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1
Charlie Wang
最近一直在探討五蘊生命的運作....[相互滋養增長堅固]!

突然想知道...[四禪定]的修持中,眾生的五蘊運行與消長又是如何變化??

又若修[止觀]如四念住時,五蘊的消長與[入深定]時的不同點又是如何??

後學知道[定]與[止觀]是實修實證的,不是紙上談兵.

但又相信[正見]有助於實修時,發現錯誤方向的修正!!

所以敬請有心得的善知識能多加分析指導,不勝感跡!
2012年 9月12日 21:08:28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2
dc0303
我38歲讀"佛陀的啟示"第七章  修習:心智的培育
有2次進入定境的經驗

這一短時間的(定境),是一種忘不了的經驗,充滿了奇特的寧靜。
你先試試 其他再談

原文如下

開頭的時候,你會發覺全神灌注在呼吸上,非常的不容易。
你會奇怪你的心這麼這樣會跑,它就是不肯停下來。
你想東想西,耳中只聽到外面的聲音。你的腦筋混亂、思緒紛飛。你也會覺得沮喪失望。
但是如果你繼續不停的練習,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五至十分鐘,
慢慢的,你的心就會集中在呼吸上了。過了一段時間,
你就會經驗到一剎那(的定境),你的心神全部灌注在呼吸上,
連近身的聲音也都充耳不聞,一時間外境俱泯。
這一短時間的(定境),是一種了不起的經驗,充滿了喜悅與寧靜。
你但願能繼續保持它,但是這時你還作不到這一點。
不過只要你經常不停的練習,這種經驗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而每次定的時間也會逐漸加長。這就是你繫心於呼吸上至忘我之境的時候了。
只要你老覺得有你自己存在,你就不能集中注意力於任何別的東西。
這個念念不離呼吸的修習法,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一種。
其目的在發展注意力,以達到非常高的禪定境界。
2012年 9月19日 19:53:15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3
莊居士
 引述 法友文章:
> 我38歲讀"佛陀的啟示"第七章  修習:心智的培育
> 有2次進入定境的經驗
> 這一短時間的(定境),是一種忘不了的經驗,充滿了奇特的寧靜。

末學是新來的,看到法友有談到實修經驗的內容,
所以很好奇,也很羨慕!

以前末學曾經請教一位善知識,談到"定境"的問題。
他說打坐練得定境,有些定境的內容很複雜,當中
最常出現的情形就是會感覺到各種空,使自己以為解脫了,
但是[出定後],照樣貪嗔癡,甚至......。
所以他認為有定境的內容並不表示(慧)解脫,真正的解脫是
有如毛毛蟲出繭變蝴蝶...變出來後就不會再翻回來。

其實我也還是一知半解,所以
請問dc0303法友,他為何要這樣說呢,想必您有實修經驗
可否為我解說?
2012年 9月23日 21:09:28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4
dc0303
我38歲讀"佛陀的啟示"~大家公認的好書 
那是約30年前的事了
禪分止觀與觀禪
觀禪是六根對六塵的嚴謹應對
這幾個表或許值得參考
祝福大家得證法印

http://users3.jabry.com/dhamma123/summary_ayatana.htm
2012年 9月25日 18:53:41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5
dc0303
莊居士慈悲

剛剛才看到你的詢問~慢回見諒

止禪由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五禪支~第一次心一境性就是初禪

要進入心一境性

第一 身體要健康
第二 小止觀25方便最少也要60~70%以上

止禪有40個所緣(業處)~數息觀比較安全

止禪定境是世間大福報人得~一入定,樂就來,不花半毛錢~但要花時間練習~不然會退~生病的時
後也會退~難得亦失

觀禪修三法印慧~證得任一法印得一果位~是不退的~好比騎單車~左平衡右平衡一平衡就會騎了
不會忘~佛法也是修正念正智~左平衡右平衡一平衡就見法~但不是很容易

只要跟緊釋迦牟尼佛的腳步才不會失之毫釐差之胭千里
2012年 9月25日 19:15:52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6
莊居士
 引述dc0303 大德文章:
> 莊居士慈悲
> 剛剛才看到你的詢問~慢回見諒

哪裡!您客氣了,末學感謝大德給於指導!



> 止禪由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五禪支~第一次心一境性就是初禪

大德上面提到的止禪(色界)五禪心,當中出現[尋.伺]這二心所,
這是指初禪的階段應該沒錯。
末學曾經看過類似文章說明;在進入初禪(禪定自體)的根本定之前,
還有一階方便加行(準備階段)的近分定,有說欲貪是由尋.伺等心所
引起,初禪近分定有與尋伺相應,其餘三禪近分定,則沒有。


> 要進入心一境性
> 第一 身體要健康
> 第二 小止觀25方便最少也要60~70%以上

敢問大德,您是出家人嗎?
因為當中您提到[小止觀25方便]。
據我所知,諸如;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閒居(阿蘭若)靜處
(瑜伽師地論還指要"獨一無侶"),
捨息諸俗務等等,這些應該是出家人比較容易辦到,像末學是做小生意
俗務纏身,可能不容易辦到!


