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境練心:--任何事物都可以生果或有利益性的,因為因是生果的條件;因如果是生
果的主因的話,表示因有其利益性,如乞丐是讓你生布施的順緣。一樣的道理,敵人
是幫助你生忍辱的順緣,不是損害你的,是幫助你的;可是怎麼在對敵人時,我們很
痛苦、悶燒鍋,怎麼回事呢?沒修。
一般而言,布施比較容易,因為乞丐比較多,忍辱不好修,因為本身不好做,要合理
還要不嗔。嗔心的對象是要認識者及有利害關系的,所以對象少才珍貴,這麼稀少的
嗔心對象,好不容易出現一位,你還跟他嗔心回去,都沒有一點珍貴想。碰到吵架的
因緣,好好想一想,因為難值難遇,所以我要藉著因緣好好修行,一碰到吵架就吵回
去,那就太不懂得把握機會了。忍住不嗔必有道理,否則你如何忍住不嗔?所以要想
道理。
有需要別人對我們嗔,因為需要忍辱;意即,我們非常需要嗔心的人出現,理由是我
們非常需要忍辱。
修忍辱功德或福報,也要回向給敵人,因為敵人不惜因果來罵你,讓你有修忍辱的機
會,所以你要回向給他,沒有一位對象讓我們修布施或修忍辱的話,我們修什麼呢?
因為有一位讓我們布施的人,所以我們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給我們布施的人。一樣的道
理,忍辱也是如此,眾緣和合的善行,回向給眾緣才對,因為並非一個人的力量所產
生的。願此你修忍辱的功德完全回向對方不要嗔心了,希望對方心能調伏,感恩對方
不惜墮三惡道的果報,讓我成就忍辱功德,這恩澤很大,我要感恩他,希望他也與我
一樣這樣修。要這樣回向。
當一個人心柔軟到不能柔軟、清淨到不能清淨的時候,對方會不好意思罵你。具善巧
的言說、柔軟的心腸,一切都會改變的。修行不是寄望別人才要修,因為不可能。不
是別人合理我才要修行,而是別人不合理我才要修行,歡迎不合理的境界光臨,要接
受不合理的境界,才是主要的所緣境。佛法告訴你順逆境都可以掌握你的心,佛教的
生起功德之因是在任何境界里面--自淨其意。當一個人心很平靜才能有勇氣,一個
有道理的人才可以面對一個沒有道理的人。息滅紛亂而委屈自己去懺悔的人,是智者
。以利他心而言,這是護念他意。眾生對我們而言,都是境,我們要以緣為師,對境
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