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意涵是什麼呢?英文中相對應的字可能是「Diversity」,意指 difference (差別), variety (多樣性), unlikeness (不一樣)。從這個語辭的解釋 觀點來看佛教,我們可以想想看佛教是「一元化」?還是「多元化」?還是「一元」 與「多元」的並存呢?還是我們有另外的選項。 大家有興趣討論這個話題嗎?
也是一元也是多元,法無定法。。。賢聖皆以無為法(一元)有差別(多元)
妳能解釋一下嗎?不然好像只是玩文字遊戲的感覺。謝謝
中文 又 轉英文, 再取其中文意思, 是否太本末倒置呢?
這是另一種的「多元」。大德有更好的看法,願聞其祥,洗耳恭聽。
真空妙有。真空為一元,即是正等正覺而無分別、是為究竟、是為涅槃。妙有為多元 、為差別,是因緣有、是假有、是有為有、是無常有。真空不壞妙有,釋尊於法亦不 說斷滅。因此,一元與多元並存,只是境界不同。由多元往一元的方向走就是道與德 就是真修行。
若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把握住基本精神,但在實際方式是可以因時因地制宜的。 舉例來說,修定的層次不外乎初禪至四禪,但達成初禪有許多種不同的方法,觀呼吸 是一法,不淨觀是一法,四無量心是一法,持誦是一法,只要能達成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伺、念持喜安,不管如何的多元,有云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條條大路通羅馬。 但是基本的三法印,戒、定、慧的次第,以及止、觀的均衡,還有依經、依律等等佛 陀再三強調的原則,是必須保持的,也才是佛教,而與外道有所不同。
以上的概念,在「獅子吼佛教新消息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info/ 最近的「無著比丘訪談記錄」一系列 也可見到實際的例子。 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1) 四念住: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info/permalink/460657014043983/ 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2) 七覺支: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info/permalink/461081084001576/ 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3) 光明想: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info/permalink/461110507331967/ 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4) 捨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info/permalink/462876137155404/ 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5) 喜心的觀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info/permalink/462876907155327/ 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6) 阿含經與尼柯耶: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info/permalink/463319923777692/ 無著比丘訪談記錄 (7) 十二因緣、後記: 今晚貼出。
各位大德晚上好,人的思想本是多元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思考模式。佛 教以尊重,慈悲及開闊的心來教學。
「佛教以尊重,慈悲及開闊的心來教學」說得太好了 :)
謝謝大家的分享。好像大家都沒提到「多元化」的意涵,我是只說,東方人好像對「 定義」這件事,很不喜歡講出來。相對於西方人對定義的認識,似乎我這個問題擺錯 地方問錯人了?大家贊成嗎?
「多元化」這個詞,好像是個外來的詞語?如果在中文本來就有這類思想或是詞彙, 有人知道嗎?
聽說唐代就是中國歷史上多元、開放的一個朝代。至於文字定義我也不太清楚,請問 「多元」跟「多錢」一樣嗎,會不會很貴? :P
肯定是不一樣的,否則這條討論早就擠爆人了。 ^_^
「多元化」在中文裡的思想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掛, 八掛生六十四掛,六十四生256,直到無窮無盡~簡而言之,「變易」是也。但是無論 怎麼變其實相皆是太極(一元或「不易」)所變。釋尊對多元的解釋有此說:〝妄原無 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於因緣者稱自然。〞簡言之,在別人的妄想中建立自己的 妄想,其結果還是更深一層的妄想;用代名詞去解釋代名詞,其結果還是代名詞,而 無法了知其本意;用第二義諦解釋第二義諦是不會得到最勝義諦。所以多元之變是謂 名相之變,其實相仍不變。就如同眾生本具佛性,因起了分別妄想、累世遷流而忘了 自已的原本面目,隨順墮落而不自知,故現出種種看似大不相同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