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告比丘
#1
@Facebook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若細,若好、若醜,若
遠、若近,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是
名為陰。」 

如果問題是:色陰(蘊)就只有物質只是色法嗎?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
@Facebook
色指的是 質礙,與界有相關!
Wed Jul 23 15:00: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3
@Facebook
那麼陰(蘊)也是 質礙?
Wed Jul 23 21:01:31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4
@Facebook
色的進一步說明及舉例, 可參考雜阿含 322 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3.html#三二二

表格整理如下:

http://bit.ly/1rsY15j
Wed Jul 23 22:18:34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5
@Facebook
陰(蘊)是色還是非色?
Wed Jul 23 23:39:5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6
@Facebook
若只講陰 (而沒有明指是色陰或受陰...), 在此是指五陰, 包含了色陰.

雜阿含 55 經

云何為陰?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
、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色陰。隨諸所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雜阿含 58 經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
、若近,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是名為
陰。
Wed Jul 23 23:56: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7
@Facebook
陳兄這樣說....色陰(蘊)就只有物質只是色法嗎?會不會影響受、想、行、識(非色)?
Thu Jul 24 00:20:1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8
@Facebook
「陰」是「積聚」的意思。積聚的可以是物質現象,也可以是心理現象。

佛經中的「色」是指物質及物理現象,物質及物理現象當然也會影響心理,例如如果
一早出門時,見到門口有一大佗米田共(色),自然會吃了一斤... ... 不,不,是
吃了一驚(受想行識)啦 :D
Fri Jul 25 20:45:1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9
@Facebook
正經地說,「色會影響受、想、行、識」,在佛經中的用語例如「緣眼、色,生眼識
,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由於有前者,所以緣生後者。
Fri Jul 25 20:55:3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0
@Facebook
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為什麼又"總說"?
Fri Jul 25 22:49:5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1
@Facebook
身心交感 !
Sun Jul 27 03:03:2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2
@Facebook
To 喬瑟夫:「彼一切總說陰」原文應為「彼一切總說色陰」,這是第58經掉了一字,
可參考第55經的同句:

《雜阿含經》卷二第55經:「云何為陰?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
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色陰。」(CBETA, 
T02, no. 99, p. 13, b15-17)

第58經的翻譯似乎有點倉促或傳抄中有所闕漏,例如該經的「世尊為說五陰即受」也
是句義不太清楚。

如果要改校勘,可加上「色」字後標為:大正藏無「色」字,今參考(五五)經補上
。

不過我們非必要不改動經文,因此僅列於「進階辨正」供眼力超強到發現到這一點的
朋友參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html#五八
Sun Jul 27 12:34:2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3
@Facebook
身心交感 !是不是"陰、陰相關也"?
Sun Jul 27 13:51:3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4
@Facebook
陰的意思是障礙,障本性真如。可以看到佛菩薩說法都兩邊盡,譬如色既是空
Wed Jul 30 08:29:4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5
@Facebook
色蘊(改成這樣說?)--由於物質(現象)所隱(引)發(生)的心理現象,會不會好一點?
Wed Jul 30 14:18:5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6
@Facebook
身(色蘊)與心(無色蘊)都一直在互相影響。
Wed Jul 30 15:07:5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7
@Facebook
Q:主張色蘊是由於物質(現象)所隱(引)發(生)的心理現象,會不會好一點?

因為我們所所知的色相只是識相。所以我們沒有見到真實色蘊。真實色法的自性(假
設離開識後有色法),也只是在識相上比量推知的。離開識相的真實五蘊(比量推得的
假設),但有言說而已。問已不知,增其疑惑。

主張說先有色法,由色再生心法(識上的色法相)。這主張也是從識上相推得的,同樣
但有言說,所計不應理。所以佛不要我們探究色是心生,心是色生,還是共生的,而
是要我們觀察ㄧㄧ蘊的自相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
殺;無常、苦、空、非我。直接當下體證,並得到修行佛法的利益。你這麼探究,落
於無記的問題了。

另外,我以為用科學名詞代稱佛法名相會有很多格義的問題,探究那些問題是科學哲
學家的興趣,對學習佛法是妨礙的。既然每個部派都有各自止觀教學的善巧,照著老
師教的修就好了,只要他們宗趣不違背三法印,教導法隨法行。
Wed Jul 30 21:02: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8
@Facebook
物質應該大於色法  要到受陰盡才不受物質控制,可是並沒有能力改變物質世界。
Sat Aug 16 12:11:3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9
@Facebook
色法是包括物質的,若套用 Apex Hu 的話,則是「色法應該大於物質」,因為「色
蘊」是「物質及物理世界的現象」,除了物質以外還有各種物理現象(例如波動等等
)都是色蘊當中,像波動就不是一般人以為的「物質」。

改變物質不須要受陰盡,外道的神足通就有辦法了,甚至物理學家或化學家就有辦法
了(只是不是用意念控制 :D)
Sat Aug 16 12:24:3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0
@Facebook
那麼色蘊怎麼說呢?
Sat Aug 16 19:15:1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1
@Facebook
重音在「蘊」上面。
Sat Aug 16 19:46:4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2
@Facebook
色蘊在經中的定義,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
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而色的定義是四大種及
四大種所造諸色。

(我的看法)

就是我們由蘊的十一支相(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若細,若好
、若醜,若遠、若近)觀察色,彼一切(所觀一切)總說為蘊。

所以十一支相(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若細,若好、若醜,若
遠、若近),是教導我們修毗婆舍那的,不是跟我們講色法有哪些特性。
Sat Aug 16 19:57:4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3
@Facebook
《頻婆娑羅王經》卷1:「佛言:「大王!如是如是!善思念之,此色蘊法,所有過
去未來現在,內外中間若大若小,若高若下若近若遠,彼一切法,本來無有無相無我
。大王!以彼正智當如實見。」」(CBETA, T01, no. 41, p. 826, b25-29)

《頻婆娑羅王經》卷1:「所有五蘊由有法想,由彼法想乃生五蘊。」(CBETA, T01, 
no. 41, p. 826, b7-8)

還是有牽涉到「心想」的緣起。有所積聚,「蘊」字本身就有「聚積」意。
Sat Aug 16 20:26:0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4
@Facebook
那麼,多少也會警覺到「無常」吧!

豈不見逝者如斯夫,過去已滅,現在不住。
Sat Aug 16 21:34:0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5
@Facebook
還是在退休時,才在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享受一番。
Sat Aug 16 21:36:3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6
@Facebook
印順導師《佛法概論》即人成佛 p14 開示:

釋尊從「佛出人間」、「人身難得」的見地

(論述) 理智的正覺 、解脫的自由 在人間不在天上

「人間於天則是善處」《增阿含經》(等見品)

應重視人間 為正覺的解脫 而勵行理智的德行
Sun Aug 17 00:19:1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