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遭遇不公義
#1
@Facebook
請問先進們,遭遇不公義,佛教徒該反擊嗎?若否,日後如何護法?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2
@Facebook
總的來說, 正信的佛弟子比較不會從反擊的角度來思考. 而是會針對情境, 思考如何
做, 秉持慈心的原則, 預想採取身口行之後的因果關係, 從對於相關人及相關事都是
最佳的安排來思考.

廣義來說, 公義是相當複雜的問題, 往往從不同人的角度, 會有不同的解讀, 各自認
為的公義彼此卻是互相矛盾的. 在 《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可找到許多例子.

具體來說, 仍需要 case by case 進一步探討. 方便 share 你遇到的 case 嗎?
Sun Aug 10 23:29:5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3
@Facebook
黃凱昕簡直是跟讀經班套好招的呀 :-)

今早開過的讀經班,大家就討論到此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8.html#四九七

舍利弗問佛:「若舉罪比丘欲舉他罪者,令心安住幾法,得舉他罪?」要檢舉他人,
該怎麼準備?

佛陀答:「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舉他罪。云何為五?實、非不實,時、不非時,
義饒益、非非義饒益,柔軟、不麤澀,慈心、不瞋恚。」

一、檢舉的內容是真的;

二、檢舉的時機是適當的;

三、檢舉是帶來利益的;

四、和順而不是惡劣的語氣;

五、心懷慈心而不瞋恨。

這是出家人彼此舉罪的做法,當然要求比較高。若是在家人來說,只要不犯五戒(例
如說謊)即可。當然,若是想要做修行人,還是要在維護正義或護法時儘量減少貪、
瞋、痴。

有句話「無心者公,無我者明」,要維護公義,就先把自己抽離出來 :-)

有興趣讀經的同學可參考站內「大家來讀經」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
Mon Aug 11 00:24:41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4
@Facebook
可以溝通

解釋

避開
Mon Aug 11 06:10:5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5
@Facebook
大剛師兄,我人在花蓮,套招很難呵;有經典依據,真好,感謝大家。
Mon Aug 11 16:05:5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6
@Facebook
般若正見建立再說吧
Fri Aug 15 22:09: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7
@Facebook
受持讀誦金剛經    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見上出問題
Sat Aug 16 07:16: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8
@Facebook
達摩四行經怎麼說?圓覺經怎麼說?寒山拾得怎麼說?
Sat Aug 16 12:05:0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9
@Facebook
達摩二入四行論在說什麼    圓覺經在說什麼  ( 寒山拾得說就太廣了 暫且不論  
因未聚焦 )     可否告知
Sat Aug 16 20:21:4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0
@Facebook
提供一點個人意見:

一二三四是指順序,不是指重要性。這四個一組就是四預流支。「親近善士」的目的
是為了「聽聞正法」,「聽聞正法」的目的是為了「內正思惟」,「內正思惟」的目
的是為了「如法修證」(法次法向)。

如果把一二三四的順序說成是重要性,那就變成「親近善士」比「聽聞正法」重要;
「聽聞正法」比「內正思惟」重要;「內正思惟」又比「法次法向」重要。那就原味
盡失,不知所云了。
Mon Aug 18 09:15:4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1
@Facebook
雲水法師境界真高!
Mon Aug 18 21:36:04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2
@Facebook
金剛經等般若經典所載,和「白馬非馬論」是兩回事,如果誤會成「白馬非馬論」這
種詭辯,就可惜了。

佛世時外道六十二見之一,先闍那毘羅胝子就是這樣的觀點,認為所謂真理只不過是
主觀上以為是真的,要不陷於主觀的執著,最穩當的做法是不肯定自己的立場。這一
派沒有自己固定的主張,而是仗著語言的技巧去駁倒對手。但佛陀說得很清楚,這些
只是徒增憂悲惱苦、不得解脫。

請大家在討論時以自己能清楚理解而且其他人能清楚理解的言語為之,避免空談玄虛
,以期自利利他,自他俱利。謝謝!

往後若再有玄言玄語的文章,站務將直接刪除不另行公告,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多多
諒解。
Mon Aug 18 21:41: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3
@Facebook
四預流支要配合四依法,   親近善士 ,配合依法不依人,  聽聞正法,配合依義不依語
,內正思惟(如理思惟),配合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 法隨法行(法次法向,)配合依智
不依識 .
Mon Aug 18 23:53:3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4
@Facebook
言談是為滅苦,而非無法實証的戲論。
Mon Aug 18 23:55:54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5
@Facebook
達摩四行經:修道苦至,當念往劫,捨本逐末,今雖無犯,是我宿作,經云:逢苦不憂
,識達故也。
Tue Aug 19 20:35:31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6
@Facebook
圓覺經:居一切境  不起妄念    於諸妄念 亦不息滅  住幻想境 不加了知   於無了
知 不辨真實。
Tue Aug 19 20:37:41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7
@Facebook
二入四行   你是理入嗎  還是行入   理為何呢   四行以後再談   回到問題    這
一論一經  在說什麼   如何連結你所要表達的知見呢  論不長  但圓覺經就長多了 
可否告知
Tue Aug 19 23:50:3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8
@Facebook
煖、頂、忍、世第一為四加行,四加行悟入唯識性。煖頂加行:明得三摩地。頂頂加
行:明增三摩地。忍頂加行:一分真實三摩地。世第一頂加行:無間三摩地。見道頂
加行:隨緣行,修道頂加行:無所求行,無間頂加行:稱法行。
Sat Aug 30 20:50:4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遭遇不公義
#19
@Facebook
我的看法是,可以適當反應,不過也要知道,每件事都有他的因緣,有些也許很複雜
,所以不管站在哪一邊,都要留點自我質疑的空間
Sat Aug 30 23:25:4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