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是空性的?如果是,應該是虛妄才對,怎麼會業果不失呢?
業是緣起是性空
業是緣起是性空;不是空(性);所以才業果不失
對不起!是我問的不好,但要問的就是如您所說的
為什麼空性就會業不失?
但要問的就是如您所說的(oh...yes),緣起是性空才是"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空與無自性是同義嗎?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滅法如何生?
如何輪回?
這邊不太好講,而且您問好幾個問題且在概念上您有些問題,不過不代表我就對了多少 ....哈哈
雜阿含262經 ....這邊可以回答
看來不讀阿含真不行
雜阿含262經您看了嗎?好像也不太好懂對不對?
阿含經比般若經容易懂
阿含經比較好懂?那也未必
我們解決了「空性」一詞,那麼雜阿含262主角闡陀他的問題:時,諸比丘為我說法言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我爾 時語諸比丘言:『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涅槃寂滅,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此中云何 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 尊者阿難語闡陀言: 「善哉!闡陀!我意大喜,我慶仁者能於梵行人前(無所覆藏),破虛偽刺。 闡陀! ((愚癡凡夫所不能解))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涅槃寂滅。******阿難語闡陀言:.......(愚癡凡夫於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 ,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當作有一個實體可以獲得),但是阿難說 : 「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 境界,心便計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 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 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我讀了,與大乘沒矛盾,也容易懂
那是雜阿含262的經文
其實還是有要了解空性?....《中論》第十三品.結頌有云:大聖說空法 為離諸見故 若復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大聖」是指釋迦牟尼佛,而他宣說「空性」的目的乃在 於遣除一切偏見,若仍執著於「空」,連佛都救不了你
「空性」詮釋1.【空性的功用——遣除戲論】2.【空性——諸法實相】3.【空性的意 義——緣起、假名與中道】
雜阿含262經再檢討:闡陀的問題~~~~闡陀又說:「然而我不喜歡聽說:一切諸行是空 、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這當中如何有這個我>而說要這樣去知 、要這樣去見,這就是稱做見法了呢?」
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萬法都有相依性;無自性 有);(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此相依性消失就消失;無自性可得)。 .....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 無;此滅故,彼滅
結論:空性義~~~~>無自性;業是無自性
業了了不就失了嗎??哪來不失?
業了了,沒有業有輪迴嗎?
舊業了,新業生,就是輪迴
舊業了即舊業滅,滅法如何生?如無不能生有
舊業生起到滅去之間,心有見惑與思惑(心有執著),思心所即起心造新業。 《地藏經》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在見惑與思惑未斷除之前,舊業與新業就像插秧機的動作一樣,拔起舊稻,隨即插下 新秧。
那善業可以替惡業,惡業可以替善業?
思心所不是心王,有生滅不能作相續的所依
Ong Hin Guan:「那善業可以替惡業,惡業可以替善業?」 善業、惡業不能互抵。 Ong Hin Guan:「思心所不是心王,有生滅不能作相續的所依」 相續不需要所依,如第一義空經所說:「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 俗數法。」 其中的「有業報而無作者」是說在輪迴中,沒有一個相續所依。 「除俗數法 」是說在輪迴中,只有緣起法(俗數法)的作用,意即其中沒有一個主體 。
需要一點時間理解,也許問太過了!
Good night!
祝睡在當下!
「除俗數法 」的"除"---------->當"唯有";唯有,只有
人死業也失?
這一生業緣了結-->死 下一生業緣開始-->生
業果不失應該是說我們種子又澆了花又曬了太陽(緣)當然會結果.所以種子種了,因緣 聚會並定嚐果,但是結完果植物也會死,所以本質是空,亦是虛妄
所以業是空性的?
只要有生滅的都是空性...業會結束所以是空性,他是不持久的
空性的《性》,是否理解為空的《性質》?就如人必須一死,但當下仍然未死嘛?是 否可以這樣理解?凡夫怕的只是業的果。並非怕業的因。而業的空性根本沒凡夫願意 聽。。。業更加無相無聲。能否將業當作是法的影子呢?
類似這個意思....空性意思是說他的本質是空的,如果拿人當比喻,我們人人都具有不 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佛性,但因為我們的妄念而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而產生有生滅的色 身,但人死後隨著我們的妄念業力我們必須再輪迴,所以色身不持久他是空性,唯有在 我們除妄念不執著色身,找到我們的如來藏性時我們就是所謂的成佛,這就是修行過程 . 一切世間所有的現象都是法,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這是沒錯的...
業感緣起和賴耶緣起一樣嗎?
目的一樣是為了讓眾生了解緣起法 但是有對機的對象不同~再來是契入的角度及說法 敘述方式的名相不同 ~阿含經裡佛陀也不是每個人一見面就直說四聖諦十二緣起~可 是這是法母~若因緣到了 佛陀還是教四聖諦~後來的大乘經典大多也會回歸四聖諦(當 然沒回的就保留或直接當成外道法)~阿賴耶緣起~就初期唯識來說是比較大部份是對 印度教等婆羅門教外道者~信仰梵天及唯心 補特伽羅不變論者~以及"特別針對害怕般 若經緣起性空者"~認真說對我而言學唯識的經驗是不好學~名相解說及觀念解說有點 繞 觀念要建立要好久=.= 還是雜阿含貼切現實生活多了~比較好用~舉例 要跟一個普 通人解釋佛法是講故事比較好懂 還是講名相比較好懂.....當然是講雜阿含經的故事 比較好懂...講阿賴耶名相沒學過誰會懂=.=!~
,,明朝後少高僧,就喜愛玩這些,,,針刺一下,直接了知,好了。
剛刺了一下,很痛,沒有了知
建議不要討論 空性 這各名相,看似神奇,但是對實修沒甚麼幫助與益處
空其實不神奇,只是這個詞有一些歧義性(多種意思)。阿含經中的空通常都指「無我 、無我所」。 「空」屬於增上慧學的部份,所以對修定來說(所謂的實修)也許用不上,但「空」是 三解脫門的根本,沒有空相應正見,進不了解脫門。
無昧即是佛 有昧即眾生
個人認為了解空性對於修行是很重要的,就像有人在生氣時他會覺得感覺真實對於不 發脾氣他是用壓抑的忍,但忍久了也容易爆發,如果他能了解空性時時觀空性,他會知 道發脾氣的本體是空,就不需要發脾氣,反而所有應該做的都會出於自然,比起強迫忍 耐會更好.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眾生根器不一樣的確同一句話都能有不同的體悟.所以有的人一句 話就能開悟,有的人不行..
印順導師在《中觀今論》清楚說明八不中道是依阿含而作
好像發錯地方!
對!八不中道是依阿含經。印順導師是這麼說的。
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屢試不爽,即便佛陀也因過去曾打魚頭而頭痛三天,因此業因 與業果的必然關係是無用置疑的。 然而佛說諸法皆空,一切的行業以至果報理應也是空的,如是者,因果則既是「必然 」又是「空」,豈不互相矛盾? 應知道,空性是說自心經歷的種種現象其性質為空,於自性始終無增無減無垢無淨, 是故不可執著貪愛。這樣的理解並沒有否定現象曾於自心出現,也沒否定現象變化可 能有著種種規律,包括因果。由此看來,兩者之間其實並無矛盾。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中觀破有而不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