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到其他經律當中對此事的描述:
找到其他經論中對此事的描述:
《達摩多羅禪經》卷1: 「修行所受獲,信戒聞捨慧;
常守其少分,是則為住相。
有住縛比丘,往到阿難所,
迷於所住相,是今當略說。
得無相三昧,六年住所縛,
樂欲聞所說,常隨逐阿難。
不能進所業,亦復不退轉,
住於住境界,不得解脫道。
不來亦不去,解脫已而住,
住已復解脫,解脫已還縛。
或有修行者,住在不退地,
微細煩惱起,而不能覺知,
不覺煩惱故,不能到勝處。
」(CBETA, T15, no. 618, p. 304, c9-22)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04:「如契經說。有一苾芻得無相心定。然根鈍故不知
此定有何果報有何勝利。彼作是念。尊者阿難佛及弟子。常所稱歎我應往問。復作是
念。尊者阿難善知聲相。若得我問必還問我。汝已得此所問定耶。若答言得。便為自
顯所得勝法違少欲行。若言不得。是虛誑語。若作餘言。便是惱亂上座苾芻違越軌範
。復作是念。我應隨逐尊者阿難。若為他說此定事者我亦得聞。遂逐六年竟不聞說。
彼懷疑久俛仰問言。若有獲得無相心定不沈不舉。攝持諸行如水堤塘。解脫故住住故
解脫。佛說此定有何果報。有何勝利。阿難聞已便反問言。汝得此定耶。彼作是念。
我昔所慮今果得之。便默然而住。阿難告言。佛說此定得解果報得解勝利。解謂智生
修道盡漏。汝亦不久當得此事。此中不沈者已斷我見故。不舉者已斷我所見故。又不
沈者已斷五我見故。不舉者已斷十五我所見故。如我我所見己己所見我我所愛己己所
。愛我我所癡己己所癡應知亦爾。又不沈者。得涅槃故。不舉者。捨生死故。攝持諸
行者。多起加行多用功力。極善作意得此定故。如水堤塘者。如水從泉出流漫池中。
堤塘堰之不令流散。如是此定隨一境轉。遍滿此境便住不散。解脫故住者。是自性解
脫住故。解脫者。是相續解脫此定觀無我我所相故名無相而實是空。以彼苾芻專修此
定。能初證入正性離生。於最後時盡諸漏故。法印經說若觀色聲香味觸相。而捨諸相
名無相定。彼觀境界相而捨有情相。謂以空定觀色等法。捨有情想。於中都無女男等
故。」(CBETA, T27, no. 1545, p. 541, b10-c13)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46〈使揵度 2〉:「如經說。有一比丘。得無相心定。彼比丘
根鈍不知是定有何功德有何果報。作是思惟。誰知此定功德果報。復作此念。長老阿
難。佛所稱譽。諸梵行者之所信敬。必知此定所有功德果報。我今應往問如是事。復
作是念。長老阿難。善知物相。若我往問。當還問我。汝得是定耶。若答言得。彼比
丘是少欲覆藏。善法者不欲顯己功德。若答言不得。是現前妄語。若作餘言。不正答
者。則是惱亂上座比丘。我由來不曾惱亂上座比丘。我今但應隨逐其後。若為他人說
是法者。我當得聞。時彼比丘。於六年中。隨阿難後。而猶不聞為他解說。爾時比丘
。問長老阿難言。若人得無相心定。心無增減。住難得行。猶水停住。已住故解脫。
已解脫故住。世尊說是定有何功德有何果報耶。爾時長老阿難。問彼比丘。汝得此定
耶。時彼比丘。作如是念。如我所畏。今果問之。即便默然。爾時阿難。作如是說。
若比丘於無相心定。無增無減。乃至廣說。佛說此定。所有果報。得一切知見。能生
智慧。修道盡漏。汝亦不久當得此法。不增者。是斷我見。不減者。斷我所見。五我
見十五我所見亦如是。不增者。是生死。不減者。是涅槃。住難得行者。此行難得多
用功多有所作。如水停住者。譬如水從其源出。停住一處。更不餘流。如是彼定。住
於一緣。更不餘緣。住故解脫者。是自體解脫。解脫故住者。是身中解脫。是中說空
是無相。餘處亦說無相是空。」(CBETA, T28, no. 1546, p. 348, c25-p. 349,
a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