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olzen (果任)》之銘言:
> 所謂正知,在《沙門果經》及《大念處經》講四種正知即有益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
> 知、及不痴正知。
> 壹.首先正知,就是依於正念與所處的時空環境,能對自己身心活動與認知物件有一個正解
的
> 判斷與適宜的抉擇。而知四種正知如下:
> 1.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與過患,任何行持,都要思惟是有利益或是沒利益,是利益
自
> 己,還是不利益自己,是利益別人,還是不利益別人。
> 2.適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時間、場合、方式上是否適宜,了知行為、活動適當不適當,稱為
適
> 宜正知。
> 3.行處正知是禪修者正知專注於業處的方便與善巧,在行、住、坐、臥等每一個姿勢中,都
應
> 當只專注於所緣靜。修行者應當在一切姿勢中,都保持不斷的精進,以明覺的正知與敏銳的
正
> 念,一步一步累積涅槃的資糧。
> 4.不癡正知是禪修者正知一切行無我。
> 貳.再來知能辦,不能辦、該辦、不該辦。
> 如你提的例子:首先站在1.利益正知考慮你如果不參加那一邊會,實質是否會造成那一邊任
何
> 人利益損害。我想實質利益損害應是極微,但可能有人情的不好意思。以2.適宜正知考慮,
同
> 天舉行同時參加是有難度,但是否能剛好不同時間,如果距離許可趕場參加。或是與大哥協
商
> 撮開時段,因家人較少也較好說話。另外先答應同學也可考量。以3.行處正知,以正念正知
不
> 起情緒與諸漏〈貪、噌〉作決擇。以4.不癡正知,不純粹以自我主觀色彩或衝動而平穩作決
> 定。
> 在知能辦,不能辦、該辦、不該辦下,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他,然後你就放下它罷。
感恩大德對正知的詳加解釋與實際運用的教導.
由於當日在南北兩地,幾經思維,所以後學決定已經答應的就優先完成,大哥的日子由妻子代表
參加[難為她了].後學日後再去向大哥問候..當然,一定會有不能平適的狀態.
**有牽手作替身,也是在家居士在有情世間的[[方便]]吧!!
佛陀也說,已經生起的煩惱不要繼續增長;要加以斷除.所以一切還是以讓自己不再增生煩惱為
最主要的目標.
其他的,也只能如大德所說的[放下],不要再增生煩惱而已.人生如夢,能做的就努力做罷了.
每次有困惑時,若回想佛陀的教導,總能找到較為明確的方向!也是佛弟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