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
@Facebook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自己是自己的上帝這句話適當
嗎?
Wed Mar 25 05:51:01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
@Facebook
兩者的差別,佛教是按照緣起法無我而說,自己的幸福透過聞思修慧向上提升
Wed Mar 25 12:17:24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3
@Facebook
你怎麼看?
Wed Mar 25 16:06:04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4
@Facebook
原罪有點像印度種姓制度 , 出生即是。業力是自身行為作用力 。 

.
Wed Mar 25 20:58:54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5
@Facebook
Thu Mar 26 06:52:02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6
@Facebook
上帝有恆存、主宰、獨一、起始、創造... 等等涵義。這幾個概念在佛教中,大概都
屬於常見、我見,或跟我見有關。諸法無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因此,兩者在核心思
想上有根本的差異,應該是無法就名相上做對比。一個思想的各個名相,應該都要依
照符合其核心思想的方向去詮釋。

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Thu Mar 26 10:31:38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7
@Facebook
上帝恆存的話,佛………呢?
Thu Mar 26 10:35:29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8
@Facebook
現在不是這個問題,而是基督教徒如何消除原罪?佛教徒如何消除罪業?
Thu Mar 26 11:43:44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9
@Facebook
涅槃超越有無這些概念。我們的概念跟認識都在十八界之內,有無也是依照十八界中
緣起而談有無。因此,如來死後有無的問題,是無記,不是一般的概念可以形容的。
Thu Mar 26 21:51:36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0
@Facebook
造物主的信仰普遍存在人類的觀念中,如果今生沒有遇見佛法,我也有這樣的觀念,
直到讀了聖嚴法師的基督教的研究,才確立了佛法的信念,我無法接受原罪的概念,
跟無法相信上帝跟自己是永遠的兩回事,然而在現代的社會,瀰漫宗教都是導向人們
向善的,更痛心是有些對佛法信仰的知見不正確佛教擁護者因為佛教的問題和不足而
改信基督,天主。漢傳佛法已經很虛弱了,文革更毀滅大陸的佛教日本自從明治維新
後佛教也失去原來的樣子,南傳,北傳之爭更讓現今的佛教雪上加霜,提出這樣的問
題是想尋求一個簡單正確的方法,讓佛法的信念深植每個有緣的人,這個社團應該是
相對純淨正見的,如果能在這裡尋求的見合同解的觀念,我想對佛教佛法人心有正面
的意義。
Fri Mar 27 08:03:21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1
@Facebook
佛法導人向善,所有宗教導人向善,已經表明人有原罪。
Fri Mar 27 08:22:34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2
@Facebook
佛法詮釋的業是因為無明。佛法的善是解脫,層次上與原罪不相同,業經由戒定慧可
以達到消業的目的,原罪則要靠上帝的赦免
Fri Mar 27 08:40:35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3
@Facebook
通過戒來消業,業就不是善業,業不是善業相對來說就是惡業,人與生俱來有惡業的
話,反而證明人與生俱來有罪惡。
Fri Mar 27 08:51:56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4
@Facebook
壇經云:善惡俱不用 清靜至無餘
Fri Mar 27 10:22:57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5
@Facebook
粗略來說,泛基督信仰圈裡,原罪論並不是定見,而是在新教部份教派中較流行的一
種解釋。耶和華三教(猶太、基督、伊斯蘭)比較共同的說法,是最初的人類有犯錯 
(食禁果與衍生出的欲望),後人可經由向造物主悔錯而免罪。

這樣的神學論述,可能是想要解析人類傾惡欲望的根源,並提供吻合一神教信仰基礎
的解釋而形成,把議題的根本立基與解決方案歸於唯一神身上,從而強化一神信仰的
力量,而不是去細密探討欲望本身形成與運作的因緣本末,並自我衍生出對治傾惡欲
念的能力。
Fri Mar 27 17:44:58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6
@Facebook
宗教閃爍其詞避免接觸人有原罪問題,佛教就是這樣避免觸動原罪。
Fri Mar 27 17:49:03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7
@Facebook
信受彌陀救渡  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願生安樂國 脫離輪迴往生成佛 倒駕慈航普渡眾
生
Fri Mar 27 21:53:57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8
@Facebook
上帝有第一因的涵義,很明顯與佛教的見解相違背
Wed Apr 01 00:23:21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19
@Facebook
人誰無過?這就是人的罪.
Wed Apr 01 00:36:01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0
@Facebook
既便是如來藏,佛性,涅槃.. 也沒有第一因的意思,所以這樣的說法(自己是自己的上
帝)是比較於偏向梵我論(常見)的佛教徒
Wed Apr 01 00:48:04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1
@Facebook
不單是人類,包含一切有情生命,生來皆則免不了老死,這是原罪必定受苦.佛陀用十二
支緣起說明這生命的原罪,用四種聖諦說明生命的原罪是有解脫的可能.
Wed Apr 01 01:23:12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2
@Facebook
Cha Kw Wi 你很擁護基督教的教義:「原罪說」嗎?!

我想你一定很熟悉Wiki的說法了:http://en.wikipedia.org/wiki/Original_sin?

我個人是覺得,你可以稱聲「人誰無過?這就是人的罪」,然後用這個教法,來教育
你剛出生的孩子們。如果你真的信的如此真切,那我不得不恭喜你,也不得不為你祝
福了,還有你的孩子們。

不過,如果你跑來佛教的團體宣稱:「宗教閃爍其詞避免接觸人有原罪問題,佛教就
是這樣避免觸動原罪。」那就很抱歉了,因為佛教不但沒有「原罪」這個詞,也沒有
「原罪」這個觀念,你很可能鬧了笑話而不自知。打個比喻吧,如果你看過蘇格蘭的
男人們穿裙子,然後就跑到全世界其他的地區去宣稱:所有其他地區的男人不穿裙子
是為了「避免露出小腿」。那真的是祝福你了。

為什麼我說了半天的廢話還說不到你的「原罪」上去呢?是不是我很會閃躲問題呢?
哈哈哈,你可能參一參,會開悟喔!??  嘻嘻。
Wed Apr 01 01:34:12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3
@Facebook
三法印之「諸法無我」,其中「諸法」包含了「有為法」和「無為法」。也就是說,
生滅法固然是無我,涅槃也是無我的,和梵我論有根本上的不同。
Wed Apr 01 09:14:45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4
@Facebook
佛教沒有原罪,就不需要導人向善,因為人有罪緣故,所以要教導行善。
Wed Apr 01 09:22:26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5
@Facebook
原罪也好業也好.問題在於如何解脫.如何救贖.如果上帝跟人是兩回事.人造的罪永遠
不可能消滅.然而佛法詮釋的空性對於人的“苦”提出真正解決之道。
Wed Apr 01 10:47:48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基督教的原罪與業力有何不同?一個佛教徒對基督徒說
#26
@Facebook
如果相信有一個永生不滅的我自然有我所見所聞所嘗,根本就是罪的開始
Wed Apr 01 12:10:56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