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別人分享的,提供參考~
修行的方法
修學有主修、副修之分,千萬不能捨本逐末。以菩提心為根本,以大悲與般若助成,
三者相攝,才能圓滿。其餘種種功行,都只是助道資糧。最重要的主修是:成就我們
的法身慧命。能夠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那是多麼大的善根福德因緣啊!
〔主修〕
佛陀來到世間,他開示我們最重要的是什麼?佛陀所開示的道理是世間所有哲學家、
科學家都無法解答的問題,這是佛陀最高明的地方。大學裡有分物理系、化學系等,
釋迦牟尼佛的系是生命系,研究的是生命,生命一定離不開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世
間科學再怎麼進步,人類可以到月球去,還是老病死。
佛陀的生命系,永遠都有人在讀,我們有幸加入這個團體,我們要研究的是生命,所
以我們的主修,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就是老、病、死、憂、悲、苦、惱。這是一
個核心問題,對核心問題不下功夫就是盲修瞎練了,離開生命去談什麼高深的理論都
沒有意義,離開生命沒有什麼宇宙世間的大道理,世間再怎麼有道理,還是離不開自
己的生命,對生命都不瞭解,還是苦惱一大堆,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所以主修是什
麼?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了解我們的身心,透過五蘊、六
入,了解身心的如實相,就是主修。
〔副修〕
各宗各派有各種修行方法,我都隨喜讚歎,但是誦經、念佛、持咒、朝山,這一切都
歸納成副修,因為沒有臨門一腳的功夫,相信你們也看過足球賽、籃球賽,一定要傳
球,傳過來傳過去,可是球到球門了,沒踢進去還是零分,球到你手上,不投進去還
是零分,這臨門一腳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一定要回到原始佛教,像《阿含經》對五陰、六入、十二緣起、四念處有獨到的修行
方法,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只有大乘佛法發展到莊嚴佛土、成熟眾生,當時的原
始佛典裡面沒有這些。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以副修為主,譬如誦經拜佛、禮懺持咒、做善事、放生,這些都
是該修,我們隨喜讚歎,但是我歸為副修,它對宗教情操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還是
有它的作用,我們不否定,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主修戒定慧、八正道、四念
處,還有菩提心,最重要的是那個臨門一腳,對五蘊身心的如實瞭解、如實觀。
副修再怎麼好,煩惱還是煩惱,只能降服部份的煩惱,而對根本煩惱使不上力,這是
非常可惜的,但是沒有副修,主修也修不成。單單只修主修,也修不起來,因為沒有
助緣。因此我們必須清楚修行的方法。
〔動修〕
時時刻刻察覺自己的心念、行為、造作,一切都是修行最好的時機,我給它一個名詞
,叫做「動修」,動態的修行方法,行動的一種修行。
什麼是靜修?一個人誦經、打坐、觀呼吸,這叫做靜修。整天當中動態比較多,動態
當中如果沒有察覺的話,會喪失很多時間,浪費很多生命。
修行有靜修和動修。但是我們一般人沒有動修的功夫,所以浪費很多時間。動修就是
行住坐臥,與人接觸、遇到事情時,我們是不是以歡喜心、平等心、智慧心來處理。
動態當中每天要衣食住行、面對林林總總的事件、人事的困擾,在動態當中如何安心
立命?也是修行中很重要的,在動的當中,去看自己的心有沒有念佛、觀呼吸,在動
態中心有沒有靜?這叫「動中修一心」ㄝ,我用動中去看自己的內心,利用動能讓我
一方面流汗,觀察內心的世界。所以我把修行分成主修、副修與動修,檢核動修時,
能不能如經典所說的「動靜一如」來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