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
@Facebook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

在解釋中,三者和合而生「觸」,似乎是指同時。

我自己以時間來想,會覺得第一個剎那是眼色,第二個剎那是識(出現),第三個剎那
是觸。感覺無法同時和合。一般是怎麼理解這裡的時間順序呢?

同一個剎那眼色識觸一起出現嗎?
Thu Dec 07 22:01:36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
@Facebook
依我所解 這就好像立竿見影,不能說是竿先立而有影,因為影子其實只是因為光源
與竿子互動時而導致的沒有光的狀態,沒有一個實體的影可生可滅,識也是如此。
Thu Dec 07 22:23:07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3
@Facebook
拆解五蘊並不洽當,也沒意義,例如我可以拆解從看到師兄PO文,一直到我回覆這篇
文的中間歷程(五蘊),但缺一則不可,故重點應放在佛陀說五蘊皆為緣生法,是無常
的!
Fri Dec 08 04:20:36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4
@Facebook
佛陀從未說過不要拆解五蘊,反而比較常要弟子們針對五蘊,一一觀其無常等性質。
Fri Dec 08 10:13:47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5
@Facebook
Russ Wang 應該是說, 這五蘊是連生的, 例如第一經:「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
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
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五陰誦幾乎每一經都這樣)

他老人家每次都這樣講經, 色怎麼樣呀, 所以受、想、行、識也會怎麼樣呀!!
Fri Dec 08 10:20:09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6
@Facebook
Peter Yang 您說的「連動」應該是誤解了經文的意思,並不是「所以受、想、行、
識也會怎樣」而是「也應當用(與觀色無常)相同的方式隨觀受想行識」
Fri Dec 08 10:45:00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7
@Facebook
天生盲,,也有眼識可論嗎。。
Fri Dec 08 05:46:05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8
@Facebook
沒有 就好像我們天生沒有聲吶感受器官,所以不知何謂聲納識一樣
Fri Dec 08 10:09:09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9
@Facebook
五陰有六組, 眼色生眼識, 耳聲生耳識....意法生意識, 所以缺眼識, 無明不破, 一
樣可造業...??
Fri Dec 08 10:22:48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0
@Facebook
眼識生起,同時伴隨著一些心所:觸,作意,受,想,思等等。
Fri Dec 08 10:12:12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1
@Facebook
眼識生請並不見得就一定伴隨思心所。
Fri Dec 08 10:16:17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2
@Facebook
在唯識學,思是五遍行之一。在阿毗達摩,思是七個遍一切心所之一。如果思心所沒
有伴隨眼識生起,怎麼能稱之為遍行呢?
Fri Dec 08 10:29:38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3
@Facebook
林淨行 沒錯,您說的才對,佛與阿羅漢亦有不造業的思心所。
Fri Dec 08 10:33:56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4
@Facebook
識的定義會影響看法,但未必是觀法。

眼色相觸那一剎那叫做識因為看見才發生。哪如果不會發生[見]就不叫識。比如死人
的眼睛,壞的眼睛對色不起見。所以識不會先到後去。

眼色識的總稱是觸。
Fri Dec 08 14:16:54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5
@Facebook
Goh Cheong Ho 很同意「識不會先到後去」。名色緣識生、識緣名色生(288 經),識
與名色彼此展轉相依,而得生長,但在輾轉相生的過程中並不存在有名色而無識、或
是唯有識而無名色的狀況,雜阿含第39經雖說的是四識住,道理皆同:「若離色、受
、想、行,識有若來、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益生癡,以
非境界故」。

眼識與名色的關係應如雜阿含第 288經說「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而得?立
,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立。識緣名色亦復
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正由於識與名色是如此特別的依存性質,故雜阿含第265經比喻「譬如幻師、若幻師
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
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雜阿含第 221 經所說「緣眼、色、生眼識,三者合何觸」,雖說「眼色識的總稱是
觸」沒甚麼不妥,但因為佛陀講解識與名色的關係,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表示「觸
」也是因緣生因緣滅,基於這個目的,所以說識與名色能緣生觸,而不強調眼色識總
稱為觸,正如雜阿含第294經「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
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

以上個人意見,提供參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2.html#二八八
Fri Dec 08 15:11:51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6
@Facebook
我覺得你的問題很有意思~於是去看了雜阿含經相應的篇章。

分享我的理解給你參考~

1. 眼是肉形,是地水火風生(這裡不討論眼如何產生)

2. 有微細塵境 

3. 根"識"塵境,因為塵有地水火風性,和合眼之組成特性

4. 由和合而生"觸",有受、想、思

----------------------------------

你可以用幾個例子去思考看看~

1. 在肉攤上的豬眼睛

2. 天生為盲人的視覺世界

3. 有些人睡覺時眼睛是張開的,但無法看見東西
Fri Dec 08 16:37:31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7
@Facebook
隨佛尊者的解釋我比較能理解,觸只是三者(眼,色生眼識)和合時的一個代名詞而已
,就像我們叫肉包的東西,它就是肉餡與麵團蒸熟的合成品,要說是肉餡或是麵團哪
個先蒸熟的?(肉包是我說的,不是隨佛尊者說的)
Sat Dec 09 14:05:49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8
@Facebook
印順法師對「觸」的解釋:

