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漢傳佛教講求
#1
@Facebook
行菩薩道直至成佛

那上座部佛教

為何不也這麼做 ?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
@Facebook
先去了解過 我們經典吧~~??????

(有引戰 之嫌  恕不再回覆)
Sun Mar 25 17:57:10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3
@Facebook
人各有志
Sun Mar 25 18:05:41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4
@Facebook
我想也是 XD
Sun Mar 25 20:31:45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5
@Facebook
上座部佛教有發展自已的菩薩道,但他們的理論中,菩薩的道果不高於阿羅漢,因為
修到阿羅漢就出輪迴了,所以要走菩薩道要不停輪迴修行波羅蜜,直到修成具足教化
眾生能力的佛陀,但佛陀也是最後一世。
Sun Mar 25 18:42:59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6
@Facebook
因地制宜 隨順眾生
Sun Mar 25 20:21:15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7
@Facebook
部派佛教已經分裂的事實
Sun Mar 25 23:47:39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8
@Facebook
建議您了解佛教歷史的發展演變過程,了解: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是如
何演變的。

南傳佛教的巴利經典,與北傳佛教的阿含經,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佛教經典,可以探
索原始佛教的面貌。

上座部佛教所依據的經典是:巴利三藏。

公元前3世紀的阿育王時期,巴利三藏就傳入斯里蘭卡、緬甸等地,兩千餘年來,一
直以較為原始的形態保留了下來,未曾有明顯變更。

根據現代佛教文獻研究,一般認為,大乘佛教興盛於公元2世紀至3世紀間。

集結於公元前3世紀的巴利三藏,與興盛於公元2世紀的大乘佛教,相差了500年。

所以:

在巴利三藏中,沒有後期佛教的[大乘、小乘]的爭議。

在巴利三藏中,雖然也有一些佛本生故事,但是並沒有鼓勵修行[菩薩道]。

在巴利三藏中,菩薩就是[成佛前的凡夫],例如:娶妻生子,享受世俗欲樂的悉達多
太子,就是真正的菩薩。

在巴利三藏中,沒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

*** *** ***

為什麼會有所謂的“大乘”、“小乘”呢?

話說在佛滅(佛陀般涅槃)後五百多年(公元前1世紀),印度本土興起了一場佛教
改革運動,主張修行菩薩道,普度眾生,並以成就佛果為最終目標。

這些新興的佛教自稱“大乘”,並把以前的佛教傳統和當時與之並行的說一切有部、
經量部、大眾部等部派佛教貶稱為“小乘”。

然而,上座部佛教早在佛滅二百多年的阿首咖王(Asoka, 阿育王,公元前3世紀在位
)時期,即從印度往南傳入斯里蘭卡、緬甸等地,“大乘”“小乘”之分是在其後兩
百多年才發生於南亞次大陸的事。

所以,在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整套巴利三藏及其註釋中,都找不到“大乘”、“小乘”
等北傳佛教的專有名詞。

就像中國大陸在20 世紀50-70年代經歷了“四清”、“文化大革命”等運動,如果你
一定要把“四類分子”等的帽子硬扣在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華人頭上,很
容易鬧出歷史笑話!

~~摘錄:《您認識佛教嗎?》
Mon Mar 26 02:01:11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9
@Facebook
能夠徹底修行上座部佛教  [到底]  我想也不容易^^。

南傳佛教  阿姜查 比丘,到墳場修行的經驗,我建議可以讀一下,真是嚇死我XD,
我也常問自己:我可以做到這種程度嗎?

引用印順法師的話:當我們在爭論中觀與唯識哪個更究竟時,我們好比在山腳下,爭
論哪座山比較高,而如果真的爬到頂峰,山與山的距離也就不遠了。
Mon Mar 26 11:21:24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0
@Facebook
bodhi=覺,sattva=有情眾生。菩提薩埵其實字面上意思就很明確了。
Mon Mar 26 12:33:53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1
@Facebook
能否請您說明清楚,您這個回答和問題有何相關?謝謝。
Mon Mar 26 20:43:46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2
@Facebook
我的意思和 Jiss Ye 的貼文一樣:「在巴利三藏中,菩薩就是『成佛前的凡夫』。
」如果對於「菩?」的定義不同,那再討論什麼是「菩?道」也是無用。大乘的解釋是
「補處菩薩」接下來要成佛了。小弟認為如果 sattva 是有情眾生的話,那菩薩應該
是「有情」,也就是有覺的人。
Mon Mar 26 20:57:05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3
@Facebook
大乘也有不淨觀
Mon Mar 26 12:35:24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4
@Facebook
Peter Yang 同學,誠心的建議您好好去讀一讀佛學基礎,像聖嚴法師的書就很好。
您的文章當中不正確的觀念太多,多到沒有辦法修正。也沒有時間一一去修正,基礎
功夫必需由您自己去加強及建構。請記得,八正道當中,正見是第一最重要,沒有正
確的知見,往上如何的疊層架屋都是危樓,自誤誤人而已。

這段時間,非常非常多的同學很用心的回答您的問題,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精力和腦
力來幫助您學習佛法。但是您似乎一點也沒有了解大家對您建議的重點。請您好好的
找一位善知識學習,並且到正信的佛教道場真正皈依三寶,受戒,持戒。再進一步,
到正信佛教道場學習佛法的禪修,一門深入,老實修行。相信這麼做,會比您花大把
時間在這邊天馬行空,討論您「想像」出來的佛法,來得有用得多了,衷心的祝福您
在菩提解脫道上精進有成。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Mon Mar 26 20:55:48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5
@Facebook
Yen Cheng Shi  能否請您說明一下您這個問題,漢傳佛教強調什麼,上座部為什麼
要照著做?這二者末學看不出有何相關。

