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嗡 阿比惹 嘎雜惹 吽 ( Om Ah Bi La Gae Zha La Hung)
#1
@Facebook
嗡阿比惹嘎雜惹吽 ( Om Ah Bi La Gae Zha La Hung)

 食肉前,誦此咒七遍,吹氣於肉上,可除食此肉過失,所食畜生則得生善趣。

 那非常適合沒肉不能吃飯者,那動物更遭受苦難了。。誰有建議嗎?
Thu Jan 17 21:32:25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嗡 阿比惹 嘎雜惹 吽 ( Om Ah Bi La Gae Zha La Hung)
#2
@Facebook
照一般佛教討論習慣, 法友最好先釐清這咒出於哪個經律? 佛教的經咒都有出處滴
... 為什麼所食畜牲得生善趣? 是因為慈心? 因為菩薩願力? 哪位菩薩? 什麼願力?
Thu Jan 17 23:48:05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嗡 阿比惹 嘎雜惹 吽 ( Om Ah Bi La Gae Zha La Hung)
#3
@Facebook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issue.asp?article=87.95.9.20$08.htm 關
於食物,佛陀最重要並具啟發性的開示是《子肉經》。(請見《漢譯南傳》
vol.14,p.116。)
Sat Jan 19 19:36:17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嗡 阿比惹 嘎雜惹 吽 ( Om Ah Bi La Gae Zha La Hung)
#4
@Facebook
真是不錯的分析。我也共襄勝舉,來插花一下:很多人在剛得知「四食」的說法時,
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會有形而上的食物?其實,佛教的四食是根據「長養五陰」來講
的:

麤摶食:長養色。

細觸食:長養受。

意思食:長養想、行。

識食:長養識。

人是五陰的集合體,因此能長養五陰的,就歸納為四食了。
Tue Jan 22 02:41:59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嗡 阿比惹 嘎雜惹 吽 ( Om Ah Bi La Gae Zha La Hung)
#5
@Facebook
在心理層面而言,聖弟子的「觸」是「明觸」,而不會在心理生「受」,例如《雜阿
含經》卷17:「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
號呼、心亂發狂,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CBETA, T02, no.
99, p. 120, a22-25)。「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感官的觸生受,是身
體正常的微觀運作;而「心受」則是意根的觸生受,這是修行人能用功的所在。
Tue Jan 22 02:54:57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嗡 阿比惹 嘎雜惹 吽 ( Om Ah Bi La Gae Zha La Hung)
#6
@Facebook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36/sn36.006.than.html  "Now, 
the well-instructed disciple of the noble ones, when touched with a 
feeling of pain, does not sorrow, grieve, or lament, does not beat his 
breast or become distraught. So he feels one pain: physical, but not 
mental....
Tue Jan 22 10:36:31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