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Jiss 分享此問題。稍微整理一下先前關於 (1) 的回覆,Heaven 方便的話也可
將南傳註解幫忙貼上以嚮大眾。
此經中外道教四無量心,才問佛教徒說他們也有四無量心,佛教的又有何不同?因此
我猜可能此外道是梵我一如的婆羅門教,也就是當時印度傳統的宗教,以梵我一如為
終極目標。四無量定又稱為「四梵住」,就是能達到梵天境界的定。
「唯除如來及聲聞眾,隨順樂者」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在婆羅門教來說,無量心三昧
已經是最高的和梵天合一的法了,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四無色定。但佛竟然清楚地說這
些三昧的最高「限制」,也就是四無量三昧還不是最高的法,自然外道會覺得不高興
,不隨順樂。要能知道該法的限制,自然是已經超越該法,也就是說佛陀的定境比無
量心三昧還高。
佛陀要折服外道的方法很多,用四聖諦是必殺技,例如《雜阿含經》卷16:「若沙門
、婆羅門作如是說:『如沙門瞿曇所說苦聖諦,我當捨,更立苦聖諦』者,但有言數
,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CBETA, T02, no. 99, p. 110, c20-23)
或是像賓頭盧尊者現神通折服也是種方法(不過被佛陀所禁止)。在此經中,則只是
順著外道的話說,外道自稱在教四無量心,因此佛陀繼續問他們四無量心的終極為何
。
不過,就佛教諦觀四聖諦而言,四禪就已經綴綴有餘,甚至初禪也有機會,也就是說
依無量心三昧而有的定境來悟四諦應該是綴綴有餘的。
當然,四無量心本身若沒有四聖諦,則不能真正解脫,連「捨」都可以是一種微細的
執著:
[連捨也不能執著] <中阿含、十八、七、七五>
<<<<<<<<<<<<<<<<<<<<<<<<<<<<<<<<<<<
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樂彼捨、著彼捨、住彼捨者,阿難!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槃。
>>>>>>>>>>>>>>>>>>>>>>>>>>>>>>>>>>>
這些就是實證境界了,希望趕快證一證才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