> 止禪有40個所緣(業處)~數息觀比較安全

在阿含經教中,安那般那(數息觀)作為修[專注定]
的前方便,我認為對初學者比較安全,
例如不至於變成養成玄說妙的習氣,有些人看起來怪怪的!


> 止禪定境是世間大福報人得~一入定,樂就來,不花半毛錢~
> 但要花時間練習~不然會退~生病的時後也會退~難得亦失
> 觀禪修三法印慧~證得任一法印得一果位~是不退的~好比騎單車~
> 左平衡右平衡一平衡就會騎了不會忘~佛法也是修正念正智~
> 左平衡右平衡一平衡就見法~但不是很容易只要跟緊釋迦牟尼佛的腳步
才不會失之毫釐差之胭千里

謝謝您的提醒,請問;印證三法印.如果依四念處的修法,
大德您以為如何?
2012年 9月26日 0:30:03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7
dc0303
> 敢問大德,您是出家人嗎?

我法號釋大懺48歲出家至今快20年了
google搜索我的資料公佈於網頁已十年
接受十方同學依法論法


> 謝謝您的提醒,請問;印證三法印.如果依四念處的修法,

四念處的修法是很不簡單的保持當下法

保持當下的定義以五法~正念力正知力精進力如理作意力明覺力~五力平衡~
六根對六塵五力平衡時就會見到法的自然法則性之後就會見到法的因緣合和性

詳
根的摘要(根界和正確的四念處禪觀所緣)
http://users3.jabry.com/dhamma123/summary_ayatana.htm
2012年 9月26日 13:57:05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8
莊居士
引述dc0303大德文章:
> 我法號釋大懺48歲出家至今快20年了
> google搜索我的資料公佈於網頁已十年
> 接受十方同學依法論法.

末學頂禮法師!
法師吉祥!
其實透過網路,末學也曾經拜讀過您的一些文章,
所以印象極為深刻,感恩!

> 四念處的修法是很不簡單的保持當下法
> 保持當下的定義以五法~正念力正知力精進力如理作意
> 力明覺力~五力平衡~,六根對六塵五力平衡時就會見到法的合和性
> 自然法則性之後就會見到法的因緣

是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法則末學當悉知.奉行。


> 詳---根的摘要(根界和正確的四念處禪觀所緣)
> http://users3.jabry.com/dhamma123/summary_ayatana.htm

您在該網址說;
>調伏我們的心是非常難的~唯有不斷努力不斷努力~
>除精進明覺之外~佛還說如理作意是相當重要

學習中,內心作深密的思考,方能對正法有深刻的理解,
當然還需不斷的努力,謝謝大德指導。
合十!
2012年 9月26日 21:06:11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修定與修止觀,眾生在五蘊的運作上有多少差異??
#9
hank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銘言:
> 最近一直在探討五蘊生命的運作....[相互滋養增長堅固]!
> 突然想知道...[四禪定]的修持中,眾生的五蘊運行與消長又是如何變化??
> 又若修[止觀]如四念住時,五蘊的消長與[入深定]時的不同點又是如何??
> 後學知道[定]與[止觀]是實修實證的,不是紙上談兵.
> 但又相信[正見]有助於實修時,發現錯誤方向的修正!!
> 所以敬請有心得的善知識能多加分析指導,不勝感跡!

分享一下看到類似提問的實修答覆:

◎不過一般人大多數都來自於誤認為「只注意呼吸,這樣有定就會生
慧」,其實不是。修定有修定的修法和因緣;修慧有修慧的修法和因
緣。也就是修定有修定的方法;開啟智慧有開啟智慧的方法,是因為
要開啟智慧不能沒有定,才會簡易的說修定就會生慧。

◎若只是禪定就能開啟智慧斷煩惱,這樣印度那麼多禪定專家,不就
都開啟智慧斷煩惱了嗎?這樣就不必勞動佛陀組織僧團、就不用這個
佛教不用了。

◎佛陀明確的說得很清楚,以出入息念善學,我才從阿含經中發現佛
陀說以出入息念善學。

◎以身體觀察我們的身體,這就是佛教修身念處重要的關鍵。(但)並
不是只有從頭到尾一門深入都只注意呼吸而已,一門深入都只注意呼
吸這叫做外道禪,簡單說叫做世間禪。

◎世間禪和出世間禪的關鍵,就是佛陀所教的,以呼吸來觀察我們的
身體,就是說由呼吸做我們的出發點,來觀察呼吸和身體的關係,我
們就能從身體當中去發現,身體的本質是什麼,這就是佛教和其他教
派以呼吸作所緣不同的修行要點。佛教的修行是有次第的。

摘錄自 台南慈蓮寺 http://www.tzulien.org.tw/?p=1424
Thu Sep 27 20:01:04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