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請問一下網上諸位先進: 1、現在是個全球化競爭的時代,感覺佛教對「功」、「名」、「利」、「祿」好像 不是很積極爭取,佛教徒是不是很沒「企圖心」,或者說「厭世」、「避世」呢? 2、有個朋友曾問我:「佛教不是求來世嗎?那現世的問題怎麼辦?」(我當下被他問 倒) 2、佛教的「中道」是不是就等於儒家的「中庸」呢? 末學愚鈍,懇請賜教。 感恩,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關於您第一與第二的問題 , 可由佛門中的藥師法門來求解 藥師十二大願專門由入世法中食衣住行育樂裡面讓您吉祥如意後轉得未來出世究竟解 脫之道。 藥師法與普門品的觀音法門以及拔苦除障的地藏法門都對現世問題很積極喔!您可以 參考看看.... 第三個問題請板上先進幫忙...感恩... ^_^ ~~以上僅供參考~~~
佛教徒知道功名利祿都是短暫的現象 不值得去追求 佛教徒在追求的是一種超越自我 的享受 這種教法只此一家 釋迦大號 歡迎光臨
1. 是的,佛法中並不認可「功名利祿」的追求,從世法上看,確實是消極厭離的。 然,佛陀所教示智慧解脫之道,皆欲使聞者奮起,而擺脫煩惱無明垢纏,得心之完全 自由自在。此則佛法積極向上之一面。 2. 佛法中說有三世因果,但不以來生的善趣增上生為究竟。佛法所重,在於智慧解 脫,凡順益於自、他,此世、他世,智慧解脫者,即是值得著力之處。 3. 不同。儒家的「中庸」為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是對事物、言行合宜的態度。 佛法「中道」是離於斷、常,不執於永恆本體之見解,不墮於無因任性之矯亂。
很認同前面幾位法師大德所說。 佛教不是悲觀的、也不是樂觀的,而是如實觀,了知事物的本質。因此,佛教徒可以 也必須維持生計,且是「正命」,正確的求生計,不會因為不擇手段求賺錢而造成後 來的苦果,例如大統沙拉油為了賺錢而灌水等等,就是因為不知因果、太過執著,而 害人害己。 佛說: [佛子營生求財的心態] <中阿含、三十、一、一二六> <<<<<<<<<<<<<<<<<<<<<<<<<<<<<<<<<<< 居士!若有一行欲人,如法以道求索財物。彼如法以道求財物已,自養安隱及父母、 妻子、奴婢、作使,亦供養沙門、梵志,令昇上與樂俱而受樂報,生天長壽;得財物 已,不染不著,不縛不繳;不繳已染著,見災患,知出要而用者,此行欲人於諸行欲 人為最第一。 >>>>>>>>>>>>>>>>>>>>>>>>>>>>>>>>>>> 在家居士不僅要求財,而且要如法求財(合於正道的求財,不騙不搶),不只要為自 己求財,也要幫助父母、家眷、和為自己工作的人、並幫助他人修行。另一方面,不 會執迷在財務上,不被財物所縛,而能夠解脫,這才是最棒的求財者,而不是被財所 役使的守財奴。 佛教不僅不「避世」,而是積極的改變命運,知道因果而可以不昧於因果,至於消極 是沒辦法成事的,也不合乎佛教的八正道。 另外,佛教徒也有分出家眾及在家眾,兩者的戒律及行持是不同的。出家人要速證解 脫,以乞食維生,不求名、利,有清淨的身份專修佛法才值得信眾的信任,就像某教 授如果很容易被廠商買通,我們還會相信那位教授所說的嗎?因此出家有出家的行持 。而佛陀也教導在家的行持以及如何賺錢,在《善生經》有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喔 :) 至於「來世」,其實佛教著重的是「當下」而不是「來世」,但這也有不同的層次, 一般人當然不只希望來世好,現世也好,這些在佛教都有對應的方法,究竟來說,佛 教是「不求來世」而解脫的,不會作繭自縛,無我而解脫於輪迴。但這層次比較高, 要不要到這層次就看每個人自己的志向了。 佛家的「中道」和儒家的「中庸」在對世間的應用上有些相似性,但佛家的「中道」 有嚴謹的出世間的定義,那部份是儒家所沒有講的,有興趣的話可參考《雜阿含經》 第262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0.html#導讀_常見與斷見二邊
各位善知識的回答讓我釐清觀念,末學銘感五內,在此致謝。
什麼是功名利祿呢,佛法不是求來世,佛教導的只有一件事~~覺醒也就是活在當下
佛可是福慧具足者
「功」、「名」、「利」、「祿」首先要分為"善"與"不善(惡)"二種,只要是善的條 件因緣具足大力去追求爭取,成功了不驕傲失敗了不追悔,這就是現世的中道
起心求取「功名利祿」時,要先明白自己為何而求。不是為了炫耀、不是為了安全感 、不是為了奢華的享受。 如同前面邱師兄所引經文:為了供養父母、師長、眷屬而求,這是合理正當的。 其次是求取功名利祿時,不可建立在眾生的痛苦之上。例如:直接剝奪眾生的生命, 及污染環境間接造成眾生的死亡;放高利貸,向人逼債;炒作地皮、坑殺散戶等等, 都應該避免。 得到了之後,要「不染不著,不縛不繳」。要記得初衷,除了資身以外,要多利益眾 生。
這套片子三分十八秒開始有針對你第一點而辯論,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b1Uhj3dkkc
太虛大師云:<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現實>"真現實"乃哲學用語 ,出於佛教名詞-現相界與實在界之"一合相"(金剛經義為法爾如是之"一真法界"-華 嚴經語);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求菩提 猶如覓兔角>;佛(圓滿解 脫者)教(一切佛的教化,教導)不是形式,真正追求出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的人,都 是以真心實修為依歸,學習佛法乃是藉教(化)觀心(念),所謂:聞(所成慧)/思(所成 慧)/修(所成慧);宗教或許有多元或者多重的形式與次第,然則修行無非一步一腳印 的功夫,大乘佛法需要斷八十八品見惑(金剛經上說的: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才能證入初信位,方為入道之流,此後再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方得佛菩提果位,所 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大集月藏經>>(意)云:<末法億億人起行修道,罕一得 者,唯憑念佛,出離生死。>因此,印光大師說,修學通途法門(八萬四千法)成就佛 果,對於末法眾生而言要等到驢年馬月了,印光大師教導我們:<通身放下,徹底靠倒 在 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之中,安心守愚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現生得安樂,將來速證 佛果。提供參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