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法友先進大德,除了印順導師,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的隨佛法師,慈善精舍的
果儒法師,漢邦文教基金會的吳老擇居士,高雄正信佛青會的莊春江居士以及"台語與
佛典"部落格格主,是否還有推薦的跨文本(梵.漢.巴)及早期佛典(相應阿含.相應部
)對讀的善知是可供學習? 個人對於鳩摩羅什於相應(錯譯為雜)阿含的譯本有愈來愈
多的問題希望求證,但不知國內國內是否還有佛學院的教授可參訪請教學習?
"也就是說,不同的
字在漢譯中會被譯成相同的字詞,在經文詮釋過程裡,未能對照印度文本而純粹從漢
字「望文生訓」,勢必會冒相當的風險,例如,三十二相的相字其實和「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的「相」字不同。而「色受想行識」的想,是和「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的「相」字同一個字。但是經由一番論證之後,左教授認為鳩摩羅
什的譯文刻意地將「sa?j??」譯為「想 」,將「lak?a?a」譯為「相」。這下子,華
人學者一片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