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中所說的「空」不是口頭禪,而是重點法義。我所說的也不是出現多少
「空」字(那樣的比對也太陽春了),而是實際上有闡述空義或是佛陀要弟子觀空的
經文。
為方便寶原理解,就卷一至卷十,稍微整理如下:
卷一:五陰無常、苦、空、非我。「空」是最重要的法義之一。(南傳相應尼柯耶在
此處的翻譯無「空」字,但在其餘地方有。)
卷三:除了無常、苦、空、非我外,又強調:「若於空未得者而言我得無相、無所有
、離慢知見者,無有是處」(CBETA, T02, no. 99, p. 20, a29-b2)
卷五:重覆無常、苦、空、非我。
卷六:重覆觀察無常、苦、空、非我。
卷八:六入處無常、苦、空、非我。
卷九:「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若色、眼識、
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
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空世間。」(CBETA,
T02, no. 99, p. 56, b24-29)
卷十:「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都是無
常、苦、空、無我 (CBETA, T02, no. 99, p. 69, a18-20)),「一切行皆空、皆悉
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CBETA, T02, no. 99, p. 67, a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