您這麼問,大家的討論會流於空泛,摸不著邊。如果是末學程度太差而看不出您這個
問題的邏輯性,那也是真的,末學的程度不好在這邊是人盡皆知,那就更要勞煩您,
將您的問題說明清楚,謝謝。??
Mon Mar 26 21:31:24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6
@Facebook
Cathy Kao轉過來問,為什麼上座部佛教不走跟漢傳菩薩道的路?(我是替Shi轉問),上
座部有解釋菩薩道嗎?(原題....漢傳佛教講求

行菩薩道直至成佛那上座部佛教

為何不也這麼做 ?).......先表明我的立場,我不企圖解決這個問題
Mon Mar 26 23:14:17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7
@Facebook
很抱歉,上面原本我寫了一個留言,經板友提醒,我自己也承認那是一個很不恰當的
言論,所以刪除了,在這邊向 喬瑟夫 同學道歉。對不起,以後我會注意自己的發言
。
Tue Apr 17 13:26:06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8
@Facebook
Cathy Kao你可以引導問題成兩個導向,a.找出上座部對菩薩理解或解釋的論點或觀點
?b.找不出上座部對菩薩理解或解釋的論點或觀點?
Mon Mar 26 23:19:38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19
@Facebook
http://yinshun-edu.org.tw/archived/dynamicdata/flash/book/b04/b04_chap10_h
orngYinn.php
Tue Mar 27 06:49:50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0
@Facebook
生死輪轉是長久不可計算的。有些人的意願是跑馬拉松,另一些人卻選擇跑百米接力
。當不再有人接棒跑百米接力時,就由已達到終點跑馬拉松者指導如何跑百米接力,
一棒接一棒的傳承下去。
Wed Mar 28 12:03:26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1
@Facebook
上座部佛法盛行的地方當然也有菩薩道,那裡的菩薩也從來沒有比較少過。

所謂的菩薩,嚴格定義的話,是指這個人在今生就已經具有能夠證得阿羅漢的資質,
卻因為不捨眾生苦,而發願經歷漫長的生死來圓滿波羅蜜,證無上正等覺,成為度脫
無數天人的佛陀。

站在希望一切眾生速能離苦得樂的立場,佛陀不會隨隨便便鼓勵人走上菩薩道,因為
走上這條路所需多經歷的不是幾百世、幾劫,而是不可思議久遠。佛陀自己走過這條
路,明白其中的辛苦,也明白這都是行者根性不同,沒有高下之分。

站在成就佛果能度脫無數天人的立場,對於能行、願行、已行菩薩道的人,佛陀則是
會給予鼓勵與安慰,宣說種種法門,就好像慈母為了決定遠行的子女添加種種衣物裝
備。然而因為佛陀自己走過這條路,所以也明白無論再怎麼想幫助,慈母也無法代子
女行走。

因此不要因為自己的宗派強調菩薩道,就說其他宗派不慈悲,同樣的也不能因為自己
的宗派不強調菩薩道,就認為提倡菩薩道的宗派非佛陀所認可。

強調與不強調菩薩道,有其不同的說法因緣,卻都是佛陀的慈悲,南傳的菩薩道是在
尼科耶( nik?ya)中以本生(J?taka)的方式來闡明,或許當時、當地的環境以及聽
法因緣比較適合以這種方式來學習菩薩道,所以千萬不要輕視任何宗派,探究佛法也
不需畫地自限。
Mon Apr 16 11:41:33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2
@Facebook
一位法師在密集禪修時,一開始進步很快,後來卡住。後來禪師詢問,您過去是不是
發了很多菩薩願,回:是的。

禪師建議法師捨願。並不是不幫助人,只是求解脫道路上,跟發菩薩願再來輪迴,二
選一。
Tue Apr 17 23:51:55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3
@Facebook
這位法師大概需要用大乘禪法繼續精進
Wed Apr 18 05:40:55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4
@Facebook
法師是漢傳出家20多年。我聽到他分享這個經驗,也覺得蠻有趣的:)
Wed Apr 18 06:01:06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5
@Facebook
魏孝丞 在書上有看過類似的例子,不知道是否是同一位當事人。當時的第一個反應
是菩薩願障礙了解脫,後來想想應該是修行路線走到叉口。
Wed Apr 18 06:10:22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6
@Facebook
應該不是喔!!這是最近聽法師親身分享去禪修時遇到的經驗,以及禪師的建議。

以前我對這種會蠻困惑,現在聽一聽覺得接受度很高。就像這位禪師也是持續在指導
想精進的人禪修,這從世間來看也是一種菩薩行,教導離苦道路。只是他們捨掉發這
種世世輪迴的願,專注往解脫道路衝刺。
Wed Apr 18 06:14:06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7
@Facebook
魏孝丞 阿姜滿尊者傳也有這麼一段。
Wed Apr 18 06:52:32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8
@Facebook
魏孝丞 說的岔路是菩薩乘跟聲聞乘的方向不同,修行方法也有差異,所以原來修漢
傳的法師在一個點碰到這情況。要麼用大乘禪法繼續精進,要麼轉換志願。
Wed Apr 18 07:17:58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漢傳佛教講求
#29
@Facebook
Victor Charles Chang 這跟那一種禪法沒有關係,而是努力的重點要轉往波羅蜜的
圓滿,北傳講六波羅蜜,南傳則是強調十波羅蜜的圓滿。

比如說發了度眾生的願之後,由於這種願多半清淨而力量很大,因此在此生就衝刺涅
槃的這個方向上,這個願就會成為一個掛念、障礙,南傳一些部派認為這種情況此生
最多只能證到行捨智。
Wed Apr 18 18:09:56 20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