的一切法自性空與嘉祥
大師的思想相近,而與智者大師的思想有差距。

  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涅槃如化品〉中說:

「佛告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須菩提言:『世尊,何等法非變化?』佛言:『無誑相
涅槃,是法非變化。』須菩提言:『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云何言涅槃一法
非如化?』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新發意菩薩聞是一切法皆畢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
如化,心則惊怖,為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滅者不如化。』」

  為新發意菩薩說生滅法如幻如化,而無生滅法不如幻如化。為深入般若波羅蜜的菩薩則
說生滅法、不生滅法皆如幻如化。妙老法師回憶:「以前讀《法華玄義》,裡面談到南三、
北七各位大德的教判,現在此經中,佛亦有判教深淺之意,簡要易解。」

  (2)如來藏的抉擇

  又,在讀藕益大師的《楞伽經義疏》中說無我如來藏時,未能理解其意。

  後來讀到明朝蜀東普真貴法師所述之《楞伽科解》,其中解釋無我如來藏時說:「然則
藏性真我亦為畏無我者言之(開引執我外道),此亦權說,其實真我無我,故勉菩薩勿同外
道著我見計執也。(卷五頁四)」一切法空、無相、無我者是佛法的真義,說如來藏是為了
攝受計我外道。

  妙老說:「真貴法師的見地略同於宗喀巴大師以及印老法師的說法。而這個解釋與《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的意思也是相符合的。」

  (3)唯識學的探討

  在香港時期,妙老也曾講述過《攝大乘論》,雖未完成,但是對於唯識學有欣樂意。一
九七三年九月三十日,妙老到了美國,隔年開始遍閱真諦三藏、玄奘三藏所譯的《攝大乘論
》世親釋及無性釋,也講了一遍。後來閱讀《瑜伽師地論》,配合著唐朝《遁倫記》及民國
韓清淨的《披尋記》,深感到雖然是同樣的道理,但比起其他經論,《瑜伽師地論》說的道
理細微,更加圓滿。

  由於對大乘三系教理的輾轉、深入的研讀,奠定了妙老法師對大乘佛法不可動搖的信心
。

三、四十載講經說法

  追溯記錄,妙老二十八歲第一次對外弘法(當時應體靜老法師邀請,講《法華經》),
迄今整整四十個年頭了。據與妙老共住的達成老法師的記憶:妙老除了為人講經,平常就是
讀書、靜坐,數十年如一日。


  在香港期間,還曾在東林念佛堂宣講:《法華文句集》、《楞嚴經》、《圓覺經》;在
弘化蓮社講《普門品》、《淨土十疑論》;九龍佛海蓮社講《維摩詰所說經》;普慧蓮社講
《觀無量壽佛經》;華嚴蓮社講《維摩詰所說經》〈文殊師利問疾品〉。一九六四年開始,
於東林念佛堂領導居士研習《大乘起信論》。

  七四年抵美以後,雖亦曾開講《攝大乘論》,並赴加拿大多倫多南山寺講《金剛般若波
羅蜜經》,多數時間妙老深居簡出,用於靜坐及閱讀,八○年以後,妙老對外講經的活動增
加。法師印象深刻的是一九八六年應舊金山大覺蓮社邀請,先講授一遍《金剛經》,之後續
講一部《維摩詰經》,歷時三年圓滿,妙老說:「講完了這兩部經,我的佛法學習進了一大
步。」

  其他的講經活動還包括了:

  一九八六年冬應金山寺之邀,講《淨土十疑論》。

  一九八七、八八兩年,在法王寺開講《菩提道次第略論》〈奢摩他章〉、《心經》、《
普門品》。

  一九九○年創辦丹維爾(Danville)的法雲寺,經常講經、禮拜大悲懺、靜坐等共修活
動,每年並舉辦一次禪七及佛七。

  一九九二年以來,法師又往來於溫哥華、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紐西蘭等地
講經弘法,廣結勝緣。

  一九九六年二月,於各界的支持下,開辦了法雲寺佛學院。

結語

  《易經》說:「積健為雄」,妙老法師是絕不肯這麼說自己。但是,從披剃以來,穿越
了半個世紀,這一條人生的路迤邐得如此闊渺,而印在上頭的,是一個接一個堅實的腳印,
沒有搖晃、沒有猶豫,倘若沒有好的腳力,以及堅持力,恐怕是難以達成的。


-------------------------------------------------------------------------------
-
Fri Apr 18 13:16:57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