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廣義的說是 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也就是各種感官、覺知可以認識 到、感受到的一切,以及隨之而來的煩惱還有生滅。所以世間可說是妄,而菩提代表 真。這個命題就是討論,往真(解脫)之路,不該繞過妄(世間)。 經上也有說,外道修障蔽六根之法,以為可以離妄。佛陀教之以對於各種感受,必須 放下愛恨,仔細觀察,保持捨心,正念正智。 也可參考同時代的永嘉大師說的,"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僅供參考
六祖壇經,悟法傳衣第一章,,,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 以故,為世人八萬四千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 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捨"。即見性成佛道。
這裡不取不捨,所指是世間法嗎?也是智慧觀照嗎?
不取分別.
郭師兄,不捨做何解,是否是觀照不捨
不用捨,觀照則取.愛憎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也不會認為自己是真修道人.這個真修道人是指 用對方法修道的人.不見世間過,是說真正往對的方向前進的人,只看到自己對的方向 .不會去把別人的方向掛在自己心上.
rg shi 那你可以參考一下星雲法師的解釋。
"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捨。可以嗎,郭師兄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正見能離煩惱,離煩惱就是出世,不 正確的見解仍然無法脫離我執的分別,則溺於世間.正見,邪見出世間入世間不再是障 礙了,菩提的本來面目從來沒有改變過.
陳師兄,您取智慧了.
觀與取是否是同一意思。觀有為法與取有為法一樣嗎?觀自在,取自在嗎?
觀是覺察的意思.覺察是佛性之用.有妄念才會取,妄念不生則不取.不為所著所以能觀 自在.
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捨。。是六祖教言,。。我沒本實取智慧也,郭師兄
善!!自接觸壇經以來即非常喜歡此偈
「于一切法不取不捨」這是很深的層次了,一般人還沒辦法談到這層次。許多經中都 有說類似: [連捨也不能執著] <中阿含、十八、七、七五> <<<<<<<<<<<<<<<<<<<<<<<<<<<<<<<<<<< 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 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樂彼捨、著彼捨、住彼捨者,阿難!比丘行 如是,必不得般涅槃。 >>>>>>>>>>>>>>>>>>>>>>>>>>>>>>>>>>> 這些都是四禪的程度以上了,四禪的禪支是「捨、念清淨」,而要超越四禪則是連「 捨」也不執著。 至於我們苦哈哈在人間的凡夫,還是得先捨得 :)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出世入世[以境驗心]~~入世出世~[以法驗心]!!以證不二 !!....頂禮 諸位前輩大德
六祖開示摩訶般若,教你不離世間覺,偏偏要離世定中找。四禪還須智慧覺,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 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曰摩訶。。六祖壇經
離世名出世間 覓菩提名找正覺 就好像找有角的兔子一樣 能找到的就不是出世法 能 得到的就不是菩提 所以金剛經上說(無有少法可得) 慧能大師言 本來無一物 菩提 自性本自清淨 猶如虛空。虛空中能抓住有麼?虛空中能得到無麼?
譬如有人張眼見色閉眼見空 色/空可得麼?緣受苦緣受樂 苦/樂是常是無常?色即是 空 空即是色 色空意思不同 本質是一樣 菩薩是叫我們不要落入種種相對的層面 若 入相對煩惱即是菩提 菩提即是煩惱毫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