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
@Facebook
請教各位學長姐、同學,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哪些經典?哪些法
門是適合我這種不懂又不會的人?謝謝!
Mon Jun 09 09:16:4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2
@Facebook
確實般若波羅蜜是佛法的核心,多讀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對佛法的知見會有很大
的幫助.
Mon Jun 09 20:05:0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3
@Facebook
我的建議是從阿含經入手
Wed Jun 11 09:47:1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4
@Facebook
眼觀、耳聞、鼻嗅、舌嘗、身受、意識。觀察這幾樣東西是否可得。
Mon Jun 16 07:12:54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5
@Facebook
就基礎來說,可參考讀經班的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permalink/289230134584163/

法義上來說,一般認為般若經是進階的經典,所謂「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
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因此除非過去多生已修習者,否則初學者還是須要
打好基礎一步步理解,如同 Ming-Hong Bai 所說。

實修上來說,真正印證般若經或許起碼要有空三昧的程度(這是個人觀點),才不是
口頭禪,如同 古月言 所建議的要求止觀下手。
Mon Jun 16 08:04:3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6
@Facebook
的確般若經非常難高深,

從阿含經入佛法禪修比較穩妥,進階再學般若中觀。

但也可以先看看金剛經講甚麼,

我想一個般若行人發的心願是非比尋常的。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1.廣大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
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2.最勝心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3.不對待心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4.不顛倒心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常常讀經典的話,心量會寬廣不少呢!

相應的話,我推薦你繼續看大智度論,

這部論解釋大品般若經的。

有法師帶讀更好
Mon Jun 16 11:03:2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7
@Facebook
哇~修止觀耶!!同意六樓的看法~看到別人修止觀末學都相當隨喜! :D 建議可以從四
念處(四念住)開始學習唷, http://fayun.org/index.php?p=dhyana 這裡有很多相關
資訊,希望對您有幫助 :) 加油!
Mon Jun 16 17:02:11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8
@Facebook
好好依照釋迦佛說的經律論修習,就會有正知見啦~ :)
Mon Jun 16 19:12:4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9
@Facebook
哈哈...所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ㄇㄟ
Sat Jun 21 14:40:4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0
@Facebook
這則誤報值得警惕,把雜念當真,就不妙了。
Sun Jun 22 15:09:5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1
@Facebook
其實,般若這個詞比較一般的翻譯應該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中的慧學。因為般若系的
經典廣傳之後,其含義好像反而有點侷限了。雖然我也認為空慧的確是慧學的核心,
但是以整個慧學的角度來看"般若",可能對於般若的修習有不錯的引導。

慧學以戒跟定為基礎,是佛法修習的核心。而且戒跟定如果沒有一分的慧就無法圓滿
。所以慧學可說是既核心又遍布在所有的修習法之中。因此,不管任何的修習法,只
要符合您當下所需,也符合經典教導的原則,基本上都跟慧學的修習有關。從五根、
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分,都有慧學的成分。甚至,任何的善法,都有合乎佛法的做
法,與不合佛法的做法,這都離不開慧學。
Tue Jun 24 21:08:2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2
@Facebook
精確的講,般若經典中的般若特別指「般若波羅蜜」,這波羅密是菩薩為了圓滿六度
萬行中不可或缺的。小品般若裡講:「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布施等因般若波羅蜜
而趣入佛果,所以名為波羅蜜(到究竟彼岸的福慧資糧)。

雖然要成就四沙門果與辟支佛果,同樣的需要般若波羅密,但是解脫道行者是沒有意
願以無數阿僧祇劫廣聚福慧資糧成就佛的功德的。大乘經典中描述佛果莊嚴不可思議
;菩薩願力與悲心的廣大,也真是不可思議!
Wed Jun 25 06:08:44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3
@Facebook
若已有利眾之心行。應該累世有善修根基。此根基讀何經典亦無礙。般若智慧,可學
習讚嘆菩薩渡眾之願之行。心誠相應。能知般若實相。
Sat Jul 05 23:53:3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4
@Facebook
個人認為:大乘中觀般若的定義接近「人我等萬法皆空,因緣法與原生法"即"空」,
部派佛教中說一切有部對般若(智慧)的定義接近「法有(實在)我無(空無):將五蘊六
入視為類似機械式的剎那聚積組合式生滅」,而原始佛教的智慧則回歸「十二因緣法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根境識的相互影響關係,對五陰六入如實正觀無間等(如理作
意)才能真正觀察到緣生法"則"於我.我所空」。
Sun Jul 06 23:39:44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5
@Facebook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佛弟子接觸佛法剛開始都如同瞎子摸象,無論從哪裡
入手,都不能有得少為足的心態.然而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乃至於般若空
性都是必修的功課. 且相互之間有不可斷絕的關係.  沒有性空的智慧無法體會罰法
的真諦.
Tue Jul 08 05:51:51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對「般若」這個主題入手並探討
#16
@Facebook
見苦!
Tue Jul 08 20:57: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