「觸」也是一種心所法(心理活動),它以分別為體性,這是從根、境、識三和合而
有的一種分別作用。所以佛法講的心心所的活動之中,這個「觸」非常的重要,是真
正心理開始活動。根、境、識和合,心心法發生,有了心理作用,心心所剎那現前了
,這個叫做觸。觸就是三和合的時候,使心心所發生的一種力量。
Sun Dec 17 17:22:10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19
@Facebook
請問,

1,什麼叫「以分別為體性」?體性是什麼意思?

2,什麼是「心心法」?

先謝謝回答。??
Sun Dec 17 20:46:33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0
@Facebook
針對第二點,心心法應該就是"識",分別是識的作用,可以認識事物。

第一點的話可能是說識是他(觸心所)的本體,因為觸心所是(識的)作用。
Sun Dec 17 22:40:22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1
@Facebook
印順法師對「體性」的說明:

凡是講心所法,都要講「體性」及「業」。我們怎麼知道有這個心所呢?因為它有它
的特性,我們才知道有這一種心理作用。另一方面,因為它有這種作用,它的這種特
性就對我們心理上有特殊的意義。....(略)....「性」,它是本身的。它自身是什麼
,它這個樣子是什麼東西,它這個性質是什麼性質的,這個,我們就叫它「性」--
「體性」。
Mon Dec 18 09:19:42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2
@Facebook
「心心法」是兩個詞合併:總括「心法」和「心所法」。這是一般論典對心理活動的
分類。
Mon Dec 18 09:23:24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3
@Facebook
關於同一個剎那眼色識觸一起出現嗎?這問題我試舉個例子說說看:

     就如我們去看場電影,1.當我們買的是下一場的票,那麼戲院內現在上演一樣
的影片是什麼畫面我們不知道。雖然有正在放映的影片〈塵〉,但因為我們身體的眼
〈根〉及知覺〈識〉還沒入場,少了眼〈根〉及〈識〉,因此無法〈根、塵、識三者
和合〉產生〈觸〉而形成〈認知〉該影片正在放映的畫面。

2. 輪到當我們進場找位子坐下,電影還未放映,我們身體的眼〈根〉及知覺〈識〉
雖然入了場,但少了放映影片的〈塵〉,我們也不知上演影片是什麼的畫面。因為我
們有身體的眼〈根〉及知覺〈識〉,但少了放映影片的〈塵〉,因此無法〈根、塵、
識三者和合〉產生〈觸〉而形成〈認知〉該影片正在放映的畫面。

3. 當我們看著看著突然想睡覺,電影雖然還放映著,我們身體的眼〈根〉也努力張
著,但就是知覺〈識〉一直打盹,雖然入在場,但少了知覺〈識〉,我們也不知上演
影片是什麼的畫面。因為雖然有正在放映的影片〈塵〉,及我們有身體的眼〈根〉,
但少了知覺〈識〉,因此無法〈根、塵、識三者和合〉產生〈觸〉而形成〈認知〉該
影片正在放映的畫面。

4. 當我們看著看著突然高度的近視眼鏡掉了找不到,電影雖然還放映著,我們身體
的知覺〈識〉也清醒著,但沒近視眼鏡就如沒眼〈根〉看不見,雖然入在場,但少了
眼〈根〉,我們也不知上演影片是什麼的畫面。因為雖然有正在放映的影片〈塵〉,
及我們知覺〈識〉,但少了身體的眼〈根〉,因此無法〈根、塵、識三者和合〉產生
〈觸〉而形成〈認知〉該影片正在放映的畫面。

因此要〈根、塵、識三者同一時和合〉,如三葦頂立,同時缺一不可,才能產生〈觸
〉。〈觸〉是〈認知〉開始的必要條件,而才能與受、想、思俱起。
Sun Dec 17 21:04:47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4
@Facebook
感謝學長,這樣歸納起來,一個看的動作,瞬間就包含了根、境、識、觸心所、受心
所、想心所、思心所、作意心所這麼多事件,不知道有沒有包含愛支,還是愛支產生
在下一刻?

