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世時,在家弟子求受三皈五戒非常簡單,聽了任何一位比丘說法後,當場說要皈
依、受五戒,然後比丘要弟子跟著唸三皈依詞及受五戒,就完成了。而且說法的比丘
只是幫忙作證而已,佛弟子是皈依於佛(或整體的三寶)而非一人:
<<<<<<<<<<<<<<<<<<<<<<<<<<<<<<<<<
《中阿含經》卷60〈4 例品〉:「異學梵志白曰:「我今自歸於阿難。」
尊者阿難告曰:「梵志!汝莫自歸於我,如我自歸於佛,汝亦應自歸於佛。」
異學梵志白曰:「阿難!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
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CBETA, T01, no. 26, p. 804, a12-17)
>>>>>>>>>>>>>>>>>>>>>>>>>>>>>>>>>
佛世時非常少佛像的設立,也還沒有書本,因此並沒有特別針對依佛像或佛經皈依授
戒的規範。當時佛法的傳授都是靠口授(因此佛弟子都是「聲聞弟子」,聽到口授而
得知佛法),既然有口授,也通常就有人可以當場作證而受三皈五戒。
如果就原理來看,佛弟子皈依佛都是如上述經文所說的自皈於佛,因此在佛前或佛經
前受五戒,如果誠心,並沒有不能得戒的理由。然而另一方面,就莊重而言,通常還
是建議在寺中求受戒,除非附近都沒有佛寺,才以特例處理。「自誓皈依」可參見舊
文章,例如
http://cbs.ntu.edu.tw/wiki/pmwiki.php/Main/%E8%87%AA%E8%AA%93%E7%9A%88%E4%
BE%9D
不論儀式為何,發心還是最重要的。
南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