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智兄不愧是前輩,出題目來考我們,好久沒有人提出這種大哉問了 :-)
依個人淺見,地藏三經中的《地藏十輪經》可回答上述議題。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2〈2 十輪品〉:「於五取蘊,觀為無常及苦、無我,愚
鈍無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所見,空無所有、無相、無願,無所造作、無生
、無起、無出、無像,寂靜、遠離、無所出生。」(CBETA, T13, no. 411, p. 730,
b7-10)
這當中提到地藏行門必須修證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這三解脫門有實作的方法、
明確的目標、和驗證的條件,讓每個人都能一步步實證佛法解脫的境地。由於是可以
透過確實的流程讓每個人都親自驗證的,佛陀就將修習這三三昧證得的知見稱為「聖
法印」。在結論上,空三昧印證「諸行無常」,無相三昧印證「諸法無我」,無願三
昧印證「涅槃寂滅」,後世合稱「三法印」。詳見《雜阿含經》卷3第80經、《佛說
法印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3.html#導讀_聖法印
地藏行門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法,和佛法自是一脈相承。例如上述經文對應到《雜阿含
經》整個「五陰誦」一直到「涅槃寂滅」,原經文下一段話則對應於「道品誦」,在
此就先不岔題了。
簡言之,如果沒有空、無相、無願(無作)的證量,「大願」就只是空談,就不能為
眾生拔苦。就是因為有三三昧的證量,才能內證秘地、外現萬行,「如是滅度無量無
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不管有什麼形貌、情境、對象,都能如如不動,
煩惱不生,將眾生轉向智慧、導向解脫。
順道一提,昨天看到菩提比丘著的「八正道--趣向苦滅的道路」,講述十念的部份,
提到在南傳的體系中「隨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對具有願心的人最有效」。不
管北傳、南傳,佛教的大願畢竟是基於三寶而來,心淨因而眾生淨。
佛教不論何支傳承,也都共認釋迦牟尼佛是悲智願行的表率,如果釋迦牟尼佛沒有大
願,在過去七佛的定光如來時或許就可直取解脫了。就是因為有釋迦牟尼佛的大悲智
行願,ㄍㄧㄥ到無佛世界時成道、述說佛法,今日的佛教徒也才有修證解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