如果根據兩支箭的譬喻,身受和心受分開,愛支應該在第二瞬間,這裡的愛支就是欲
貪嗎?要斷十二因緣就是在這裡斷嗎?
Sun Dec 17 22:28:43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5
@Facebook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根據兩支箭的譬喻,身受和心受分開,愛支應該在第二瞬間,
這裡的愛支就是欲貪嗎?要斷十二因緣就是在這裡斷嗎?」

1.您問根據兩支箭的譬喻,身受和心受是不是可分開?我個人是支持可分開。

我們常聽許多漢傳大德勸我們要「身苦、心不苦。」、「身受、心不受」、「修行在
修心」。

在雜阿含二ま九經中有一段說:「於此眼觸入處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知見者
,不起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脫。」,可見我們對「身受」的如實知見

其為非我、非異我、不相在,能不起貪、瞋、癡煩惱且心不染著於「身受」,就是「
心得解脫」。也在談「修行在修心」,可見身受和心受是可分開的。

但吾輩修行不力要身受和心受完全分開,談何容易?我們修行習佛法,除了要習得正
見觀念,更要內化在我們身、心才能真正受用,否則只是空口說白話。這真的要從戒
、定、慧下手實幹,否則當身受境界來時美好現前或痛苦萬分,心便起貪愛、瞋恨。
這那能真的「身受和心受分開」。

2. 我們一般理解愛有喜歡、大愛、小愛、慈愛、友愛、親情愛……貪愛。關於十二
因緣的愛支應該是指貪愛,這種愛是有執著的,有無限的貪著的喜歡或愛的欲望,所
以也是說「欲貪」。

在十二因緣來說是可在愛支這裡斷,但如修行正念夠強,應該在「觸」甚至「無明」
即可下手。如雜阿含(二八三)經:「若於結所繫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
、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
Mon Dec 18 08:52:05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6
@Facebook
相應部35相應93經:【緣於眼與色而生起眼識,...凡這三法的會合、集合、結合,被
稱為眼觸】

雜阿含214經:【眼、色因緣生眼識,....此三法和合觸】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14.htm
Mon Dec 18 11:33:23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7
@Facebook
分享:

觸有分:無明觸與明觸

參考雜阿含經 第63經
Mon Dec 18 16:47:24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8
@Facebook
沒錯!! 破無明得從六入處下手, 瞭解五蘊皆無常, 則能斷貪愛, 貪愛斷則老死斷!!
Mon Dec 18 21:48:54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29
@Facebook
周靖山 法友的這個比喻.我無法理解?

【2....電影還未放映,我們身體的眼〈根〉及知覺〈識〉雖然入了場,但少了放映
影片的〈塵〉,我們也不知上演影片是什麼的畫面。因為我們有身體的眼〈根〉及知
覺〈識〉,但少了放映影片的〈塵〉,因此無法〈根、塵、識三者和合〉產生〈觸〉
而形成〈認知〉該影片正在放映的畫面。】

*** *** ***

沒有〈色塵〉,〈眼識〉就不會生起。

既然電影還未放映,少了放映影片的〈色塵〉,又怎麼會先有〈眼識〉呢?

緣〈眼根〉及〈色塵〉才會生起〈眼識〉啊?

或者是我誤解了周法友的比喻?
Mon Dec 18 20:02:30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30
@Facebook
那麼請問一下Jiss Ye法友:您在戲院外等,你的眼根在乎?你的眼識在乎?

依我的看法這時眼根是真真實時存在你的身體上,只要你不昏厥或睡著,你這無見、
有對的淨色眼識應該也能起辨識作用而存在。看前方有位美女走過來,搞不好還會多
看幾眼。這就表示有眼根及時眼識的存在。因此我們的眼根、美女色塵、我們的眼識
三者和合〉產生美女色的〈觸〉而形成對美女的〈認知〉。因是對美女色的〈觸〉,
或許我們可對此時眼識的識稱為〈美女色眼識〉。

另外在戲院內放映的影片色塵,因我們在戲院外,我們眼根及眼識無法與放映的影片
色塵接觸而三者和合產生〈觸〉。此時可說沒有〈放映的影片色眼識〉,但不能說沒
眼識,只是此時眼識顯現的是〈美女色眼識〉。

〈眼識〉:應該是指辨別色的能力。
Mon Dec 18 22:00:00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31
@Facebook
周法友說:【電影還未放映,我們身體的眼〈根〉及知覺〈識〉雖然入了場,但少了
放映影片的〈塵〉,我們也不知上演影片是什麼的畫面。】

我所理解的〈眼識〉是:【緣眼根及色塵才會生起眼識】。

電影的色塵還未生起,對電影的眼識就不會提前生起.

在電影還未放映之前,對電影的眼識就不可能會與眼根"一起入場"! ^_^

*** *** ***

除了看電影之外.眼根緣其他的色塵.當然也可以生起與其相應的眼識.

感謝周法友的回覆! ^_^
Tue Dec 19 00:23:20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經文裡面說:眼、色緣生眼識
#32
@Facebook
根塵識和合生觸對修行者最重要的關連之一,是很多事情我們不分別的時候,對當事
者其實是不存在的。想像兩個人進一間商店時,他們想找的,會注意到的東西有可能
完全不同。例如我自己學開車前、學開車後,坐在車上注意的事情幾乎是完全不一樣
。這幾天牽鄰居的狗去散步,發現狗可以在路口的小樹上,透過鼻識有很多分別,對
牠來說這些不同的味道代表很多意義。識的分別跟業力又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唯識還
有一境生四心的比喻。
Tue Dec 19 05:06:48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